第 361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那些世家子的怂恿下对李渊不利,抢先登上大位。

所以,当它要出发返程的时候才惊觉,自己能带走的,其实只有高雅贤给他留下的那几辆大车,至于三四十万头牛羊马匹,和十几万的俘虏,许多吐蕃人,和羌人留下的装备物资,他只能就近送到灵州附近洺州军的驻地。

此时由不得李世民不仰天长叹,然后忍痛割舍,洺州上下个个都跟于秋是一个德性,铁公鸡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们,想占他们的便宜,是一点门都没有的,李世民忙活了半天,完全是在给洺州军做义务劳动,帮洺他们收残扫尾而已,因为,他们拿住了他的死穴,皇位。

当李世民带着属下的人马日夜兼程往长安赶,准备应对一场巨变的时候,洺州的巨变,也终于在六月十八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拉开了序幕。

“各小组,请对拓海号进行最后的安全检测。”于秋在船坞的车间里,向两千多号造船工匠朗声道。

这艘船是以王拓和曾海的名字命名的,寓意也很好,开拓海疆。

手上的伤势已经基本痊愈的两人,还专门被于秋请来了船坞观看这艘轮船下水的仪式。

“是!”

船坞里响起一声整齐而响亮的口号之后,所有工匠们就提着工具箱,通过木架楼梯爬上了这艘船舷有一丈多高,而且,散发着金属光芒的大船。

很快,船尾两个巨大的金属螺旋桨转动的轰鸣声便响起。

“左右发动机,运行正常!”一声大喊被发动机运行小组的全体成员喊出来之后,于秋就在自己的工作簿上打了一个勾。

而这时,在两个推进发动机中央,一个巨大的船舵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左右转动起来。

“船舵转向操作系统运行正常!”这是操作控制小组在船内一起发出来的声音。

于秋再度在自己的工作簿上打了个勾勾。

而这时,船身上突然爆射出了很强烈的亮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原本有些发愣看着这个铁家伙,此时被船上发出的亮光照射到了眼睛,顿时用手遮住了眼睛。

“船内电力灯光系统正常!”这是电力安装小组发出来的声音。

像这种内部刷了水银底的照射大灯,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之前在山庄都没有见过的,那些造船的工匠自然也没有见过,此时,大家都被这样的灯光亮瞎了眼。

再之后,大家便见到一个很大很长的长筒状的东西,在夹板上的驾驶室顶端转动,很快,在驾驶室内操作着这个东西的工匠便喊道,“瞭望镜运行正常,已实现三百六十度全视角转向观察。”

这个大长筒大家倒是认识,是一个大望远镜,比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之前弄到手的那种竹筒望远镜强多了,可以看清楚一千多丈以外的物体,如果在视角宽阔的海面上,两千多丈以外的目标他们都能观测。

“传讯装置检查完毕,一切正常。”在瞭望镜安装小组之后,又一个小组在夹板上喊道。

拓海号的传讯方式目前有三种,其中两种,是对外传讯装置,夜间传讯,是不用颜色的灯光闪烁不同的次数,可以给洺州军其它军舰的观察手一个数字代号,拿着这些数字代号对着密码本,观测手很快就能知道他们传递了什么内容。

还有一种是白天传讯,还是用的是旗语,多数时候,是靠士兵手动传讯。

还有一种是对内部传讯的装置,于秋用的是电流讯号,不同的滴滴声,可以对船内操控不同位置的船员发出指令,就像一个短距离的电报机一样。

不过,这艘船之后还会加装另一种简单的近距离传讯装置,那就是高音喇叭,于秋有中级物理技术,蒸汽发电也应用的比较成熟,造这个东西可不难,只是,目前还没有什么必要装置上去。

至于安装电话用于船的内部通讯,也不难,只是于秋目前还没有功夫去搞设计制作而已,最初级的短距离通讯电话,在于秋这里,同样是没有技术难点的,将其用于一个三百吨的钢包木结构船上,没有必要,以后造更先进的大船,可能会用上。

“船体防撞装置检查完毕,一切正常。”十多个沿着两侧船舷检查了一遍的船工从楼梯上滑下来道。

所谓的防撞装置,其实就是一些略微硬化的桃胶,它和后世的汽车轮胎一样,只要在船舷两侧装上厚厚的一层,船停靠在码头上晃动的时候,就不会直接与码头边的混凝土岸壁摩擦,导致受损,在撞击的时候也有一点缓冲作用。

“紧急逃生装置检查完毕,一切正常。”

这个紧急逃生装置除了羊皮气囊船和救生圈,救生衣之外,还有一种充气大球,就跟后世海上游乐场里面的滚水气球一样,人只要进到这个气囊里,就能随着海浪和人的走动,快速的在海面上移动,适合短距离逃生。

只是目前于秋还没有做出那种纯透明而且韧性很足的塑料,气球做的不是全透明的,这样也防止了待在球里的人被海上的太阳爆嗮。

“后勤保障设施检查完毕,一切正常。”

拓海号有六十多米长,近十二米宽,平时保持其各项功能运作的船员将会多达近百号人,而且以这艘船的燃料每次装满,可以在海上行走两三个月。

一百多号人在海上生活两三个月,需要大量的淡水,粮食,蔬菜,甚至还需要医生,药物,以及一些缓解憋闷情绪的娱乐,还有许多用于补充食物的捕捞设施,以及补充淡水的滤水,蒸水的装置,这些就都归后勤保障组检查管理了。

于秋最后在工作簿上画了勾,便面向所有船员道,“所有试航准备工作全部完成,放吊臂,打开船坞大门,准备推船入洺水试航。”

于秋一声令下,船工顿时向船坞两侧的吊臂绞盘跑过去,数百人喊着号子,拧动绞盘,数百条原先将船体吊在空中的粗铁链便开始缓缓的向下垂落。

“推船入水?你把船造的这么大,还通体包上了钢铁,至少有好几十万斤,怎么推的动它?”房玄龄十分惊讶道。

他原以为于秋会让人从洺水边掘沟引水到船坞里面来呢!这样只需要把船坞底部挖成深沟,船一放下来,就可以直接入水,却不想,于秋是要用推的。

“当然是用手推,几十万斤而已,我一只手就可以推的动。”于秋轻松一笑的回答了一句,房玄龄顿时又愣住了。

不过,他也看出了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