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4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用于秋交待,他也知道,接下来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洺州这边各个需要保密的产业,他都需要加派人手保护,毕竟,不修建城墙的洺州,就像一个筛子一样,谁都可以过来,甄别这些别有用心的外来人员,可不是那么容易。

正感受着洺州制作的这种清爽丝织长袍的舒适度的冯氏兄弟,见到于秋脸色比刚才难看了很多,顿时心里一咯噔,其中比较聪慧的冯智戴开口询问道,“于都督可是碰到了什么事情?”

“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伤了我属下几个人,已经处理了,不打紧的,两位兄台对这衣衫可否满意?”于秋尽量的让自己的脸色变的好看一些道。

“原以为只有蜀中才能产出这么精美的丝帛衣料,却不想,你们洺州做出来的,比蜀中的还要好几分,而且,还染有这么好看的花纹,若是在我岭南,这样的衣衫,恐怕能卖到很高的价格。”冯智戴指了长袍腰侧的彩色繁花图案道。

岭南天气炎热,普通的麻布衣衫穿在身上,容易出汗,发臭,生菌,致病。

透气性良好,触感冰凉又不易滋生细菌的丝绸布料,才是他们穿衣的最好选择。

只可惜,獠彝部落并不善于养蚕和纺织,一般的商贾,惧怕岭南山中的毒瘴,又很少与岭南通商,导致了那边的丝绸价格比中原高了好几成,而且,还有钱买不到。

当得知于秋派到岭南去的海船是从黄河口出发的,冯盎以及一众冯氏子弟都是比较惊喜的,他们瞬间想到了这些船还可以给岭南带去很多有需求的物资,所以,阚棱带回来的几船甘蔗,甚至十几株连根拔起,盆栽在船上的荔枝树,都是冯盎白送的,他派自己两个最得力的儿子来,就是想和于秋谈谈这海上的贸易。

“外面日头大,不适合骑马,两兄台可以与我一同乘车前往武安县,咱们在车上聊。”于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冯氏兄弟立即就随他出门上车。

酒楼的大马车是安装有滚珠轴承和减震钢板的,而且三面都有推拉窗可以打开透风,三面座位的中间有案几,此时,案几下面已经放上了冰桶,案几的上面,则是有许多已经摆好盘的冰镇水果和冷饮,几人一边喝着冷饮,一边吃着水果,吹着马车跑动带起来的风,倒也不觉得热。

车子才走了一小会,在车厢内看到了洺州码头的冯智戴就再度感叹道,“洺津渡这个码头修建的甚好,如果我岭南也能修建如这般的码头,一定能让渔船出海打鱼,商船上下货物更加方便。”

“好说好说,如果冯酋长有意与我们洺州通商,这样的码头,我负责帮你修建,你们只需要出一点人力就行了。”于秋一边示意两人喝东西,一边大方的笑道。

第两百六十八章 结下情谊

两个多时辰左右的赶路时间,于秋和冯氏兄弟聊了很多岭南风物,同时,亦让他们见识到了洺州的繁华。

这里的人口多的他们难以想象,恐怕就算是关中,也没有这么密集。

马车最开始的时候,走了一小段水泥路,道路平整的车子都不带颠一下的,进入硬土夯实的路段之后,车子稍微有些晃动,但是颠簸感并不强,才走了半个多时辰,就到了一处规模不小的客栈,车夫用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给马车换了一匹马,包括随行的护卫,也一齐换了马继续全速前进。

早年冯氏兄弟随父在中原征战的时候,可是经常骑马的,他们目测,像这样以全速驱赶马车的话,一个时辰恐怕可以走到近百里,说不得,他们要与两个时辰以前就出发往武安县的那些运送甘蔗的马车一起到达武安县。

从这些微小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洺州的办事效率了,这与岭南那边的慢节奏有非常大的反差,而让他们比较意外的是,洺州的实际掌控者于秋本人,居然是个兽控。

他居然会喜欢岭南的各种大型野兽,一头活着的独角犀,他居然愿意用两千件印染了花色的丝织成衣来交换,要知道,在岭南,两千件普通丝织成衣的价格都可能去到一万贯以上,两千件像他们身上现在穿的这种印染有漂亮花纹的丝织成衣,卖到两万贯都不在话下。

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愿意花数十万贯,在岭南的海岛上修建百兽园,这样岭南的部落捕到犀牛或者一些猛兽之后,都不需要费力运送到洺州来,只需要将其运送到那些岛上养着即可。

如果再算上他购买猛兽的钱,豪掷百万贯,就为了养野兽,这不是兽控是什么?

当然,以他们的思维,自然是想不到这是于秋盘活岭南经济,为洺州打开岭南市场的一种套路。

他只有这样在岭南投资巨款,才会让岭南那些对中原汉人带着几分仇视心理的蛮夷部落逐渐的改变对汉人的看法。

历史上的贞观年间,岭南的叛乱可是不少,一直到盛唐,李唐朝廷对于岭南的控制力都极低。

当这些当地以狩为主的蛮夷部落在到东西了之后,能在于秋这里卖到超乎他们想象的高价,能够在于秋这里换到海量他们想要的物资,那么,他们就会把于秋当成朋友,当成兄弟来看待了,再之后,当然是为于秋所用了。

现在正在马车上喝冷饮,吃水果的冯氏兄弟,就已经把于秋当成了一个可以亲近的朋友,兄弟了。

因为,他并没有像朝廷中枢那些官员一样,对他们这些岭南系出身的人带有歧视和疏远的目光,各种好处不断的在往他们身上砸。

当然,即便是于秋这么乱花钱,他在岭南也未必会亏本。

像洺州水军所用的那种渔网,岭南水军和渔民就非常的需要,于秋卖给他们的价格,一张就是数十贯。

而得到了这些渔网,岭南的鱼货一定会多到吃不完,将其制作成鱼干,或者鱼罐头,销往内地,就是个大产业。

毕竟,内地的盐贵,这些海鱼晒干了之后,会带一些咸味,就算不做菜,做调味料也是极好的。

此外,开设一个规模达到五千人的榨糖作坊,每年能生产出多少糖来,是一个冯氏兄弟不敢想象的数字,这些糖贩卖到中原各地,甚至北方草原之后,能够赚到多少钱,更是他们的数学能力无法计算的。

好在于秋是跟他们冯氏合作,只拿五成份子,否则,他一年都不知道要通过岭南产的糖,赚走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