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3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只要十倍八倍于各家嫡女的聘礼了,至少也百倍起步,就说你这大棚蔬菜,这段时间拉到长安洛阳去卖,至少能得利数千万贯吧!”王门指着大棚里长的茂盛的各种蔬菜道。

他可是管着上林苑皇庄的内侍监,自然是知道一些农事的,于秋这大棚里的蔬菜,比皇庄里最好的上田里的蔬菜都要长的茂盛些,要知道,青菜可是很压秤的,一亩轻松可产千斤以上,王门买了二十万斤,也不过两百亩左右的产量而已,而武安县种好的大棚蔬菜,足有十万亩,就算去处那些错过了收割时节的老菜或者铲掉的棉花物等,至少还有七八万亩的产出可以对外售卖,换算一下,价值可是三四千万贯。

“要是人人都像王侍监你这样拿着白条来洺州买,这些田地的产出,确实值三四千万贯。

然而,实际情况是,要是在这种冰雪天将这些菜运到长安洛阳去的话,这些蔬菜至少要消耗掉三四成,这就直接多少了一千万贯左右。

如果再将得到的钱,在长安洛阳买成粮食,运回到洺州来的话,则会至少会损耗掉五成,这就只剩下一千多万贯的利润了。

这还不算其中一些买卖时的经营损失和在长安的关市税,还有种植这些蔬菜的两万多百姓半年的工钱粮食消耗的价值,实际上它给我带来的收入,估计连八百万贯都不到。

而我先后在这大棚蔬菜上投入的钱,已经达到了一千八百万贯以上,即便明年三十万亩大棚蔬菜全部种好了,我也需要在后年冬季才能慢慢回本,大后年才能盈利。”于秋给王门细算道。

“所以,你是真没钱?”听到于秋在大棚蔬菜上的巨额投入,王门挑着眉头道。

于秋摊了摊手道,“真没有,最近几个月在长安那边出的货,都没有涨价,但实际成本却上涨了好几成,赚到的利润,只够勉强买粮食养活洺州数十万人口和过百万家禽牲畜的。”

听了于秋这些半真半假的话,王门差点把门牙都笑出来道,“你没有,长安那边有人有啊!只要你肯出售手中的好东西,肯定有大把的人给你送钱来。”

“比如?”于秋故意问道。

“这大棚蔬菜的种植之法,就价值万贯,你多卖几家,就可以回笼几百万贯钱,不就可以给公主修府邸,下聘礼了。”王门贼兮兮的笑道。

“卖技术么?不可能,我宁可不娶你们公主,也不会将我师门的绝技对外出售的。”于秋一副不可能的表情道。

“于都督,你不能这样。”王门劝道。

“我就这样了。”于秋梗着脖子道。

第二百零三章 又来一拨送钱的

于秋没有钱了,准备低价出售一些好东西,这个消息自王门口中不胫而走。

然之后,在两三天的时间内,一大帮拿着钱的人就赶到了洺州。

这无疑又是于秋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他向来是把东西收着卖,让花钱买了自己东西的人,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比如,武安县的这些大棚蔬菜。

一如他和王门所说的一样,现在大雪封路,将这些菜运送到长安洛阳去,换成粮食再运回来,一来一回的损耗就去掉了七八成,利润太少,还不如留着自己吃了。

但是让这些人以为有便宜可占,带着钱来洺州买,那就不一样了,就算降价一半卖给他们,也比自己卖出去要多赚两三成,更何况,有王门和于秋的成交价托着,他的售价根本不会太低。

所以,自从王门进入洺州,看到这些蔬菜,他就成为了于秋套路的一环,他要是不来,于秋的菜可就真的要分给洺州百姓吃掉了。

“公子,县衙来了好多人,说是来买咱们的菜的。”于安在大棚里找到正在种植番茄的于秋道。

“带钱来买东西的都是客,要好生招待,对了,都有谁?”于秋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问道。

“上的了台面的,有关中韦氏的韦兆丰,杜氏的杜冲,还有洛阳长孙氏的长孙祥,其余各家,所带钱财,都不超过五十万贯。”卢安口中所谓上了台面的意思,就是带着百万贯以上的货款来的。

“崔郑王李几家没有来人么?”于秋有些诧异道。

按说,这些北方世家,冬日里对青菜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啊!

“他们没来,但是,门下依附的小家族来了不少,或带着二十万贯,或带着三四十万贯,想要分散购入,垄断一些州县的市场,此外,幽州彭国公和任城王也派人来了,他们没有钱,就是想找咱们借一些,提供军士的伙食。”于安道。

“借?”

于秋歪头想了想又道,“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他们用朝廷拨给他们的军粮抵债的话,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优惠价。这事你去谈,粗糙的粮食换成美味的青菜,他们应该会很乐意的,让王君廓和李道宗本人有好处赚,这单生意才做的长久。”

洺州缺的是粮食,哪怕是粗糙一些的杂粮,也能用来喂养牲畜和家禽,只需要做一下交换,就能让原本只能养活一两头牲畜,三五只家禽的青菜,养活十几头牲畜,三五十只家禽,这就将青菜的价值放大了好几倍。

逐渐熟悉于秋办事风格的于安基本懂了他的意思,让所有和你做生意的人有钱赚,你的生意才会越做越宽,河北道百万人口,除了一半在洺州以外,至少有三成以上在幽州和营州,其余各州,不过是零零散散分散着一两万人口而已,五千户以上中州都没有几个。

这也就是说,河北本土最大的市场除了洺州以外,就是王君廓和李道宗的治下的幽州和营州了。

由于刘黑闼已经将北地的世家门阀屠尽,这些不用被剥削,而且还享受两年免税政策的百姓,一定会很快富裕起来,让他们享受洺州的产品,拿自家产出的粮食或者其它东西供给洺州所需,就能大大的节省于秋的一些刚需成本。

毕竟,本土的粮食物资,比外地来的粮食物资要少很多运费。

打通了王君廓和李道宗的关系,让他们从中得利,就会让幽州和营州富余的产出向洺州这边供给过来,是两利的好事情。

至于如何让他们个人谋利,则是一个账面上的功夫,如果按照河北市价,一斤蔬菜换五斤粮食的话,账目上是这么多,报给朝廷就没问题。

而实际上,于秋可以给王君廓和李道宗打个七折,一斤蔬菜,实收三斤多粮食,多出来的三成的利润让他们自己装进腰包,交换了越多,他们赚的就越多,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