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8 章(1 / 1)

初唐大农枭 爱吃鱼的胖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面上放的冰桶,整个宴会厅倒是让人感觉凉爽的很。

李建成和朝臣们自然是想不到像洺津渡这样的小地方,还有这么大气的饮宴场所的,引着朝臣和那些世家子们上了二楼之后,更是被大厅里飘来的食物香气引诱的直跑神。

于秋安排了那些随行的仪仗,护卫人员在一楼吃自助餐之后,就宣布厨房给二楼宴会厅上菜了,四荤四素外加三道凉菜,和一盅羊肉汤,十二个菜碗,让李建成等人看的是眼花缭乱,甚至,陪在李建成身边的李世民都有点吃醋的感觉。

自己可是往于秋这里跑了好几趟,才吃上一顿饭,而且,丰盛程度,远远不及眼前这一桌。

“有劳于都督破费了。”看到摆盘精美的各色菜式,李建成都有些不好下意思下筷子道。“不破费,不破费,太子殿下高兴,比什么都好。”

于秋作为地主,虽然官职地位不够,但还是陪坐在李建成的下首席位上,与李世民相对而坐,他在摆手回话的时候,心里却还有半句话没有说完,反正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打广告,哥可是不遗余力的。

在李建成提杯,大家一起喝了一口冰镇的马奶酒之后,大家就开始动筷了,那是纯粹的动筷,因为宴会厅里除了筷子与碗碟碰撞的声音之外,再没有其它任何说话的声音了,炒菜的味道,是生活在长安的人从来没有吃到过的。

看到大家的吃相,于秋就知道,长安的于氏大酒楼,应该是妥了,所有人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在这里吃过几天饭之后,他们再回到长安,吃那些寡淡的食物的时候,只会感觉难以下咽。

由于大家进食的速度比较快,不到三盏茶的功夫,就一个个的打起了饱嗝,给李建成大致讲解了一下于氏大酒楼的菜品的于秋这时便开口道,“太子殿下,高产小麦和水稻还有两三天的时间才能收割,而且山庄狭窄,不堪这么多人居住,我已经让人在此间备好了客房,太子殿下可以在此间休息两日,咱们再启程前往山庄,一日三餐,于氏酒楼都会为太子殿下以及随行人员提供的。”

李建成闻言眉头一皱,虽然有些诧异,却也准备点头答应,然而他属下却是有一人跳出来道,“莫非这祥瑞是假的?这都到了地方,却不立即让人看?”

于秋看了一眼这个四十来岁,穿着从五品官服的人,不用他开口说话,王门已经先跳了出来道,“魏洗马莫非以为,是本官在诓骗陛下和太子殿下?”

“是不是诓骗,我等见过便知。既然于都督说是山庄狭窄,不堪居住,那么,可否允许下官带少量人手,先行前去查看?”那人一点也不怵王门道。

“不知阁下名讳,现居何职?”于秋看向那人问道。

“下官魏征,现任太子洗马之职。”魏征抱拳自报名号道。

原来是魏征,难怪这么冲,于秋知道了他的身份之后,恶趣味的看了一眼从李建成来了之后就存在感不强的李世民,又道,“魏洗马想看,我自然没有不许的道理,这就安排人为你带路,不过,山庄乃是祥瑞降生之地,规矩很多,还望魏洗马遵守。”

“这是自然。”见到于秋没有拒绝,魏征的表情明显就轻松了许多,其实,他要去看粮种田是假,帮李建成查看周边是否有李世民埋伏的兵马是真,作为一个利益跟李建成深度捆绑在一起的人,魏征做事的谨慎程度,超越了李建成身边的所有其它人。

其实昨夜船队就抵达了洺津渡周边,之所以拖到今天上午才来,是因为他建议李建成派人将洺津渡周边都探查了一遍,防止李世民为了大位,做出什么不当举动。

只是这人做事有些迂腐古板,让与他相处的人感觉比较累,现在他跟在李建成身边的日子还短,李建成倒不觉得,时间长了,肯定会受不了。

索性查探的情况比较好,除了洺州城大营有一万左右守军之外,洺津渡这边于秋并没有布置什么人马,也亏得李世民这次没有冒险,否则,被人识破之后,他就真的只能留在河北做军阀了。

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

于秋从来都不会做无用功的事情,在散席之后,他就安排人给大家分配了居所,除了李建成喊了李世民去房间说话之外,其它的大臣和随同李建成而来的世家子们,基本都是在房间匆匆的放下行李,就涌到了洺津渡的大街上。

他们刚才在街上看到了芙蓉香皂,一箱装的居然只卖四百二十贯,要知道,按照芙蓉香皂的箱装标准,一箱可是有四十八块,平均算下来,一块芙蓉香皂还不到九贯钱。

而芙蓉香皂在长安长孙氏商铺里的零售价是十贯一块,而且由于限售原因,有钱都还未必买的到,零散买的话,很多人出十一贯能买到一块都算不错的了。

再有就是各种吃食,和家具,皮货,且不说价格的差距,光是精致美观度,就让他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你们这里的雪花盐,真的只卖两贯钱一斤?”一个长安来的官员去到了专门卖盐的铺子之后,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看着标价牌问掌柜的道。

由于河北的战乱结束,物价在一个多月前就呈断崖式下跌,原本虚高的盐价也是跌了一大半,之前在关中能够卖到七八贯钱一斤,在河北能卖到十贯钱一斤的青盐,现在只能卖到两贯多一点的价格了,雪花盐比青盐的价格略高,由于是长孙氏独家出货,在长安的零售价一直稳定在三贯钱一斤,而洺津渡这边,居然比长安的价格要便宜三成多,简直叫人不敢相信。

“是的,如果整石买的话,我们还能再便宜一些,一石给您算二百三十贯。不过,将这些盐运出了洺津渡之后的税赋和运输的费用,须得您自己出。”掌柜的笑容可掬的道。

“我如果要一百石雪花盐,你能给到什么价?”那官员估算了一下自己这次从长安带来的钱财之后,再度询问道。

那掌柜的考虑了一下之后,答道,“每石再给您再降十贯,总价两万两千贯。”

这么算下来,哪怕这个官员按照朝廷的规矩,承担十税一的商税,到手的均价,也没有超过两贯钱一斤,而如果他用自己的官方座船将其运回长安的话,多半是不会交一钱的运费和税费的,也就是说,到了长安之后,他只需要照市价出手一半左右的盐,剩下的就全都是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