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送礼送到心坎上
任无非现在已经看出来了,这个小徒弟进医院工作,完全是为了一个身份。
医生这个身份对他这个“投机倒把分子”来说只是一层保护皮而己。
毕竟现在有单位跟没单位的人,在社会上待遇完全不同,没单位的人连出趟远门都做不到。
女同事们一到梅园就像到自己家一样,除了顾琳这个丫头,其他都去东厢房忙活了,准备晚饭。
顾琳在干嘛?当然在帮大家“试毒”喽,桌子上放着葡萄和石榴,小丫头简直爱死了。
刘柏和钱军是第一次来梅园,心中的惊讶就不用说了,不过一想陈夏也不可能有什么腐败机会,心里虽然有疑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顾院长已经来过好多次了,这次主动做起了向导,给两个下属介绍起这院子的建筑特色来。
陈夏给一人倒了一杯茶,然后神秘兮兮地说道:
“几位领导,我从废品收购站里搞到了一批瓷器,你们有没有兴趣去鉴赏一下?”
这下四个人都来了兴趣,当然任元非除外,不过他也跟着大伙儿一起去后院的小楼上去凑热闹。
来到后院,陈夏一打开房门,大家看到地上堆着半屋子的瓷器后一声惊呼。
几个领导连茶也不喝了,全都迫不及待地欣赏起来,一边看还一边互相交流。
“哎老顾你看,这个青花花卉纹碗还是宣统年间的,啊呀好东西啊,瞧这胎质,瞧这釉面,大开门呀,居然被当废品卖掉了,哪个人不识货呀。”
张执中拿着一个碗爱不释手时,钱军也拿着一个瓶子大声惊呼,
“哎呀我艹,快来看,这这是不是汝窑?”
大伙儿都吃了一惊,连陈夏也吓了一大跳,难道应老头走眼了?把宝贝给漏了?
这可是大事情,关系到这一下午的鉴定结果准不准的大问题。
顾院长也不客气,一把抢过瓶子,丝毫不管“不过手”的规矩,走到屋外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然后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砸吧了一下嘴,
“啥汝窑呀,老钱你这眼光,这是仿汝窑的,咸丰年间的瓶子。”
陈夏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其他几个人则纷纷表示失望。
顾院长不失望,反而对这个瓶子喜欢得不得了。
毕竟这个净瓶做工非常精致,釉面自然,是一件难得的仿汝窑作品,也有不错的文物收藏价值。
送礼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雅送,送到人家的心坎上去。
陈夏仔细观察了四位大领导的神情,便假装豪爽地说道:
“嗨,这些瓶瓶罐罐的,又不是什么值钱玩意儿,伯伯们喜欢就拿去玩呗。”
顾院长两眼不离开那个仿汝窑,嘴里却非常不情愿地说道:
“这不行,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其他几位领导都纷纷点头。
陈夏笑道:“废品站里收来的东西能值几个钱,要不这样,领导们随便给个一元两元,把你们看中的瓷器买走就行了,对,就顾院长手上那个假汝窑,一元钱。”
顾老头眼珠子一瞪,
“庸俗,没文化,这叫仿汝窑,怎么能算是假货呢,算了算了,这种宝贝留给你简直就是明珠蒙尘,闹,这一元钱拿着,这宝贝可归我了,到时别哭鼻子。”
看到顾院长爽快的掏出一元钱,其他几个领导都笑得很贱,就这样一人一元,一人抱走了一个瓷器。
嘴上说不要,动作很诚实,就看他们走路时那轻飘飘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内心的喜悦。
“陈大傻瓜”拿着四元钱,冲着任元非甩了甩,任元非则非常默契地冲他竖竖大拇指。
陈夏也不能亏了自己师傅,拿起了地上那只光绪年间的霁红釉鸡心碗给了老任,
“师父拿着。”
任元非十分鄙视,“这破碗我拿去有什么用?谁知道哪个坟里的玩意儿,又不能盛饭。”
“师父,你要相信我,这碗你拿着,再过20年,如果这碗你卖不到30万,到时我赔你300万。”
“卧艹,真的假的?”任元非不敢大意,拿着碗都小心翼翼了,30万是个什么概念,卖了他们全家都不值这个数。
对于陈夏的眼光他还是相信的,这梅园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小子眼光绝对不会错。
晚上这餐饭四位大领导吃得非常开心,对陈夏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如果陈夏今天送他们现金,他们绝对会拂袖而去,将来绝对有他苦头吃。
但他“高价”转卖了几个破烂罐子,这让领导们非常满意了。
不管他们是真傻还是装傻,反正钱付了,瓷器到手了,这是一场“公平的交易”,那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吃完饭,顾院长连女儿也不要了,心急火燎地跑了。
是真的跑了,四个领导仿佛被狗追一样,都急着往家跑去欣赏今天掏到的宝贝。
那个心痒呀,那个欢喜啊。
老规矩,聚餐结束后,由陈夏送顾琳回家,大家都不想当电灯泡。
两人特意和大部队分开,往镇上的小河边走去。
顾琳已经忘了下乡义诊时的不愉快,就是好多日子没有见到这个“哥们”,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牵挂。
“陈老二,你这些天不见踪影,在干嘛?”
“当然是赚老婆本喽,靠着咱们这28元的工资,就你们这些人的吃法,我这工资塞你们牙缝都不够,尤其是你,吃了多少了。”
“嘿嘿,这不是咱俩关系好嘛,要是别的人我看都懒得看一眼。”
“那还得感谢顾女侠的看得起喽。”
“嘻嘻,承让承让……”
两个人就这样边走边聊,陈夏又像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变出一袋话梅,让小姑娘咯咯咯笑个不停。
秋天的晚风中到处是一股淡淡的暧昧。
这时候,顾院长正坐在写字台前,摸着这个仿汝窑花瓶,像摸着年轻时候的夫人一样让他怦然心动。
已经忘了自家小白菜正跟一头猪在花前月下。
同样怦然心动的,还有四院的其他四位领导。
对他们来说,这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晚啊。
作者说
剧情需要一步步展开,很多读者评论,都认为陈夏现在应该马上办厂、开公司、开实验室,这种思路是对的,但时间不对,八十年代初是不允许私人办厂的。
如果是办实验室,各种实验器材就买不到,绝大多数机器国内能生产的,不会卖给私人。国外能进口的,但你没有资质,没有外汇,怎么进口?
还有一个人才问题,那时候国家对人才是大包大揽,大学生还是天之娇子,包分配。教授之类必须在自己单位工作,外出公干都要批准,所以陈夏引不来人才。
整个八十年代初陈夏最主要还是利用金手指做原始资本积累,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
所以1980年陈夏不可能办厂开公司,因为1982年就有一场非常严重的经济整肃运动,温州八大王事件参考一下,年广九不一样坐牢?
还有我后面会写到一个著名的“韩庆生事件”,他就是在外面乡镇企业兼职画图纸,被自己厂领导举报,最后以“技术投机倒把罪”给判刑的。
要办厂子也可以,那就是“挂靠”,可这涉及一个产权问题,这企业将来是不是你的,那可不一定了。因为理论上挂靠企业,也是国营企业,不是你私人的。
中国的公司元年应该是1984年开始。
至于有读者说偷渡去国外之类,起点现在这样开放了吗?写得太“天霸”,必然被404和谐。
陈夏哪怕要出去也得是“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孩子,一个普通小医生现在暂时没办法出去。
写得太逆天,太牛逼,太夸张,不是作者君的本意。做世界首富不要想了,资本社会,要被权贵和国外资本吃得骨头都不剩。
我想尽量写得合理一点,写太快太夸张,后期收不住铁定崩。
以后怎么样?剧情肯定会发展下去的,肯定不会辜负这随身医院的金手指,否则就离题了。所以本小说的主线还是以“药”和“医”为主。
还是希望大家多多理解,新人新作品,被读者批评作者功力不够,我接受,毕竟我是理科生毕业,脑洞也不够大。
写多了估计熟能生巧。
有个别读者认为我迟早会扑,其实对于读者的意见我还是很重视的。
我当然是希望作品者得到大家喜欢和认可,可能就有这么一点小小虚荣心。
但对于稿费什么我并不看重,现实中我的工作收入稳定,并不想成为职业作家。写这小说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也想人活一世,留点什么东西给我小孩做留念。
原本我的存稿是三千多字一章,一天两章的节奏。后来编辑让我暂时一天不要超过四千字。不得不重新编辑为两千字一章,才每章显得短小无力。
目前我已经存稿已有56多万字,就不准备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