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 / 1)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 魏风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孝静帝天平二年。从那以后,我们流落到了好几户人家。”

  曹惠虽颇通历史,却也不禁有些疑问:“据我所知,谢朓的夫人是王敬则之女,为什么你说是乐夫人?”

  轻素笑道:“这您就有所不知了。王夫人是谢朓先生生前之妻,乐夫人是谢朓在冥界的夫人。根据我们所知,王夫人本是粗人之女,来到冥界后,与谢先生不睦,一有口角,往往动家伙相威胁。后谢先生秘密奏于天帝,后者答应将王夫人放逐,使其再娶乐彦辅第八女乐夫人。乐夫人貌美且长于文艺,与殷仲文、谢晦等名流的夫人关系甚好,嫁与谢先生后,二人形影不离。谢先生在文学上很自负,曾对乐夫人说:‘我之才华,与先前诗人相比,只在曹植之后。其他诗人均为板上肉,任我宰割!’”

  曹惠又问:“你二人如此灵异,我想放了你们,如何?”

  轻素道:“以我与轻红之灵异,变化多端,但按天命,若您不放我们,我们最终还是无法脱身。既然您决定放了我们,我们就去庐山山神那吧,因为很久以前,他就想叫我们去当舞女。放了我们之后,您当享受荣华。好事做到底,现在我们油彩脱落,在我们走之前,您叫画工再打扮我们一下吧!”

  曹惠立刻命令画工为她俩涂漆,使她们的面容服饰焕然一新。

  轻素笑道:“我们姐妹被装扮得如此美丽,莫说做舞女,为山神夫人,也未尝不可。没什么报答的,送您几句话,‘百代之中,但以他人会者,无不为忠臣,居大位矣。鸡角入骨,紫鹤吃黄鼠。申不害,五通泉室,为六代吉昌。’”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曹惠如坠雾里,询问身边的高士,也不能解。

  据说,当时中书令岑文本看过后,微笑点头。但他承认,自己也只是明白了其中三句的意思。曹惠追问那三句是什么意思,中书令笑而不答。

  而轻素与轻红她们到庐山后,果然成了庐山山神的妃子。

  这就是轻素与轻红的故事,两个木偶的名字都很好听,尤其是没台词的轻红。轻红虽一言不发,但在轻素说话时,我们却可以感觉到她的存在。

  至于故事的结局以及那些话的意思,《玄怪录》的原作者牛僧孺亦未曾揭晓,只能留给后世之人自行猜测了。

  白泽图

  唐朝时,离长安不太远的鄜城县,有县尉叫范季辅,一直没结婚。他与长安永平里的崔美人关系暧昧。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天早上,崔美人打开门,发现有个东西死在堂前台阶下。其物身体如狗,令人奇异的是,脖子上长有九个脑袋,而且这九个脑袋都如人面,大小如拳头,表情不一:有发怒的、有欣喜的、有俊的、有丑的、有老的、有少的、有野蛮的、有温和的,所谓“有怒者、喜者、妍者、丑者、老者、少者、蛮者、夷者,皆大如拳……”该物尾巴很长,呈红黄蓝白黑五色。

  可以想象,崔美人当时有多害怕。她立即将此事告诉情人范季辅。后者请来一个巫师,巫师给他们出了个主意:“可将此怪物在路口焚烧,灾祸自消。”范季辅和崔美人按巫师的吩咐去做了。

  不过,巫师的解决办法却失效了。不但失效,而且还起了相反的作用:先是崔美人之母死去;过了几天,崔美人死了;没多久,范季辅也死了。

  那个九头怪的到底是何方神圣?没人知道。不过,如果你手里有一本《白泽图》的话,就不会感到困惑了。而且,你还可以找到制服那怪物的办法。

  天宝年间,有一个妇人生产完后,刚把孩子抱起来,就看到孩子旁边,另有一个无头小孩在跳。她伸手去打,无头小孩消失不见;手收回来后,无头孩子则又出现。

  家人十分恐惧,束手无策。直至有位长辈,查阅秘籍《白泽图》,才知道那个无头小孩叫“常”。按书中讲到的驱逐之法,连呼三声“常”,那无头小孩就会兀自消失。

  右监门卫录事参军张翰,有亲故妻,天宝初,生子,方收所生男,更有一无首孩子,在傍跳跃,揽之则不见,手去则复在左右。按《白泽图》曰,其名曰“常”,依图呼名,至三呼,奄然已灭。(《纪闻》)

  正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常”后来被演化成“无常鬼”,又分为“白无常”和“黑无常”,成为日夜索要人魂魄的冥鬼。

  这并不是令我们感到好奇的,令我们好奇的其实是那本《白泽图》。

  什么是白泽?

  白泽是上古传说中的一种奇兽。它毛色雪白,原产于西域昆仑山,常人难以见到。只有人间出现圣人时,它才会被发现。

  想当初,黄帝巡游东海之滨,发现了一头,“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

  这种奇兽能说人语,黄帝问鬼魅和精怪之事,白泽一一对答,黄帝叫人按白泽所言,将那些鬼魅和精怪的形象画下来。这就是古代秘籍《白泽图》的由来。

  当然,这只是传说之一种。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白泽图》诞生的年代确实很早。

  《白泽图》有可能诞生在战国之前,比著名的《山海经》还要早,可谓中国最古老的志怪典籍。按后人理解,神奇的白泽知道天下所有鬼魅和精怪的名字、模样以及驱除它们的口诀。驱除口诀往往是直呼鬼魅和精怪的名字。但假若不认识,呼不上名字来,那么见到它们的人就会死于凶险。

  唐朝时,《白泽图》很流行,可谓必备之书。一旦看到什么怪物,就马上翻看该书,按图上所绘,找到驱除口诀。唐朝后,战火烽烟,《白泽图》终于散失在兵荒马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其残篇了。

  《白泽图》是用来识别和降服妖魔鬼怪的。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生命体,属于“四不像”,那怎么办?

  下面说的是山西夏县县尉胡顼曾目击到的一个东西:

  夏县尉胡顼,词人也,尝至金城县界,止于人家,人为具食,顼未食,私出。及还,见一老母,长二尺,垂白寡发,据案而食,饼果且尽。其家新妇出,见而怒之,搏其耳,曳入户。顼就而窥之,纳母于槛中,窥望两目如丹。顼问其故,妇人曰:“此名为魅,乃七代祖姑也,寿三百余年而不死,其形转小。不须衣裳,不惧寒暑。锁之槛,终岁如常,忽得出槛,偷窃饭食得数斗,故号为魅。”顼异之。所在言焉。(《纪闻》)

  胡县尉游历西北,至金城县(即现在的甘肃皋兰县),宿于一户人家。

  该户人家很热情,女主人为其准备饭菜。胡顼开吃之前先去了下厕所,回来后,却看到了他平生中所见到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