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教育心理学的问题,而是一个医学问题。”
“曾经孩子夭折的几率很大,优胜劣汰在出生的那一刻已经开始了。可是医学的发展,让那些......这话很难听,但是确实是让那些天生身体或者精神比较脆弱的孩子,也活下来了。但是这些孩子长大后,还是会有弱点的。所以感觉不如上个世纪那些村里的野孩子们‘皮实’,再加上现在消息传播这么快,所以你知道了更多的案例。”
“所以说传统式的教育,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但问题是,这样的教育是给那些在出生环节中,就胜出的孩子们准备的。而那些比较脆弱的孩子,用这样的方式,就会造成悲剧。”
“哪个孩子小时候没有被父母打过?要说什么原生家庭伤害,谁还说不出来一两件事情啊。但是那真的伤害吗?抛弃传统教育的优点,完全尊从心理学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没有任何瑕疵吗?也未必吧?”
“所以教育的问题,不能孤立去看。再加上,其实人类天生具有一种‘造反情结’。家庭的生产资料,一般来说都是由父亲掌握。所以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和父亲展开斗争,以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家庭的主导权和社会权。真正的原生家庭伤害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父母打你一顿就记恨一辈子吗?当然不能这样。”
“真正的原生家庭伤害,其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这种‘和父母展开斗争获得话语权’的过程中,被彻底摧毁了的独立意思。还有就是在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爱。”
“人的成长过程,其实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学习和早教,而是完成两个关于性格重塑的任务,一感觉自己全知全能,二对抚养者信任的依赖关系。前者会让人获得自信,后者会让人信任别人。相信自己,相信别人。人的性格不完全是天注定,是可以被重塑的。”
“但是如果这两个任务受阻,那长大后的性格就不健全。要么就不信任自己,所以唯唯诺诺没自信。要么就不信任别人,孤僻冷漠没人情。然后终其一生,都会追求童年缺失的自信和信任,那人生就彻底毁了。”
326.道德起源
“简先生,能不能简单聊一下你对杠精的看法?”
“绝大部分的杠精,都是为了优越感。比如在知识、智商、见闻上的优越感,在一个话题上进行各种复杂的深入。或者是看到优秀的人,产生了嫉妒,所以强行抬杠,制造缺点,拉低对方的位置,增加自己的信心。本质上,其实是心理防御的一种,毕竟要维持心理平衡嘛。”
“简先生,你对生活中那种‘看见别人好我就不舒服’的心态怎么看?”
简渊笑了,说道:“就是自己身边的人中奖,比自己丢了钱还难受的那种人。这种人在生活中很多吧,甚至每个人肯定都有过这种想法,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一瞬间的。确实有一部分人,把这个当成的常态。但这仅仅是红眼病或者小心眼吗?其实深究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
“为什么不盼着身边的人好呢?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脱离社会属性的人,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但既然是社会性的,那必然会有不同的阶层。其中一个群体中,有一个优秀的个体,因为优秀所以会脱离当前圈层,实现阶层跃迁。比如工作努力的升职,天降横财,或者是考了高分。”
“这种变得优秀的个体,在实现阶层的跃迁后,就会和原本圈层慢慢分离。也就是原本的人际关系的失效,没办法帮忙了。所以站在原本圈层人的角度去考虑,身边一个和自己统一阶层的人跑路了,那么自己的人际关系其实是受损的。以保护自己权利的角度看,既然这是受损的,那么必然会产生抵触感。”
“这种规则套在远古人类身上会更鲜明。一个族群里,原本两个人是配合打猎的关系。忽然有一天其中一个人去捕鱼了,一个人就可以吃饱。而剩下那一个人不会捕鱼,自己打猎很困难。那么原本的人际关系忽然作废,没有了用场,自己利益受损,当然会憎恨。所以演变到现在,看到身边人忽然变好,心里不舒服,就是这样的原因。这是社会心理学。”
简渊最后说道:“正是因为这种事情,所以才会出现了谦虚文化。谦虚文化的产生,本质上不是因为有道德感,而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只要你谦虚一点,别人就不会特别嫉妒你,不会背后害你。”
其实这些知识点大家也是懂一些的,不算惊艳。但是这种重新解读“谦虚文化”的角度倒是十分新奇,让大家都有些思索的表情。
聂逊在旁边说道:“很多事情确实不能真的往根源去想,因为一切规则的产生,不管是明文规定的法律,还是墨守成规的道德,本质上都是为了守护一些利益。只不过这个利益不是自私的表达,不是一两个人的利益,而是全体的利益。”
简渊点点头,说道:“所以道德的产生,其实是原始人在一次次试错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墨守成规的经验啊。”
这话有些深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质疑道德的产生无疑是否定人生的意义。但实际上,从宇宙宏观角度去看,别说人了,地球毁灭了又怎么样呢?
所以说,心志不坚定的人,少研究心理学和哲学,否则真的会怀疑人生的。
简渊此时兴致盎然,问身边的聂逊:“我能在你们实验室里,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吗?”
聂逊说道:“只要不是那种重口味的,或者涉及精神操控什么的,都还可以。你想干什么?”
简渊笑道:“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你们这的实验对象准备的是什么?”
聂逊犹豫了一下,说道:“有几只猴子。”
生物药物实验一般都用小白鼠,因为好操作好观察。而心理学实验更多是用猴子,因为猴子的心理反应会和人更相似。
不过简渊看着聂逊犹豫的样子,倒是有些好奇:“怎么这个表情?”
聂逊咧咧嘴,说道:“提前说好,你用猴子实验没问题,不能伤害它们,或者用残忍的方式虐待它们。我知道你在美国做的‘恒河猴实验’,那个实在太反人类了,我当初看到流传出来的实验报告,还有一些照片之后,整个人都生理不适了。我很难想象那是你一个人研究整理实验出来的,太恐怖,太吓人了。”
“再想想你后来在西斯科市的那些事,好家伙,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