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简渊握了握。
简渊握住林暖兮那只细嫩白皙的手,温软而微凉,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林暖兮已经很自然的抽回了手,气的笑了笑。
“没什么好久不见的。”林暖兮这话里总觉得带着怨气。
简渊点点头:“不得不说,你今天很有气质。”
“谢谢。”林暖兮平静的说,温和的一笑,礼貌的说道:“其实我昨天也很有气质,前天也是,甚至一年前的今天也是。只不过你不知道罢了。”
好家伙,这就差指着鼻子骂了!
难搞啊,曾经林暖兮可没有这么小腹黑啊。
打完招呼,就结束了。
简渊继续看着剧本,林暖兮也是在看剧本,两个人就这么不冷不淡的相处着。
如果不交谈这几句,简渊估计就真的以为林暖兮是看开了。可是恰恰是这么一谈,简渊感觉到了林暖兮隐藏的怨念,看来还是没放下。
这样的刻意伪装,瞒得过别人,但是却瞒不住简渊。毕竟简渊曾经见过林暖兮真实的一面。
最要命的是,林暖兮真的是越来越漂亮了。
天生就让人有好感度的五官,皮肤嫩的好像掐得出水来,真让人羡慕,那眉眼就好像画上去的,漂亮的有些不真实。但是这份美好,又完全没有人为的痕迹。特别是那笑容,杀伤力很大。
林暖兮却无视简渊的目光,好像完全不关注这些一样,只是端起桌上的纸杯安安静静的喝水。纤细白嫩的手指在纸杯的衬托下依然白净,指甲非常漂亮,还涂了精致的透明护甲油。
随后工作人员达到,就开始了化妆。
李问明也来了看着简渊和林暖兮悄悄咧嘴,然后躲在一旁。这次他当了导演。但实际上因为剧本和分镜头准备的特别完善,他这个导演要做的其实只是后勤工作,正式开拍只需要按照剧本去拍摄就好了。
时隔多年,林暖兮的演技确实精进了不少。但是如和简渊比,却又差太多。
现在的简渊已经无需准备时间,他现在境界已经远超曾经的自己太多,所以可以随时随地进入那种病态的状态,而且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
林暖兮看着眼前的简渊,此时居然展现出了如此高超的演技,内心也是非常复杂。
他这么多年不是一直在搞研究吗?怎么演技还是这么厉害?怎么自己还是无法和他抗衡?
在剧情里,就是简渊饰演的变态博士,一点点的对林暖兮扮演的女警进行了反向的精神引导。而在现实中,简渊也拥有强大的气场,几乎压的林暖兮喘不过气来。
但恰恰是这个状态的,达成了剧本里所需要的意境。因此这些戏拍摄的非常顺利,几乎都是一两条就过。
和简渊合作,真的是一个非常顺心的过程。不管是演员还是工作人员,都能被简渊代入到工作的状态中,然后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工作效率极快,甚至是超出预期的快。
连带着林暖兮也忘了原本的恩怨,真正的投入到了角色里,十分的入戏。
结果就用了不到一天时间,简渊部分的戏就全都拍完了。一方面是简渊演得好,另一方面就是剧本确实是少。
真正的成片起码有一百多分钟,但是简渊饰演的食人博士,其实戏份加起来也就十几分钟,这样拍摄当然快了。
最多就是越狱的部分,因为需要布置场景浪费的时间,否则简渊几个小时就拍完了。
“杀青!”李问明无奈的说道:“按理说杀青要有蛋糕,还得有鲜花。但是谁也没想到你杀青这么快,本来以为要拍两三天,所以什么都没准备。你自己讲两句吧!”
简渊笑了,说道:“就是谢谢大家吧,这应该是我作为演员的最后一部戏,感谢大家陪我走完了最后的一段路,我们后会有期。”
听到简渊的这句话,林暖兮的表情终于有了变化。
305.命运际遇
在犯罪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理论,叫“破窗理论”。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比如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就像住宅小区里面的小广告,要么就没有,如果有就很多。因为当有第一个人贴上小广告之后,那么后续的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而这个理论作用在个人,就是那句“背叛只有零次和一万次的差别。”
当一个人从未犯错,那么他就会努力避免犯错,那是一种心里上的“完美感”,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好的,优秀的,所以也会努力维护这种优秀。
而当一个人翻过一次错误之后,那种“完美感”被打破,再面对同样的问题,那么底线就没有那么好坚守了。甚至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使得最后的结果越来越严重。
简渊一直保持谨慎,其实也是为了这份完美感。他不知道自己的的底线在哪里,只知道如果自己一旦退步,就再也没有反击的机会。这也包括道德,也包括很多事情,甚至是感情。
所以简渊害怕自己真的沉沦,出现奇怪的想法,比如:反正自己已经犯过一次错误了,那么犯错一次和犯错两次,好像也没有区别了。
当潜意识里出现这种思维的时候,意味着就是堕落的前兆。当潜意识里想到这里,就失去了原本的警惕心,最后放任自己,一错再错。
而这也是心理学上攻击别人的一种手段,借助破窗理论,给别人一个心理上的漏洞。
既然有了漏洞,那么犯错是早晚的事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什么事都怕破例,有了第一次破例,那么后续无需再算计什么,被破例的人自己就会犯下大错。
这种事情听起来很荒诞,但这就是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