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而是用“它”来形容。
在西方宗教式的思维眼中,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灵魂的存在,而不是有了身体。换句话说有灵魂的身体才是人,没有灵魂的生物**就不是人。灵魂才是主导了人的概念,而灵魂的存在形式又往往被强制性的和人的主观意识联系起来。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动物变为人的阶段:vegetativesoul(植物灵魂)、anial(动物)、andfallyhuan(人)。所以在发育早期的婴儿因为没有主观意识的存在,并不被当做人看。
再往后,基督教相关的释义中,婴儿也是一种基本上低于人的地位存在,比如《犹太法典》中婴儿地位低于女人,不可因婴儿而危及到女性生命的内容。在婴儿夭折率相当高的中世纪,婴儿基本是量产的。那是人类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婴儿没有主观意识,所以被视为没有灵魂的产物,很难被视为完整的人。
也就是说,婴儿只会进行无意识的选择,吃喝拉撒,不存在记忆,不存在理智的思维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西方人已经不这么看待了。但是这还是影响到了西方人的一些观念,比如认为婴儿是没有感情的,只有本能的生命需求,所以对父母的爱,这个时候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成长过程中的接触,感情在血脉下的维系日益变深,才会出现亲情。
所以约翰的行为实用心理主义,在这方面占据了主导。广大的家庭都觉得,满足婴儿的物质需求,母亲和婴儿不应该过于亲密,这样对婴儿的发育有好处。
这就是隔离教育。
因此杰西卡给简渊看的视频里,都是类似的内容,隔离母亲和婴儿之间的关联,让孩子尽快能达到情感独立的性格坚强。
看完视频,杰西卡说道:“虽然我也觉得有道理,但还是觉得有些残忍了。”
简渊微微皱眉,说道:“有道理吗?我怎么感觉......虽然约翰是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但是对于这个观点,我不能认同。”
“有什么想法吗?”杰西卡问道:“我就是觉得这种教育方式有些残忍,虽然孩子在这个年龄根本没有记忆,不存在理智和思想,但看着孩子哭的样子,还是觉得有些难过。”
简渊说道:“我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这个理论毕竟是约翰提出的,他是美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我现在想颠覆他的理论,靠着语言是不够的,要拿出证据。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实验,然后拿出实验数据证明。”
杰西卡来了兴趣:“我能帮到你什么吗?”
简渊想了想,说道:“我已经有一些想法了,但是这个实验有些残忍。不过如果能救这么多无辜孩子的话,有些残忍的事情,还是要做。”
“你不会打算用孩子做实验吧?不,绝对不行!你忘了小艾伯特实验了?”杰西卡心中一紧。
“当然不是用孩子,而是用别的代替,比如......猴子。”简渊说道:“虽然很残忍,但如果能挽救更多的孩子,我觉得这个恶人,我可以当。”
杰西卡想了想,说道:“好,我和你一起!”
265.残忍实验
想颠覆一个心理学超级权威的理论,没有那么容易。
简渊虽然算不上一个心软的人,但孩子总是无故的。这种隔离教育,肯定是错误的。
为了颠覆这错误的教育理论,那就必须有一场残忍的心理学实验。这是简渊来到美国之后,第一次要进行一场心理学实验。
简渊把自己的想法向心理学会申请,但是没有提想颠覆约翰理论的事情。毕竟心理学会都是约翰创造的,这样挖祖宗坟的事情,心理学会的人没准会不同意。所以简渊申请的时候,只是说想进一步论证相关的理论。
心理学会对于简渊的申请表示怀疑,觉得这是简渊归化的表现,所以很快就同意了。
有了心理学会的同意,那简渊做实验也就有了帮助。而简渊需要的实验对象也必须要靠心理学会的帮助才能得到,那就是几只幼儿期的猴子。
简渊随后的实验内容,就非常残忍了。
其实这也不是简渊的原创,而是脑海中多出记忆里的实验。虽然现在简渊仍然无法破解这些多出来了的记忆来自何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记忆都是真知灼见,像是平行时空下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而这个实验在记忆里,有一个别样的名字:恒河候实验。
简渊此时说是复刻实验,但更像是一场论证。他心里知道现在的育儿理论是错误的,也知道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在没有实验证据之前,其他人是不会相信简渊的。
所以简渊必须要进行这一场只有他知道结果,不得不进行的残忍实验。
简渊没有找别人,而是让杰西卡作为自己的助手。随后猴子婴儿被送到实验室。
最开始,简渊把一只刚出生的猴子婴儿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简渊只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
这是一个对比,绒布母猴代表着柔软、温暖的母亲,铁丝母猴代表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刚开始,猴子婴儿都围着“铁丝母猴”,这让杰西卡有些难过,好像婴儿真的只是单一的营养需求,没有爱的需求。
但简渊不着急,果不其然,几天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猴子婴儿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
这个时候,简渊开始用一些道具,比如怪物玩偶、蜘蛛标本对猴子婴儿进行威胁和恐吓。猴子婴儿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居然会直接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且紧紧抱住,似乎“绒布母猴”会给猴子婴儿更多的安全感。
杰西卡很开心,因为这个实验证明了婴儿是有感情需求的,但后续的问题很快出现了: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长大后的公猴身上出现暴躁、反社会等性格特征。长大后的母猴也完全不懂繁衍。
而且这些猴子本身的问题也非常可怕,完全失去社交能力。单独出现的时候,对于其他的同类和实物都不感兴趣,而是疯狂的寻找玩偶母亲。如果找不到,就会自己抱着头害怕的躲在墙角发抖。
更残忍的实验是,简渊强行让这些猴子进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