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91 章(1 / 1)

极品捡漏王 有聊的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有一些部族表示想延续‘禅让制’的。毕竟延续禅让制,他们这些旁系部族的子孙,也有可能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若使用大禹开启的‘嫡长子继承制’,他们这些旁系部族,便永远只能为臣,子孙再无登上高位的机会了。

但不出意外,大禹统军,把他们全给宰了。

相比起大禹此前的作战,这几次‘平叛’的战斗,简直比割草还要容易。

一直以来,有专家学者分析,这是大禹多年统兵之后,军事造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轻易吊打了那些不同意他创立夏朝的部族。

但如果结合大禹用‘偷工减料’得到的青铜装备新军这件事,历史真相便浮出了水面:这是新式武器的作用。

别的部族还傻乎乎使用笨重的石戈呢,大禹的近军已经装备更为轻便的铜戈了,日夜奔袭,神出鬼没,敌人根本找不到大禹的近军踪影,焉能不败?

大禹用他的新军,扫平了所有的障碍,成功开创了夏王朝。

之后夏王朝近五百年的国祚,王位上坐着的皆为大禹后人。

这便是豫州鼎重量何为这么轻的答案。

大禹‘偷工减料’了,用那些省下来的青铜,装备了新军。

豫州鼎的体型应该和原计划没有出入,但它的质量,内部的青铜含量,绝对是九鼎之中最低的。

正因为它密度小,所以轻。

也是因为它密度小,内部分子结构并不紧凑,使氧分子可以很轻易地挤进来,发生氧化作用。所以,人们看到的豫州鼎碎片,才锈迹斑斑、破破烂烂。

反例是最重最大的青州鼎碎片,密度大,内部分子结构紧凑,至今仍金光熠熠。

知晓这一历史真相后,全国古玩大会总决赛的现场鸦雀无声。

每人心中翻江倒海,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在这时,陈宇继续补充道:“其实,我想说的还有两点。”

“其一:为啥大禹单单‘偷工减料’代表中原的豫州鼎?”

“当然是因为古豫州,即中原地带,是炎黄华夏部族的‘亲儿子’了。”

“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带,是炎黄华夏部族世世代代安身立命的地方。”

“大禹明白,中原地带是根,丢不了,也就用不着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反倒是除中原外的其余八个古州,碍于时代原因,通讯能力落后,大禹对这八个古州的掌控很是吃力。于是为了笼络其余八个古州的人心,他只能在‘礼仪’上多下功夫,让八个古州先民知道,禹王是关心、在乎他们的。”

“九鼎不就是一种礼器吗?”

“因此,只要大禹没疯,他是不可能对其它八个古州的鼎‘偷工减料’的,不然这事一旦被发现,八个古州的人心就散了,会更难以掌控。”

“九鼎之中,只有豫州鼎稍有差池,其余八鼎还是原模原样,所以大家不必担心会因为这则插曲,影响九鼎整体的伟大。”

陈宇用缜密清晰的逻辑令人们把心放进盆骨里以后,顿了顿,他又继续补充道:“其二:我认为,这件事,不光不影响九鼎的伟大,反而使九鼎更加伟大了。”

“这件事,恰恰证明了大禹的务实精神。”

“九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都知道。可我想问,如果只有九鼎,没有武器,一旦外族入侵,大禹拿什么守护华夏?拿九鼎砸敌人?搬得动吗?”

“大禹没有单单拘泥于‘礼’,而是在顾全礼仪的前提下,做到了务实。这也恰好印证了华夏族自古以来的精神内核。”

“为啥咱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断绝传承的?就因为咱们懂礼貌,所以外族就不入侵咱们了?对吗?”

“当然不是!”

“恰恰是因为咱们的老祖宗,既懂礼貌,又务实,所以既能缔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又能使用手中的武器,保护这一璀璨文明安安稳稳,薪火传承。”

“直到今日!”

“我听过一句老话,深以为然。那句老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身在乱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而你又恰好得到了一笔钱。那么请你记住,不要用这笔钱去买米,买面,买馒头!”

“你要用这笔钱,去买武器!”

“生逢乱世,家里有米面,吃不了多久,甚至还可能害死你全家。”

“而你手里有武器,你一辈子都不愁吃穿,家人也不会遭受危险!”

“在大禹时代,大禹面临的便是一个乱世。尽管九州初定,但不稳定因素太多,更有外族盘踞在九州之外,虎视眈眈,不知敌人什么时候动手。”

“这种情形下,大禹的选择是:既买米买面,也买兵器!他既铸造注定永世流传的九州鼎,也装备新军,保九州安稳!”

“自然。”最后,陈宇总结道:“我们身为后人,站在上帝视角,知道大禹用这批新式武器为自己创立夏王朝扫清了障碍,说他贪恋权力,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也没毛病。”

“关于这点,大家只能见仁见智了。”

第2225章 大禹治水与诺亚方舟

陈宇的两点补充说明,令无数陷入沉默的人茅塞顿开。

是的,纵使相隔数千年之久,我们至今仍很难对大禹做出准确的评价。

看功绩,他猛得不像是个人。

听争议,他又比‘三皇五帝’都更像人。

三皇五帝,全是高不可攀的圣贤,似乎没什么人类的缺点。

但大禹有。

大禹明摆着告诉所有人:我爱九州黎民百姓,我也爱权力。

他对豫州鼎‘偷工减料’,用省下的青铜装备新军,为自己大权独揽扫平阻碍。可身为后代,人们同样相信,如果外族入侵,大禹也会率领这只新军,抛头颅,洒热血,捍卫九州的土地。

尤其是,大禹没有藏着掖着。

尽管他没有把自己‘偷工减料’的事迹告知与自己同时代的九州黎民,但他将其铭刻在了隐秘的豫州鼎内部。

他应该在豫州鼎内部,刻下了很多字,把这件事详尽地阐述了一遍。只不过陈宇只有一块碎片,后人只看见了半个字。

豫州鼎内部的文字,几乎不会被人发现。

可万一呢?

万一有那么一天,真相不就浮出水面了么?

比如今天。

这件事,大禹做了,还把它偷偷写了下来,没有让它淹没进时间长河里。

做过,就是做过。在当时大禹没有公布,但他明白,后人一定会知晓的。

可以反过来想想,如果大禹不打算把这件事告知后人,不记录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恐怕当九鼎集齐之日,后人发现豫州鼎的重量最轻,会感到匪夷所思,且想破脑袋也猜不出答案吧?

若果真如此,华夏的历史悬案,无疑又增加了一桩。

这也算大禹的一种担当,一种领袖与男人的气质,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

陈宇亮出来的这块豫州鼎碎片,还远不仅如此。

碎片背面的半个‘戈’字,即豫州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