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53 章(1 / 1)

极品捡漏王 有聊的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通道,两人重新屏住呼吸,来到了金山旁。

近两百吨的黄金,明晃晃刺眼。陈宇和彭明亮却视若无睹,直接奔向金山旁的那块巨石,解读上面的刻。

之所以说华夏是唯一未曾断绝的明古国,很大的依据就是:现代人大致还认得古代人的字。对一般华夏人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

初中生都会翻译几句言。

但对世界上其它国家来说,这根本就是奢望。

就拿世界通用语、英来说。

欧洲那边,主体民族混杂,战事频繁,你攻打我,我占领你,屁大点的地方,历史却乱成了一锅粥。

不同民族和国家间打来打去,我赢了,我强迫你们学习我的语言。你赢了,你强迫我们学习你的语言。长此以往,语言和字,能不发生改变吗?

因此,现代英,和古英,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而华夏不同,自从祖龙始皇帝荡平六国,浩大的疆土,自此融为一体。

以后,甭管哪朝哪代,这块土地,始终都叫华夏,都尊炎黄为祖。

这就叫传承,这就叫底蕴。

人们都叫秦始皇为祖龙,他老人家绝非浪得虚名。

华夏第一条真龙、圣龙,只有他配。

汉朝的字连普通史类的大学生都能认出来许多,遑论陈宇?

即便不用慧眼,以陈宇的学识,轻轻松松将巨石上的刻解读了出来。

刻的前半截,证实了陈宇的猜测。

这近两百吨黄金,确实是刘秀藏起来,留给后代子孙的。

若发生小规模经济危机,就派遣取金人下水,小批量取出黄金,化解经济危机。若天下大乱,大汉有累卵之危、倒悬之急,就调集军队、号召民夫,阻断黄河,将近两百吨的黄金全取出来,平定乱世,匡扶大汉。

至于刻的后半截,则解答了这座黄金宝库的身份。

说是黄金宝库,它也确实是一座大墓,只是被刘秀用来储存黄金罢了。

这座大墓葬着的人,自然不是刘秀本人,而是他的后宫爱妃,曹美人。

刘秀是个明君,几近完人,体恤百姓,不杀功臣,不穷兵黩武,不搞风流孽债。史料记载,他的后宫嫔妃,就三个人。

分别为:光武郭皇后郭圣通、光烈皇后阴丽华,还有一位许美人。

关于三大嫔妃,各种正史和野史记载得天花乱坠。

后宫的恩怨情仇,以及刘秀的喜好,不知养活了多少写的学家。

但,史料从未记载,刘秀后宫,还有一位曹美人。

答案很显然:刘秀不让记载。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实的历史早就被改得天花乱坠了。

史官的任务是记录真实历史,但不要忘了,他们是官,是给皇帝打工的。

皇上不让写,他们就不能写。因此,太史公司马迁,敢写相对来说十分真实的史记,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尊敬。

秦始皇的皇后,现在都没人能说得清楚到底是谁。

秦始皇不让写,史官就不能写,只能成为历史的谜团。

刘秀的第四位嫔妃,曹美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而刘秀不让记载曹美人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座大墓。

他要在曹美人的大墓里,藏黄金。

第1739章 取金一族和黄金箭…

巨石上的刻记载,曹美人是刘秀后宫里的第四位爱妃。

但曹美人生性恬淡,不争不抢,深入简出。别说皇宫外头的民众和百姓,就是后宫里的许多宫娥,都时常好几个月见不到曹美人一面。

曹美人几乎就是个透明人,除了刘秀偶尔找她睡一觉外,她完全没有参与过任何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彼时,刘秀在前朝把民间的海量黄金收了上来,并且已经动了藏黄金的念头。可是刘秀十分发愁,近两百吨的黄金,往哪藏?

别的不说,修一座黄金宝库,如此大张旗鼓的事件,能瞒得过谁?

刘秀想修一座极为隐秘的宝库,却缺少一个不会被人怀疑的借口。

曹美人的宿命,仿佛天生就是为了这件事存在的。

刘秀没苦恼多久,曹美人就染病,即将香消玉殒。

刘秀十分怜爱这位与世无争的曹美人,不舍曹美人即将离世。

不过哀伤没多久,刘秀便恍然大悟了。

给曹美人修建大墓,不就能顺便修出藏黄金的绝密宝库了吗?

于是乎,在曹美人染病期间,刘秀大张旗鼓,征召民夫,聚集工匠,开始为曹美人修建大墓,一切皆按照皇后规格来修建。

说是为曹美人修墓,其实刘秀是在修藏黄金的绝密宝库。

为了以防万一,刘秀又命人在黄金宝库附近,修建一座更容易被发现的虚冢,里面布满恐怖机关,意欲全歼盗墓贼。

几年后,一真一假两座大墓修建完成,曹美人也一命呜呼了。

刘秀又是哀伤,又是欣喜,把海量宝物当做陪葬品,送进了曹美人的墓室中。运宝的车队,又悄无声息,把近两百吨黄金送去了。

至此,世人只知黄河边有曹美人大墓,却不知那里更是刘秀的绝秘宝库。

一切处理停当,刘秀又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派人日夜守护曹美人的大墓,直到黄河改道完成,将这里淹没,才能撤军。黄河将曹美人大墓淹没了,刘秀又不让史官记载曹美人的存在。一两代人后,这里不就变成无人知晓的绝密宝库了吗?

第二件事,便是训练精通水性、忠心耿耿的取金人。

因为刘秀知道,曹美人的大墓注定会被黄河淹没,所以要训练取金人。

古代的门当户对,便是保证后代优良基因的一种方式。

古代人已经有了模糊的基因概念。

因此,刘秀培养的取金人,是世代传承的。他们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精通水性,憋气时间极长,平时与常人无异,在黄河边渔为生。

一旦爆发小规模经济危机,需要黄金稳定市场,他们就会主动现身,领取大汉皇帝昭命,潜下黄河,进入曹美人大墓外围,为朝廷取金。

他们的忠心体现在:明明他们随时可以偷偷下墓,取走黄金享乐,并且当初刘秀训练他们的祖辈时,也告诉他们,缺钱了,黄金可以少量自取。

但从来没有取金人,额外拿走一块金饼。

这是一种很傻的坚持,以现代人功利的视角来看,他们简直没有脑子。

可人生在世,总是需要一些看似很蠢的坚持。

对大汉的忠心,能得到光武皇帝的信任与赏识,就是他们坚持的信念。

陈宇碰到过的银行家族,祖祖辈辈为国护宝,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们也得不到任何好处,但他们依然默默坚守,不是吗?

远的不说,鹰组织一百多名为国捐躯的英魂,他们慷慨赴死之际,有谁会想着自己死后,家人能得到多少好处?必然不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