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6 章(1 / 1)

极品捡漏王 有聊的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底牌暴露太多。

可陈宇实在太猛,连贾湖骨笛都弄到了,容不得他们留手。

想了想,乐沏做出了决定:把乐家镇族的乐器亮出来!

是的,上一回合,蒙着蓝黑虎皮的楚国军鼓,都不是乐家镇族之宝。而这一回合,乐沏准备动用乐家在吹管乐器方面的镇族之宝来抗衡贾湖骨笛。

曾经名动天下的京剧花旦、乐沏的夫人、乐洋的亲妈、乐涵,亲自充当礼仪小姐,雍容华贵的美妇,一脸庄严地,请出了乐家在吹管乐器方面的族宝。

那是一件排箫。

排箫,华夏传统乐器,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

在音管的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吹奏时,气流从吹口上方滑过,撞击对侧的内管壁,气流在音管的内腔震动,产生乐音。

由于蜂蜡、软木塞的位置不同,气流在音管内的震动周期不同,所以气流的震动频率不同,因而造就了不同的乐音。

通俗点来说,排箫就是由一系列管子构成的管乐器,管子都是按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的。参差不齐,说的就是排箫。

排箫的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既适合独奏又可以合奏,

排箫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它的名字也不相同。在华夏古代,排箫有许多美名,雅到了极致:雅箫、颂箫、舜箫、秦箫、凤箫、凤翼、云箫

陈宇亮出华夏国宝贾湖骨笛,乐家反手就拿排箫来应对。

横笛,竖箫,都是华夏最经典的吹管乐器了。

自然,能被乐者家族视为吹管乐器方面的镇族之宝,代理族主夫人亲自请出来的排箫,不可能是凡物。

这件排箫,是玉质的,即玉箫。

玉就是很普通的古玉,单看玉质不算罕有。

但看古字,凡是懂玉的,尤其是懂高古玉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其中,就包括陈宇和老狐狸,这两个华夏一等一的鉴宝大师。

世界级玉石雕刻名家,苏晴,亦瞪大了美眸,感到难以置信。

这件玉箫的年代,能追溯到夏朝以前,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交界处。

再准确点说,黄帝时代。

旧石器时期末期,华夏人已经开始使用玉器了。

黄帝时代,华夏人对玉器的使用,已初具规模。

乐家镇族的玉排箫,便是黄帝时代的乐器产物。

虽不如贾湖骨笛久远,但它是玉制的,更加具有明的气息。

这不是重点,让陈宇和老狐狸心惊肉跳的,是玉排箫上面的符号。

玉排箫上的一连串符号很神奇,是刻在箫管内部的。

这说明,在采玉制萧之前,那个时代的工匠,便准备记录什么。

对,记录!

黄帝时期,华夏已经出现字,只是极为原始。与其说是字,不如说是记事的符号,是一种简化的图案,即象形字。

玉排箫箫管内部的一连串符号,是黄帝时期的象形字!

只要破解那一连串象形符号,便能知晓它的来源和出处!

那一连串象形字,大致的意思是:一个头戴王冠、十分霸气的人,命令另外一个人,去一个山谷里砍伐竹子,专挑那些有孔和厚实的竹子砍伐。

等把有孔的竹子砍伐回来后,头戴王冠的小人命令砍竹子的人,把十二根裁剪好的、有孔的竹子,用绳子绑在一起,尝试往里面吹气。

十二根被裁剪好、绑在一起、有孔的竹子,竟然有声音!

头戴王冠的小人大喜过望,命令砍竹子的人继续制作这种东西。

砍竹子的人砍了很多竹子,制作了很多这种能发出不同声音的东西。

忽然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更加结实、不易损坏的玉器制作这种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呢?毕竟和容易腐蚀的竹子相比,玉器显然更耐用。

说干就干,失败过无数次后,那个小人,终于成功了。

当然,第一件成品相当拙劣。小人不是很满意,他有找了一块玉料来,因为掌握了技术,他信心满满地在玉料上记录了整件事的过程,然后才动手。

这,就是乐家镇族玉排箫箫管内记录的全部象形字。

看完这些象形字,陈宇和老狐狸几乎异口同声,惊叫道:“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制十二筒,以别十二律!”

其中的伶伦,他是黄帝时期的宫廷乐官,更是被称之为华夏乐器的始祖。

因此,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黄帝让伶伦制造乐器,于是伶伦就用昆仑山上好的竹子,制造了一件十二筒乐器!

第1543章 横笛竖箫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制十二筒,以别十二律。”

这一句,陈宇和老狐狸同时惊呼出声的古言,不是他们编的,而是在吕氏春秋中有明确记载的。“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

远古时期气候较暖,华夏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

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用竹子做乐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十二筒,或者说十二管,它不就是排箫吗?

另外,在周代的诗经中,也有提到排箫,即箫管备毕,喤喤厥声,甚至早在商代的甲骨中,也有关于排箫的记载。

不过可惜是的,排箫的记载虽然早,但却无实物出土。

只看出土的实物,华夏排箫,乃至箫这一类乐器的历史,距今三千年。

直到今天,华夏音乐史,因为乐家镇族的玉排箫出世,再次被改写!

黄帝时期就有排箫,终于得到了证实!

之前无法出土黄帝时代的排箫,是因为那个时代没有对竹子的保护措施。因此,竹制的排箫都腐朽化为尘土,后世人类当然无法发掘!

而因为黄帝宫廷乐师、伶伦的突发奇想,用玉制作排箫,让华夏真正的箫历史,得以向前推几千年!

前推几千年!

黄帝时代!

西方白皮的祖宗们还他妈吃不饱穿不暖呢,华夏已经开始玩乐器了!

喊完那句吕氏春秋里的古言,陈宇和老狐狸远远对视一眼。

全场能够看懂黄帝时代玉排箫箫管内部象形字,并瞬间想到吕氏春秋里有记载的,只有陈宇和老狐狸两个人而已。

一老一小两只狐狸之间,顿时有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英雄相惜之感。甚至,场面上看,是两人同时喊出来的。

但实际上,陈宇的反应,比老狐狸要快上一两秒。

别以为一两秒很短,一两秒,就能产生高下之分。

老狐狸慢了陈宇一步,但他却并没有感到失落,毕竟一把年纪了,如今他早就没有争强好胜的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