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61 章(1 / 1)

极品捡漏王 有聊的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细情况,颇感有趣。

好家伙,黄立齐居然不是一般的赌棍,连赌钱,都赌出花样了。

黄立齐玩的,是斗蟋蟀。用北方话来说,叫斗蛐蛐儿。

斗蟋蟀亦称秋兴,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多在秋天举行。恰好在古代汉字中,秋这个字正是蟋蟀的象形。

谈起斗蟋蟀,玩家们总会提到儿时斗虫的经历,以及这项娱乐活动的悠久历史。华夏蟋蟀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厚东方色彩。

它更是华夏特有的化生活,亦可称之为华夏的艺术,主要发源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

从经济角度来看,古代的这两个地带,比较富饶,百姓生活相对稳定。

吃饱了,穿暖了,当然就要琢磨变着花样地玩了。

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在两千五百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蟋蟀之篇。它已和钓鱼、养鸟、种花一样,深入人心。

南宋,在斗蟋史上是著名的时代。此时斗蟋蟀已不限于京师,也不限于贵族。市民,乃至许多僧尼亦雅好此戏。

燕京岁时记: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

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

时至今日,这项活动与金钱挂上了钩。

在许多地区,甚至有蟋蟀赌场,玩家们每场比赛下注三百块,而提供场地和保证竞赛公平的庄家,还要场场拿走百分之五的抽水钱。

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

专家说,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

蟋蟀的食量很小,只吃少量米就够了。但一些斗蟀爱好者为了让蟋蟀更勇猛,会给它们吃激素、苍蝇幼虫,有时甚至是迷幻药之类的非法药物。

野生蟋蟀的寿命大约为一百天,精心饲养的也延寿不了多久。再加上斗蟋蟀必定有输有赢,输一场,没准你的蟋蟀就缺胳膊少腿了。

因此,蟋蟀属于消耗品。

黄婆婆这样的家境,能经得起黄立齐隔三差五换蟋蟀、打激素、输比赛?

黄婆婆累弯了腰,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全他妈喂了蛐蛐儿了。

什么?只有夏末、秋天,斗蟋蟀才流行?

那冬天和春天,黄立齐是不是能帮母亲分忧?

不好意思,不能。

赌棍,有一头算一头,全是猪狗不如的畜生。

春天和冬天,黄立齐不干活,在家研究怎样饲养才能让他的蟋蟀变得更强壮、打起架来更猛。再或者,他捧着纸笔,帮明年要养的蟋蟀制定战术战略。

然后,他就窝在床上,看与斗蟋蟀有关的电视节目,期盼着秋天的到来。

黄婆婆一年赚的辛苦钱,全被黄立齐用来购买蟋蟀、购买给蟋蟀打的激素、购买养殖蟋蟀的蛐蛐罐、购买引诱蟋蟀战斗的引棒。

以及,他参加赌斗,赢了好说。输了,得交钱。

外加给蟋蟀赌场的抽水。

不光花光家里所有钱,家里的负债,还一年比一年多。

斗蟋蟀,早就是有钱人玩的游戏。黄立齐没钱,他的蟋蟀不是啥名贵品种,除了被虐,等待他的不会有第二种结果。奈何这个畜生,偏偏乐此不疲。

第1526章 把你的蟋蟀卖给我

从黄婆婆这里了解到黄立齐的情况,陈宇恨得牙痒痒。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要你耐心寻找,总能找到许多猪狗不如的畜生。

养个破虫子,比对待亲妈都孝顺,不是畜生是什么?

是蟋蟀十月怀胎,生你养你的?是蟋蟀手把手,教你用筷子吃饭的?

甭说琴弦不琴弦了,哪怕没有琴弦的利益纠缠,这个忙,陈宇也帮定了!

他真就不信了,以他的手段,还收拾不了一个认蟋蟀做父的畜生?

说走就走,陈宇领着隋欣、符虎、时万等人,直奔村头的蟋蟀赌场。

烟熏火燎的斗蟋蟀场地,聚集着十里八乡的蟋蟀赌棍,其中不乏中年人。

陈宇一眼就认出了黄立齐。

倒不是陈宇的慧眼好用,实在是黄立齐的造型,太过于标新立异。

一头十万年没洗的油腻长发、胡子拉碴、脸上一层油、嘴里叼着劣质烟卷,顶两个硕大的黑眼圈,仿佛随时有可能猝死。

黄立齐苦等大半年,终于盼来了斗蟋蟀的季节,他兴奋得不行,从初夏就开始筹备一切,刚一夏末,立马跑来蟋蟀赌场常住,半个多月不回家。

都说痴迷是成为巨匠的必备要素。

可陈宇实在想不通,黄立齐这么痴迷,最后会成为什么?

斗蟋蟀大师?

不好意思,好蟋蟀是用钱砸出来的,不是穷人想有就能有得起的。

而且,黄立齐显然不具有富贵命格,如何痴迷都注定与财富无缘。

他家里就有一根无价之宝的琴弦,可他却一点感应都没有。

再比如他手里的蟋蟀罐,也是值钱货色,他依然无动于衷。

天晓得他走了什么狗屎运,买蟋蟀罐居然能买到赵子玉款的北罐。

养蟋蟀的容器,有南盆北罐之分。

从制作技艺与风格,以及气候的影响上来看,蟋蟀罐分南北两种流派。

北罐以京津地区为代表,粗糙、壁厚、养虫隔音好,温湿度波动慢。

南盆则以苏杭为代表,腔壁薄、相对轻巧、透气性好。

北罐相较南盆,形状单一,花纹少,精品当首推明末清初赵子玉的作品。京城琉璃厂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六只子玉蟋蟀罐,换一对道光粉彩龙凤碗。

赵子玉制作的蟋蟀罐存世少、价值高,在清末民初时就值百八十个大洋。

黄立齐手中握着的蟋蟀罐,为澄泥陶制,通高十五厘米,直径十六厘米,盖内方形阳篆书戳记赵子玉款四个字,工整高古。

底外中长方形图记内有隶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饰以双线长主框,款识上下各有双龙戏珠纹饰,龙纹与康熙青花瓷器及康熙铜炉所绘龙纹极似。

在蟋蟀罐收藏领域有个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目前,永乐官窑,以及赵子玉蟋蟀罐在市场上已经绝迹。

赵子玉是清康熙时制作蟋蟀罐的名手,他制作的蟋蟀罐名品甚多,有绿泥、鳝鱼黄、瓜皮绿、藕荷色、倭瓜黄等大精品。

水平过硬,外加存世量太少。

以至于赵子玉款的蟋蟀罐,能够流传下来的,无一不是稀世珍品。

六只子玉蟋蟀罐,换一对道光粉彩龙凤碗。这句话,已成为戏言。

以如今的市价,不用六只子玉蟋蟀罐,一只就能平换道光粉彩龙凤碗。

无论家里的琴弦,亦或者手里的赵子玉款蟋蟀罐,黄立齐都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