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欣赏不下去了。
他怕再看下去,自己的慧眼会瞎掉。得罪了姜家、已然穷途末路的万象影视公司想要靠这样一部垃圾网络大电影翻身?做梦吧!
不过,陈宇的心灵并没有白白受到创伤,他在片场发现了感兴趣的东西。
在女儿国国王头顶的凤冠上,他盯上了其中一颗宝石。
这里是剧组,凤冠自然是道具,上面的金银玉石全是假的。
唯独陈宇盯上的那颗,是真的。
那颗玉石被雕琢成了长五厘米的清代俏色玉鸳鸯。
没错,清代。
拍摄唐朝时候西游故事的电影,女儿国国王的凤冠上却出现一块清朝玉鸳鸯,可见剧组对道具的使用有多么粗糙。这样拍戏,拍出来必然到处是穿帮。
当然,这次陈宇并不打算吐槽。
因为若是剧组审查道具认真一点,他就不会看见那只清代俏色玉鸳鸯了。
那件作品利用玉石原有的橙色玉皮,雕成鸳鸯的翅膀和尾羽,独具匠心。
最难得的,是它的俏色。
俏色是玉器雕刻工艺中常用的一种专业术语,多是利用玉料上天生的、固有的、面积小、色调鲜明,且区别于原料上大面积的其他颜色的一种色彩,进行设计创作,并将这种色彩强化成具体物象。
总之,俏色玉石可遇不可求,能把俏色玉石雕琢成精美玉雕的,更难得。
毫无疑问,能入陈宇法眼的宝贝,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搞到手里。
但是他并没有着急,因为这个烂片剧组的道具纰漏,不止一处。
驴唇不对马嘴的道具们,是剧组成批从古玩市场小摊上买来的。
除了清代俏色玉鸳鸯,陈宇发现,女儿国国王挽留唐僧、给唐僧赐茶的壶,也是一件大宝贝古玩。
唐代铅釉陶三彩凤首壶!
东汉时期字学著作说,曾经言道:“凤之像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胝,龙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具。”
其所绘凤形为后世所沿用,并沿用至今,成为华夏凤凰的经典形象。
凤凰作为华夏神鸟,其纹饰被用于各类器物,以期得祥瑞之兆,虽其特性万变不离其宗,其形态却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
唐时,对外贸易频繁。凤造型受萨珊王朝影响,多呈鸟体化。
如此壶,以凤首作盖,以龙身为柄,腹部皇两面开光体,一面为射箭图,一面为凤鸟图。无论凤首抑或凤鸟,皆近鸟形。
缘何如此,其因有二:一是其吸取了波斯鸟首壶的特征。
二则,唐朝审美摒弃纤细缥缈而喜丰肥浓丽。
唐后,宋时,因其瓷技发展至鼎盛,匠人惯于“炫技”,凤纹可谓千姿百态。元时,因多元化碰撞交流,凤纹极赋艺术性,其形随性自由。
不难看出,千姿百态的凤纹背后,蕴含着不同朝代的化习俗。
第1495章 大清的一面镜子
唐代铅釉陶三彩凤首壶十分名贵,全剧组都在注视着男演员唐僧喝下从壶里倒出来的茶,却无人懂得,这茶壶是能让人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大宝贝。
在他们看来,这花里胡哨的茶壶,不就是道具组为了节约成本,从古玩市场地摊上批发回来的吗,能值几个钱?
要么说,有的人没有富贵命,稀世之宝摆在眼前却浑然不觉。
而陈宇,除了清代俏色玉鸳鸯和唐代铅釉陶三彩凤首壶,又发现了剧组拥有的第三件值钱古玩:女儿国国王给唐僧盖通关牒时,拿出了一枚方印。
陈宇的眼睛悄无声息迸射出两缕寒芒。
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
银玺尺寸高10厘米,边长127厘米,玺以银为材,座上有一龙,龙首高扬,长须自然卷曲,神气威武。龙体刻画极其精致,可看见一片片细小的龙鳞。印面呈正方形,镌阳满、汉两种体的篆书“祺皇贵太妃之宝”七字。
龙钮印是尊贵的象征,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使用,此印即是清朝皇族用印。
它是尊号宝玺,只是一种尊贵的象征,而非实用器,铸成后存于内务府。
从印和钮制看,这枚太妃印反映了清王朝的后妃用印制度,是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物证。不仅如此,它更承载了其主人、祺皇贵太妃一生传奇经历。
一般来说,清朝嫔妃入宫侍君,都要经过选秀环节,由内务府统一安排。
可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有部分嫔妃并没有经过选秀,她们有的是皇帝登基前府邸的旧人,有的是皇帝外出巡游看上带回宫的。
还有一种更霸气,直接跳过选秀程序,由娘家保送进宫。不过整个大清朝享受到这个待遇的嫔妃仅此一例,她便是咸丰帝的祺嫔,佟佳氏。
佟佳这个姓氏历来名人辈出,在大清是相当显赫的家族,当初努尔哈赤的第一位元妃,就是这个家族的女人。
因此毫无疑问,佟佳氏能跳过选秀直接入宫,仰仗的也是家族平台。
在第一次鸦战后四年出生的佟佳氏,比咸丰小十三岁,她的父亲是御前一等侍卫,相当于皇城禁军统领兼皇帝的贴身保镖,这个官职可不是随随便便当的,必须从上三旗中选,可想而知佟佳氏的娘家有多显贵。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当了皇帝的贴身保镖,日常接近皇帝的机会自然不少,于是这名侍卫就在咸丰面前经常提起自己的女儿,话里话外赞扬女儿聪慧贤德,咸丰听多了,也来了兴致。
于是在咸丰八年,恩准十四岁的佟佳氏进宫,一入宫即获得了嫔位。
要知道,清朝嫔妃晋封,是得从低级位分开始一级一级晋升的,慈禧初入宫时,也只是贵人,生下同治为皇家延续香火立下大功才得以封妃、封贵妃。
而这位佟佳氏一来就封嫔位,这在当时的后宫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只可惜祺嫔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她虽因家族势力获得了嫔位,可并不得宠,也没为咸丰生下一儿半女,到了咸丰十一年,咸丰病逝于热河行宫后,年仅十七岁的祺嫔就彻底成了深宫寡妇。
同治登基后,祺嫔被封为皇考祺妃。可彼时,大清已成了东西两宫皇太后的天下,那些仍处花样年华的太妃们只得忍受深宫寂寞,再无出头之日。
光绪登基后,她再一次被晋封为祺贵妃。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光绪双双离世,大清的丧钟已敲响,帝国夕阳西下。
宣统登基,已然白发苍苍的佟佳氏被晋封为祺皇贵太妃,并在宣统三年,赏赐给她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
而此时,这个在紫禁城内煎熬了大半辈子的女人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同年,守寡近五十年的佟佳氏终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