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4 章(1 / 1)

极品捡漏王 有聊的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度空虚,我们又得知了他们的确切位置落水狗不打,天理难容啊”

“正有此意。”陈宇露出了残忍的笑容。“斩草,要除根”

于是乎,解决了狮子山这边的事情后,陈宇和黄博伟,带着黄家铁卫和秦家铁卫马不停蹄,又奔向了卸岭派的总部。

天亮之前,又一场大战落下了帷幕。

一个天生异相、红发红须、背后纹着一条红色大龙的战将倒在陈宇脚下。

这是卸岭派中,与青木元帅齐名的另外一大绝顶战力,赤蛟元帅。

至于剩下其他的什么四梁八柱、右将军等,这会早凉得透透的了。

身手高强的赤蛟元帅是坚持到最后,才被陈宇干倒的。

门主和长老阁等人,全被绑了起来,被秦家铁卫和黄家铁卫带走。

卸岭覆灭,接下来陈宇要做的事情,让他心情无比愉悦,也是他对卸岭派出手的终极目标抄了卸岭派的藏宝库。

从卸岭门人招惹陈宇那一刻开始,区区一把九龙宝剑,绝不是卸岭派付出的全部代价。覆灭、被带走所有珍藏,才是他们罪有应得。

即便见过奢华无比的朱显槐墓葬,再加上有一定心理准备,可是当打开卸岭派藏宝库的一刹那,眼前映入的场景,还是令陈宇感到窒息。

珠光宝气,无比奢华,各类奇珍异宝,林林总总不下四百件。

这还是建立在卸岭派众人审美水平不高、只相信真金白银的基础上。

除了古玩,满满五六个大箱子的金砖和金条,价钱也不是开玩笑的。

就连眼界非同凡响的黄博伟,见到这一幕也不禁咂舌。

“乖乖,他们这是盗了多少大墓啊”

“哼”陈宇冷哼道“有墓盗墓,没墓抢劫,天晓得他们造了多少孽要不是因为外面风头查得紧,古墓里出来的明器不好卖,他们会更猖獗”

随后,两个人不再交流,因为所有的注意力都被满堂的珍宝给吸引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宝贝,几乎全是卸岭派盗墓得来的。

也就意味着,在外界,这些宝贝都是仅限于史料记载,而失传的。

失传这两个字一出来,便能立即给古玩增色、添彩不少。

正是因为不能短时间内流入市场太多失传古玩,所以卸岭派的藏宝库,才会堆积数量如此之众的精品至宝。

陈宇眼睛很毒,不值钱的垃圾货色根本不屑于去看。

率先进入陈宇视线的珍宝,是一尊高33厘米、西汉时期的抚瑟女陶俑。

抚瑟陶俑头发后挽垂髻,身着右衽曲裾深衣,双膝着地,上身前倾,双臂曲肘前伸,左手作抚弦状,右手作弹拨状。

两汉前后延续了近五百年,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正是在两汉期间华夏完成了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

从华夏陶瓷发展史来说,两汉时期正值陶塑工艺青涩向成熟过渡的时期。

汉代陶塑既是华夏古代陶器工艺发展的结晶,又是处于华夏明上升时期大气磅礴的化产物。

汉代陶塑由于扎根于现实主义土壤之中,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朴古拙、雄浑豪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格调。

它既为后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了丰富而真实的形象资料,又为华夏传统雕塑、绘画和其他工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

从这些层面来说,汉代陶塑不愧为华夏古代艺术的瑰宝。

汉代陶塑是艺术瑰宝,那么这件能够得到陈宇认可的抚瑟女陶俑,作为汉代陶塑精品,更是瑰宝中的瑰宝。

抚瑟女陶俑旁边,第二个进入陈宇视线的,是一个高838公分的明代黄花梨圆角柜。黄花梨的价值,已经不需要再说了。

用两个字概括黄花梨的特点,就是牛比。

用一个字概括黄花梨的特点,那就是贵。

第1353章小母牛进了公牛圈

黄花梨是明代家具的首选用材,它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最适合做书斋家具,符合人雅士所追求的安详、舒适的感觉。

明清盛世的人、仕族对家具的喜好使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而不群。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

黄花梨木是贵重木材,而明清时期的黄花梨木,堪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绝品。随随便便一件进拍卖行,不说压轴,但至少得是开场的宝贝。

明代黄花梨圆角柜上,摆放的是一个清代胭脂红釉胆瓶。

不得不说,卸岭派这群蠢货,张冠李戴、瞎鸡儿搭配的本事真有两下子。

搭配乱套归乱套,这件胭脂红釉胆瓶可是个好东西。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

它是种以微量金属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度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呕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

这件胆瓶难得之处在于,它不是雍正年间烧造,却釉色均净,呈色完全不弱于雍正朝时期的娇嫩妍丽。

移开清代胭脂红釉胆瓶,能看见它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宋朝的画。

竹涧鸳鸯图,这是一幅正方形的画作,横纵皆为二十五公分,绢本设色,确切朝代是南宋。

图绘坡石之,上立三只鸳鸯,抬头仰望正自空中飞来的另一鸳鸯。坡石上翠竹劲挺,清溪急流。构图疏密有致,画面静中有动。

这幅画不是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艺术造诣也称不上震古烁今。

但陈宇喜欢它的与众不同。

它的山石用小斧劈,淡染轻勾,翠竹精勾细勒,笔力遒劲,色彩柔和自然。说起来,这没什么。

问题是,这种绘画风格,与当时已经形成习气的院画风格大相径庭。

作者敢于挑战社会传统习气的勇气,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正如树人先生说过的那句话一样。“从来如此,便对么?”

明代黄花梨圆角柜的一侧地面上,静静伫立着一尊天蓝釉柳叶瓶。

这是清康熙年间的瓷器,天蓝釉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

天蓝釉含钴量在百分之一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柳叶瓶是瓶的一种式样,器身细长,形似柳叶,又有美人肩之称。

奇葩的是,这尊天蓝釉柳叶瓶,和柜子上摆放的胭脂红釉胆瓶价值相当。

不管从工艺水准、审美意趣还是流通价格来看,两尊瓷瓶都是对称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胭脂红釉胆瓶有资格摆放在黄花梨圆角柜上。

而这尊天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