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3 章(1 / 1)

极品捡漏王 有聊的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人敢这样直截了当的威胁他。可看陈宇那双光芒无限的眼睛,又完全不像是在说谎。

也就是说,陈宇真的动了杀心,随时都想干掉他。

“咕噜!”面对生死威胁,这不是顾忌体面的时候了,古贺川咬了咬牙,打定主意。转瞬间,他换上一副笑脸。“陈兄,稍安勿躁。”

“我叫冈门偏左出来,绝对没有恶意,你误会了。”

陈宇的余光扫到一旁的苏晴手足无措,娇颜写满了恐惧。终究,他没有痛下杀手。无论如何都忍不下被人第三次阻拦,除非,是为了苏晴。

杀了古贺川事关重大,先别说他本人怎么样,起码当事人苏晴别想活了。

陈宇退后两步,深吸一口气,竟也浮现出一缕笑容。“我也开玩笑呢。”

第1062章成亲王永瑆书法

身为宁海地产龙头的宋家,也就是宋妍的娘家,是陈宇的合作伙伴。

这就注定了,陈宇麾下的鼎盛地产公司,不会在宁海有太大的发展。

陈宇早就和宋妍商量过,待到自己在魔都站稳脚跟,就把鼎盛搬来魔都发展,开疆拓土,将魔都地产行业的前浪们拍在魔都滩上。

如今,统治了魔都珠宝行业和华东医药行业的陈宇,无疑达成了目标。

下一步战略,就是以麾下鼎盛地产公司为基本盘,对决魔都地产行业两大龙头,古贺家和秦家。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他和古贺川的争斗,都是必然的。

全国古玩大会之前,两人因为苏晴,互有争端,但都是小打小闹。

或许,在全国古玩大会之后,双方的大战,将会正式拉开帷幕。

古贺川打开又一方锦盒,叫道:“上一轮是你先亮宝,这一轮我先来!”

古贺川从锦盒中取出来的,是一卷立轴书法,展开后,数百个筋骨清奇,精美绝伦的书映入众人的眼帘,整体风格端正清丽,劲俏流畅。

这是一篇鼎鼎大名的书法,陆机赋。

老狐狸望见,不禁嘶了一声,低声道:“真迹无疑。”

“这是成亲王的书法?”

古贺川傲然颔首道:“孔馆长好眼力,正是。”

“成亲王是谁啊?”老狐狸结论一出,观众们议论纷纷。

毕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能记住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就不错了。没当上皇帝的王爷,人们顶多能记住个李世民和朱棣,何况这俩后来也成了皇帝。

陈宇淡淡道:“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

“天呐,竟然是他!”闻言,众人纷纷怪叫。虽然眼力和历史常识一般,但能来亲自观赛的观众,都是对古玩感兴趣的人。

只要接触过古玩行一段时间的,不会有人不知道,永瑆书法的大名。

进入古玩行,却不知道永瑆书法,那和小学生不会算一加一,一样可笑。

永瑆书法,可太有名了,几乎是清朝书法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成亲王永瑆是历朝历代书法的集大成者,少有传世的书法作品,动辄惊破天价。

古代皇帝大多命短,但乾隆是个例外,他活了89岁,是华夏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共有27个子女,他的十一皇子,就是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

虽贵为皇子,永瑆的童年却并不美好。三岁生母去世,同母的两个哥哥,四阿哥早早被过继,后又英年早逝,八阿哥比他年长六岁,根本玩不到一起。

幸亏,他发现了一件可以让自己忘记这些烦恼的事,书法。永瑆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的刻苦临池,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能接触皇宫所藏,并且自己也有丰富的收藏,使得他的书法名重一时,深得乾隆喜爱。

他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家”。

众所周知,乾隆帝将皇位传给了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庆皇帝。事实上,皇十一子永瑆曾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永瑆聪明过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有主见,且较年长。而永琰虽然为人正直,品德端庄,却无太多可圈可点之处。

最后还是永琰胜出了。

或许是因为永瑆太聪明,太有主见,而乾隆并不安于完全做一个太上皇,又或许是因为永瑆染了汉族士大夫的习气,忘记了满洲尚武之风,被父亲认为忘本,也可能因为永瑆性情古怪,因此未得到父亲的青睐。

说到性情古怪,永瑆可谓是清朝最吝啬的王爷。

永瑆的吝啬在诸王中堪称一绝,并以持家苛虐、日用菲薄著称。

其妻富察氏生活艰苦,除了被永瑆没收嫁妆外,穿粗衣麻布,吃的也是清茶淡粥,堂堂大学士千金,又是皇室福晋,竟然吃不饱,穿不暖。

一日永瑆家的马死了,永瑆下令烹马代膳,是日即不举食,其吝啬也若是。乾隆帝多次训斥之,永瑆却本性不改,一切如故。

他的儿孙们每每私窃其银,多以不检点而暴死。他得知后,愤懑不平,气的得了狂痫病,最后因狂痫病致死。

多年省下的积蓄,被仆人拿走大部分,王府为之一空。

就是这样一位差点坐上皇位,性格古怪的人,他的书法成就,却远远将父亲乾隆皇帝甩在了后面。永瑆在书法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

乾隆的化修养很高,但论书法,差了自己这个儿子不知几百个档次。

成亲王最开始学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也学习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并广泛地临摹晋、唐、宋、明各家书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丽、劲俏流畅的风格。

他的书法风格更多地承袭了赵孟頫书法的特征,显得十分圆润、端正,具有朝廷馆阁体的特点,但同时又具有欧阳询书法转折方劲的特征。

清史稿称,成亲王永瑆最擅学,词章书翰,无愧古人。

嘉庆九年上谕时也说,朕兄成亲王自幼专精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

道光三年,71岁的成亲王永瑆去世,尽管永瑆没有当上皇帝,但在书法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永瑆死后,封谥号哲。哲也,智也。

对于一辈子奋斗过,也明智过的永瑆,这个评价或许是最贴切的。

总而言之,永瑆是华夏封建王朝最后一位书法大家,无人能出其右。

纵使和王羲之一家,颜筋柳骨两位大能,苏黄米蔡四家相比,永瑆也未必能差到哪儿去。

只不过他身份比较特殊,在世时深居王府,与民间接触不多,留下的传说与事迹太少。相比起那些超级名家,名声不够显赫罢了。

还有一点,永瑆书法多数私藏皇宫王府,平常百姓根本就看不着。

后来溥仪出逃,将永瑆书法遗失大半,多数留到国外,成为华夏古玩行一大沉重的伤痛。而今天,古贺川又为华夏古玩行,寻了一卷永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