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
范嵊无奈的说道:“臣现在很多大宗交易偏向邸店一等也是有原因的,是因为他们能够承担的起风险,三等以下的商贾,若是帆船在海上出了事,就是家毁人亡。还请官家明鉴。”
一等商贾的确抗风险能力更强,普通的商贾掺和到了海外大宗交易,很容易弄的家毁人亡,赵桓再次看了看札子。
在赵桓看来范嵊的确和一等商贾搅合的太深,但涉及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涉及到高利润、高回报、高风险的远海交易。
比如前往倭国回易,往来一趟能够获利十倍有余,但是也有可能翻了船,什么都不剩下。
赵桓让赵英取来了报关表,发现进进出出的千料大船的出事概率,高达三成。
赵桓研究了很久,才略带怀疑的说道:“也就是说,越大的船反而风险越小?朕看到一千料的船最容易出事。”
范嵊点头:“海贸之事,的确是越大的船,越不容易沉船,即使漏水,也封闭起来就行。也能行驶到倭国或者占城,到岸在进行维修。”
“所以官家想建大船,百姓也需要大船,但现在唯一的一艘五千料大船木兰舟,又要做各种航海性的实验。”
赵桓这才发现,范嵊的这种看似有失公允,却保护的恰恰是财资不是很雄厚的商贾。
他们真的赔不起。
范嵊擦了擦脑门的汗,官家终于听进去了自己在说些什么。
“臣也做了些限制一等商贾在津口的一些普通贸易,比如散装、批发、购货等等,都限制了一等到三等商贾,让利给小型商贾,毕竟大商已经在海上挣了足够多的利润,就不能和小商贾争利。”
“但是利润的大头毕竟在海贸上,唉。”
“臣还设计了一套检举的手段,举报一等商贾参和地面散装,倒是有些效果,在最后一页是对一到三等商贾,具体惩罚的一些结果。”
赵桓将赵英拿来札子,翻到了最后,的确是有密密麻麻的惩处违规高等商贾的痕迹。
范嵊无奈的说道:“臣干了活,还得挨骂,海贸贸易庞大的利润让他们眼馋,但是他们又赔不起,臣也愁的不行。”
“最开始的时候,津口还出了几次一家人赴海的案子,就是家主去海上搏命翻了船沉了海,一家子没有了生计,直接全家赴海了,臣这才禁了小商贾参与海贸。”
“这就成了他们眼里,臣偏高等商户。”
赵桓将札子放在了几案上,看了一眼赵英,让赵英去继续调查下范嵊说的是不是真的。
他指了指范嵊背后的一众商贾说道:“那你看看你身后站的不就是一等商贾?你天天和他们搅合在一起,百姓不误会你才怪。”
范嵊又要跪下,被赵桓制止之后,才解释道:“他们都是给官家办万国展的商贾,里面还有高丽、倭国、占城的商贾,甚至有官体系,有点…瞧不上眼。
他们办得净是些恶心事,所以他下意识的以为,范嵊也是一样的货色。
“范嵊,朕知道你现在遇到了难处。就是小商贾赔不起海贸,每次海贸都是赌命,而且是全家性命,但是他们又迫切的想要参合这件事。”赵桓想了想,笑着说道。
自己把人误会了,那自己帮他解决燃眉之急,算是两清了。
“可不是,财帛动人心啊。这也是臣从最开始的范青天,变成了现在范狗尾巴草恶名的原因。”范嵊带着无奈和一丝的苦楚,当官当到他现在这个样子,初次出京的他,有点应付不过来。
“你这样,禁止了远海的小型货船,三千料的货船共计数十艘,跑了两年,就沉了一艘吧,大船抗风浪,淘汰远海小船肯定势在必行,今天不淘汰明天也得淘汰。”赵桓笑着说道。
范嵊哭丧着脸说道:“臣也想过这事,那他们岂不是要骂死我?小商贾本来就没多少货啊,怎么可能装的起三千料呢?”
“你听朕说完,然后再建个商会,让小型商贾联合起来啊,做成一船,省的那些大船空着不动,小船危险还忙不过来。”赵桓看着范嵊说道。
这个主意可是后世英吉利驰骋海洋的利器,建立联合商会,大规模出海才成为了可能。
仅靠几个贵族,建立不起来日不落。
范嵊的眼神越来越亮,用力的一拍手:“这样一来,那些空港的大船也可以用上了。妙!”
“还有一招,你附耳过来,朕告诉你。”赵桓笑着说道。
还有妙招?
范嵊,在自己看来几乎无解的问题,官家这里还有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