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8 章(1 / 1)

明廷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弘图看着周正,道:“大人,现在的官场纷纷扰扰,人鬼难辨,我们的变法不容有失,这个办法最为稳妥。”

周正目光扫过四人,显然他们私底下已经商议过,轻轻点头,道:“好,这件事记下。”

周方见周正终于肯出头,心里一松,道:“元辅那边,会不会阻拦?”

周正拿起茶杯,道:“不会。”

四人都是微笑,张贺仪道:“大人,李尚书对于兵改还是很迟疑,犹豫不决,下官与他商讨多日,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李邦华这个兵部尚书,俨然成为阻拦周正改革大明军制的最大绊脚石。

周正抱着茶杯,神色趋冷,道:“我会找他谈谈的,你继续准备。”

张贺仪应声。

高弘图继而道:“户部的事情千头万绪,杂乱不堪。下官正在梳理内部,而后会着手修正与地方的关系,尤其是赋税与田亩,户部准备进行立法,成为大明律的一部分。”

周正唔的一声,神色有些意外与惊喜,道:“你这个想法不错,制定税法与土地法,确实刻不容缓,你先内部准备,摸索,对地方上也要进行深入的调研,不要闭门造车。”

高弘图得到周正的赞许,很是振奋,道:“是,下官一定会尽善尽美!”

周正嗯了一声,笑着看向周方。

周方看了眼桌上的手札,道:“工部的事情比较多。涉及到黄河,长江决堤,官道年久失修,京城的宫殿,祭坛,院落等重建,还有一系列的兵器的制造,事多繁杂,钱粮缺少严重……”

本来权职在六部最小,最容易忽视的工部,却没想到成了最麻烦的一个。

周正右手抵着下巴,思索一番,道:“这样吧,你们工部先制定一个计划,包括项目,步骤,时间以及需要的钱粮,也就是明年的预算,你们六部先做自己的,然后汇总到内阁,我与元辅再做商议。”

高弘图是户部尚书,听着有些迟疑,道:“大人,经过李自成这一遭,西北大废,东南震荡,一来税收大减,二来用处大增。再加上西北,东北等的军饷,根本是入不敷出,明年以后的几年,我们可能需要数千万的钱粮,才能支撑大明不垮,何况还有我们的变法……”

周正神色微微凝肃,这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困难。

大明赋税就别指望了,即便加上周氏商会也是远远不够,重建一个破碎的庞大王朝,需要海里的钱粮。

周正又喝了口茶,沉声道:“举债!以户部国库为担保,向天下借银,约定好利率,并且在科考入仕等上面,给出优先资格。具体的细则,你们起草。”

高弘图听着,沉思不已,道:“大人,即便能借到,以现在的税赋,我们也还不起……”

周正笑了声,道:“举债不止是为了充盈国库,也是要盘活我大明的市场,淘汰旧银,整合商业,梳理弊政,好处太多了。即便我们前几年还不上,等我们变法有了成效,哪怕只是恢复到嘉靖年间,每年三千万的税赋,还债也是轻轻松松,无需压力过大……”

高弘图到底是户部尚书,微微转念就醒悟过来,连忙道:“是,还是大人看的长远,下官回去立马着手安排……”

高弘图话音未落,姚童顺进来,见是周方四人,没有避讳,道:“大人,景湖先生来了。有些人上书为大人叙功,请加封安国公。另外,朝廷三品以上大员的宅邸,官衙到处是人,总理大院也是。”

第六百一十八章 攻略

周正眉头挑了挑,有些好笑的看向张贺仪等人。

张贺仪摇了摇头,道:“大人这里还算好的,下官的亲朋好友,父兄长辈,能来的都来了,不能来的信也到了。”

孙传庭也是摇头,没有说话,显然,他们也面临极大的压力。

高弘图神色发紧,看着周正道:“大人,下官等总还有推脱,大人这里?”

周正哦的一声,好似突然想起来,起身道:“没事,你们抵住就行,我去见见景湖先生。”

说着,周正亲自出门迎接。

孙传庭,高弘图等人对视一眼,纷纷跟着离开。

随着正式的开始,他们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眼下,就有搬迁各衙门进入总理大院的事情。

周正来到门外,就看到韩铖穿着棉服,精神矍铄,微笑的看着周正。

周正连忙上前两步,抬手道:“学生见过先生。”

韩铖打量着周正,有些感慨的道:“以前我担得起你这一声先生,现在是担不起了。”

周正与韩铖类似于‘君子之交’,极少牵扯利益,不由得笑着直接说道:“先生,也是来做说客的?”

韩铖背着手,看着‘征西廊’三个大字,道:“你我初见的时候,你刚刚入仕,这十多年过去,你的一脚一步我都看在眼里,却也不曾想到你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周正将韩铖感慨连连,道:“先生,咱们进去说吧?”

韩铖点点头,跟着周正来到小客厅。

他看着周正煮茶,一如十多年前在九江阁,只是现在的神情没有以往的拘谨,茫然,小心翼翼,更多的从容与坚定,目中闪烁着披荆斩棘的利芒。

韩铖心里有些犹豫,接过茶杯,没有喝,神情犹自犹豫。

周正看着他,道:“什么事情,让先生这么为难?”

韩铖将周正神色真诚,心里不由得一叹,放下茶杯,道:“从朝纲来说,你的处置没有错,从变法的角度来讲,也不错。只是,你撬动了大明的根基,一不小心,可能折戟沉沙,连带着大明也亡国。”

周正看着韩铖的表情,笑着道:“先生不是会说谎的人。”

韩铖嘴角动了下,无奈的叹了口气,道:“也罢。我来,是有两个原因。一个,确实是颜面不过。当初在九江阁我给你介绍了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勋贵公卿,他们卖我老脸,也没要求什么,而今不顾体面求上门,我推脱不过。二来,我是担心,我担心你走上王莽或者曹操的路。须知,权势终究一时,唯有名节千古。我们亦师亦友十多年,我不想你走到那一步。”

周正轻轻点头,这才是韩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他内心思忖,习惯性的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道:“大明的情况,我与先生探讨过很多次,切切实实的需要刮骨疗毒,而今学生开始动刀,先生觉得,我应该收手还是如何?”

韩铖是文坛大家,虽然中过进士,却一心在学问而不是仕途上,却也关心着大明江山,这些年与周正探讨了很多。

听着周正的话,他表情变了又变,最终还是叹息的道:“自古人人求万全,完美,这些年我修身养性,本以为不为外物所累,不想临了还是落入俗套,不能免俗。征云,这一趟,我确实不该来的。”

周正登时一笑,道:“入仕也修行,就算先生今天不来,明日也会来。”

韩铖默默点头,似乎放下了心事,脸上凝色渐去,笑容渐多,道:“你说的没错,做的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