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山东,辽东,那肯定是不足了。
周正放下棋子,道:“我来想办法,每年多支二百万。”
孙传庭微微点头,道:“二百万,应该可以了。”
山东,辽东都是各种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不止是顶层的设计与支持,还需要大量的钱粮。
到了晚间,马士英,方一藻来到周府,自然是好一番热闹。
马士英与方一藻都对孙传庭这个周正幕僚有所耳闻,现在更知道是周正的心腹,哪敢怠慢。
双方十分谦逊,没有倨傲,气氛自然十分热烈,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到了十二月中,朝廷核准了兵部对辽东,天津卫,辽东三地总兵的调派,或许是不放心,有意要周正这个兵部右侍郎亲自前往三地,以示‘重视’,实则是暗暗弹压,以免他们心生骄气。
还不等崇祯下旨,这个计划忽然被叫停!
——张献忠,罗汝才等人突然从湖广出,大军直逼安庆府!
安庆府,乍听好像不奇怪,匪寇哪天不攻克个州府,但安庆府是南京的门户,一旦安庆府有失,整个南直隶都将落入匪寇手中!
南京可不是中都凤阳可比,远远不是开国都城,陪都那么简单,还是朝廷六成半以上的钱粮来源地!
要是南京失陷,明朝就等于亡国一半!
京城陡然紧张起来,整个朝廷都慌乱成一片,甚至于周正的各种关系网也找过来,尤其是周氏商会,在南直隶有着重要利益,上官勋甚至亲自写信,询问周正具体情况。
兵部。
杨嗣昌从宫里出来,一出来直接来到周正班房,拧着眉道:“这件事,你怎么看?”
周正自然早就在研究,听着就道:“卢象升,陈新甲还在围剿李自成,深陷西北,远水也救不了近火,只能命就近的左良玉等人前去救援,同时命安庆巡抚严守,胆敢弃城怯战,绝不轻饶!”
这其实,也在宫里商量出来的对策,但杨嗣昌还是不安心。
张献忠跑到南直隶,已经跳出了他的包围圈,必须要将张献忠逼回去,否则他的计划就会出现一个大漏洞!
杨嗣昌看向周正,道:“必要的话,你能不能去一趟安庆?”
周正一怔,旋即不假思索的道:“好。”
杨嗣昌见周正不推脱,心里稍松,道:“也未必是如此。朝廷会尽快调集重兵围剿张献忠,将他堵回湖广,过年后,我会与皇上呈送我的剿匪策略,你要支持我。”
“兵部不会有第二个声音。”周正道。
杨嗣昌与周正合作是越来越舒心了,轻轻点头,站起来道:“你我二人全天值班,尽量不要回府,等安庆的消息。”
周正没有异议,道:“你在西北准备的钱粮,够了吗?”
杨嗣昌为了剿匪,可以说动用了各方面的关系,家底都掏出来了,筹备了近百万钱粮,其中朝廷国库出的不到一成!
这件事,已经越来越瞒不住,高层都知道,也就是习惯性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等杨嗣昌的成果。
杨嗣昌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的道:“差不多了,这一战,势必剿除匪患,稳固我大明社稷!”
周正眉头挑了挑。
第四百七十五章 卢象升之难
现在大明上下,都在盯着安庆府。
张献忠如果攻破安庆府,那进入南京就是一马平川,苏州,扬州等繁华之地,将被流寇蹂躏。
这种场景,只要稍微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最紧张的,莫过于崇祯皇帝了,不间断的召开御前会议以及朝议,追问进展,勒令尽快剿除张献忠,若不是张献忠已经在攻打安庆,怕是要派杨嗣昌亲自去指挥救援了。
周正与杨嗣昌在兵部几乎就没怎么回府,兵部是大明军情中心,没日没夜的运转。
到了一月,左良玉,史可法与马爌赶到,在安庆城下与张献忠对战。
双方大战不止,互有胜败。
随着明朝援军的不断赶来,张献忠拿不下安庆,只得撤退。
左良玉与史可法联军追击,在枫香驿击败张献忠,张献忠北逃庐江,想要继续北上河南。
结果庐江总兵刘良佐早就在等着,张献忠被狙击的只能后退,藏入了潜山。
安庆巡抚张国维依旧不安,命左良玉搜山,彻底剿除张献忠,而左良玉要军饷,张国维拿不出,左良玉气愤之下,纵容士兵劫掠州县,强抢妇女,就是不攻山,最后竟然任由张献忠逃走。
张献忠随后在三月,在太湖大破明军,击溃史可法援军,在太湖附近连克四府十六县,斩总兵两人,令南直隶惶惶不可终日。
崇祯皇帝自然大怒,勒令各地进兵剿匪。
就在此时,杨嗣昌在乾清宫,向崇祯皇帝正式的献上了‘四正六隅策’。
所谓的‘四正六隅策’,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官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四正六隅合为十面之网。而总督、总理二臣,专事征讨。
也就是口头上说的‘十面张网’剿匪大略。
周正作为兵部侍郎,站在杨嗣昌身侧,如他与杨嗣昌所说,兵部没有第二个声音,自然在崇祯面前支持杨嗣昌。
崇祯皇帝与杨嗣昌一问一答半晌,最后崇祯拍着腿,赞叹道:“恨用卿晚!”
随后,杨嗣昌又说出了筹饷的办法,崇祯因为张献忠在南直隶的事忧心忡忡,哪有不准,几乎杨嗣昌的要求通通允准,当日就下旨,鼓励杨嗣昌大军征讨流寇。
有了崇祯皇帝的支持,杨嗣昌开始大刀阔斧的准备,一面调派各级军队,开始正式施行他的围剿之策,同时也将陈新甲,卢象升等重要支撑的总理,总督,巡抚叫入京,仔细的商讨对策。
周正作为兵部侍郎,自然撇不开,也在杨嗣昌的要求下,加入其中,筹划着各种战略战术。
兵部这边是忙的如火如荼,朝廷却是另一个模样。
还不到四月,监察御史傅朝佑突然上书弹劾温体仁六大罪:得罪于天子;得罪于祖宗;得罪于天地;得罪于封疆;得罪于圣贤;得罪于心性。
对于这种空口白牙,毫无证据的攀诬,崇祯皇帝即便已经厌恶温体仁,还是将傅朝佑给下狱治罪了。
这像是某种信号,傅朝佑被下狱,非但没有遏制弹劾温体仁的风波,反而如火上浇油,弹劾风波越烈。
杨嗣昌没有管这些,在兵部接见到京的卢象升。
周正自然陪坐,三个人有说有笑。
前戏略过,杨嗣昌放下茶杯,看着卢象升沉色道:“建斗,你的大军务必尽快拿下绥远,将长城一带控制在手,由北而南!”
建斗,卢象升的字。
卢象升已经知道杨嗣昌的计划,道:“大人放心,下官已经调集准备,不顾身后,拿下绥远,半个月就能!”
杨嗣昌对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