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的奏本,翻开看去,猛的一合,狠狠的拍在手里,目光厉色的看向谢陞,冯英,怒声道:“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谢陞颤巍巍的出列,放下板笏,跪在地上,道:“臣……认罪伏法。”
冯英闻言,噗通一声跪地,近乎瘫软在地上。
周正看的清清楚楚,崇祯气的脸色铁青,双眼通红,简直要吃人,双拳握的骨指发白,不断的颤抖。
“来人,拉出去!”崇祯大喝!
门外的锦衣卫迅速冲进来,将这二位尚书,直接给拖了出去。
周正看的是眼皮直跳,后背冰冷。
一个吏部尚书,一个刑部尚书,就这么轻易的倒台了!
杨嗣昌倒是神色如常,压低声音道:“弃卒保车。”
周正顿时醒悟,抬头看向温体仁。
这两个人,好像都是温体仁举荐,是他的政治盟友。
这一下子倒塌两个,他心里作何感想?
还有,这是谁的手笔,还是偶然发生的?
周正不动声色的看着身侧、对面的这些大人物,一个个面无表情,置身事外,他们心底在想什么,在这件事上什么角色?
旁观者未必清,当局者一定迷,周正深入局中,已经有些花眼了。
这件事,很快过去,转向了下一个议程。
是关于内监提督京城巡捕的事,没有什么阻碍,最终通过了御马监太监李明臣提督京城巡捕,王之俊未副。
第三件事,是李自成在绥远大败总兵俞冲霄,彻底占据延绥之地,并且锦衣昼游,荣归故里,令西北震动,越发不安。
没有意外,朝廷愤慨一致,下令督促卢象升,洪承畴快速绞杀,不能任由李自成坐大。
到了第四件,就是关于摊饷,今天的重点了。
科道的言官迅速出列,交相弹劾,继而户部的官员出列,对南直隶的一些官员,有理有据,节奏清晰的攻击。
实则上,这件事牵扯到到浙江,江西,湖广布政使姚永济,朱之臣,曾道唯,苏州知府陈红谧,扬州知府韩文镜,淮安知府周光复等十多人。
周正听着这些名字,神情不动,目光一直看着温体仁。
这些人,全都是温体仁的人,不是他的政治盟友就是他的门生故吏!
这是摆明冲着温体仁去的!
旋即,分别有人出来辩驳,六部九寺都有,也包括御史与给事中。
双方你来我往,交相弹劾,争辩。
一时间,大殿里吵嚷不休,互相攻讦不断。
崇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的听着,始终没有说话。
温体仁也没有亲自下场,抱着板笏,微闭着眼,仿佛睡着了一样。
双方你来我往,大殿里都是他们的声音,但绝大部分人是作壁上观,并没有参与,交头接耳的低声说什么。
杨嗣昌立着不动,声音传到周正耳边,道:“看出来了?”
周正瞥了眼高坐龙椅的崇祯,一动不动的低声道:“怕是我们又要换元辅了。”
杨嗣昌神色微怔,转头看向他,道:“你这样看的?”
周正疑惑,转头过去,对视道“还能怎么看?”
杨嗣昌面上动了动,又皱眉道:“首辅……兹事体大,元辅也未必那么容易就范。”
周正好整以暇,道:“那就慢慢走着瞧吧。”
杨嗣昌又看了周正一眼,不再说话,继续看着,听着。
双方不知道吵了多久,忽然间,崇祯一摆手,压住大殿的吵嚷,沉声道:“牵扯到的所有人,逋赋,夺官视事,勒限完复!”
大殿里瞬间安静了,落针可闻。
这个处罚,大概意思就是拖欠税赋的直接抓,涉及的官员褫夺官职,戴罪、限期完成任务!
如果完不成,就不是罢官夺职那么轻易过去了。
崇祯的这个处罚是相当的严厉,没有询问首辅温体仁的意见,更是没有给他半丝的情面!
温体仁无法保持冷静,躬着身,一句话也不敢说。
接下来的诸多事情,处理的是相当顺利,几乎没有什么阻拦,比往日效率提升了百倍不止。
待退朝了,一群人屡屡出了大殿,杨嗣昌看着前面温体仁的背影,眉头皱了又皱,道:“你刚才说,元辅待不久了?”
周正抱着板笏,道:“能全身而退就不错了。”
杨嗣昌深吸一口气,道:“回去说吧。”
周正点头,两人跟着队伍,出了大明门,回到兵部。
第六百七十二章 洪承畴
周正与杨嗣昌坐在偏庁,喝着茶,说着事情。
杨嗣昌明显是在准备着什么,一脸的踌躇满志,道:“我打算明年向皇上阐述我的剿匪之策,皇上应该会信我,可如果元辅变动,我担心有意外。”
杨嗣昌的十面张网,呼之欲出了。
周正不会让杨嗣昌的十面张网真的实行,要是杨嗣昌真的剿灭,或者重创了流寇,他的计划不说破灭,至少要推迟很久。
周正故作沉吟,道:“应该不会,剿匪是朝廷定策,皇上不会容忍任何人破坏,只要杨大人的策略可行,皇上会支持的。”
杨嗣昌也是这样想的,忽而目光灼灼的看向周正,道:“如果到时候有什么问题,我要调辽东,天津卫以及山东的兵马,你没问题吧?”
这三个地方,周正的关系最深,加上又是兵部侍郎,要是想掣肘杨嗣昌,实在太容易了。
周正不假思索,道:“没问题。”
杨嗣昌见周正不作假,脸上浮现笑容,道:“你这么说我就放了心,另外,我还想向周氏票号借银二十万。”
周氏票号现在是名声显赫,在苏州的存银就高达五百万两以上,谁人不侧目?
周氏票号的背景,幕后之人是谁,有心人稍微用点手段就能打听清楚。
周正没有料到杨嗣昌居然还会找他借钱,顿了片刻,道:“兵部的名义不妥,让户部出面,我打个招呼,一个月内给你筹齐。”
杨嗣昌完全没有想到周正这么干脆,神色一振,笑道:“好,我去户部说!你关于辽东的条陈我看过了,没有问题,你放手去做,山东总督的人选,也由你举荐。”
周正眉头暗动,杨嗣昌这个回报,还真是不错,笑着拿起茶杯,道:“多谢大人。”
杨嗣昌得到了周正兵力以及钱财的支持,自然高兴,心里底气更足,也拿着茶杯,笑着喝了一口。
两人又聊了聊关于西北的事,便各自回班房。
这个时候,新任兵部清吏司员外郎的张贺仪就站在周正班房门前,一见周正回来,连忙上前,抬手道:“大人。”
张贺仪是周正调回来的人之一,看着他道:“进去说。”
张贺仪跟着周正进门,立即又关上门,转身道:“大人,听说谢天官被下狱了?”
天官,也就是吏部尚书。
周正坐在椅子上,笑着道:“我第一天上朝,吏部尚书,刑部尚书,二位一起下狱,你说,刺激不刺激?”
张贺仪即便看不到那场景,也知道这背后不知道多少刀光剑影,尔虞我诈,神色忧虑的道:“大人,我们很多人都是在谢天官任上安排的,尤其这两年居多,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