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9 章(1 / 1)

明廷 官笙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行奖励以及抚恤,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若是指望朝廷,那就不用指望了。也只有周正,二十万,说拿出来就真的拿出来。

周正轻轻点头,道:“嗯,商业的事情,六辙你会同成掌柜,上官掌柜仔细的做好年终总结以及明年的计划。政务上的,各府县尽快做好,交给姚童顺拿给我看。军队的,曹变蛟,何可纲,张存仁,你们三人仔细做好,尤其是抚恤,补助,决不能吝啬,要是有人敢从中克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何可纲,张存仁本是祖大寿的副将,祖大寿被下狱,他们二人主动申请来跟随周正。

周正话音落下,三人连忙抬手,沉声道:“末将领命。”

周正环顾一圈,见这么多人,有话也不能这样说,光面堂皇的交代几句,便道:“你们也辛苦了,先休息一下,晚上咱们一起吃饭再说。”

众人自然都是有话说的,知道这是‘私下聊’的意思,纷纷站起来告退。

倒是周方,留了下来,没有刚才的从容,眉头皱起,欲言又止。

周正身上有伤,有一路疲倦,看着周方的表情,好奇的道:“大哥,遇到什么事情了?”

周方看着周正,道:“陈知府的事,你应该知道一点吧?近来都说你要调走,他在试探我,似乎想将我们弄走。”

陈知府,也就是陈武咏,原本的河间府知府,被周正弄到永平府架空。听说周正要被调走,安耐不住心思了。

周正道:“没事,我想办法送他走。”

周方随口嗯了声,脸上表情没有多少变化。

周正心里微动,道:“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周方看着周正,犹豫一会儿,道:“我收到爹的家信,说是朝廷有意征召他入阁。”

周正一怔,旋即眉头皱起的若有所思。

朝廷要征召周老爹,应该是出于一种‘补偿’,毕竟周正立了大功却又要辞官,朝廷正缺人,周清荔很容易被人想到。

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京

周正没有第一时间说话,现在的朝局就是一锅滚烫的油锅,连孙承宗这样的人都算不得善终,要是周老爹现在再踏进来,怕是凶多吉少。

“爹怎么说?”周正问道。

周方道:“你之前在辽东,信送不过去,爹也让我问问你的意思。从爹信上的口气来看,他有些想回来,听说毕尚书压力很大,一直在户部任上,拒绝了皇上多次请他入阁要求。”

周正仔细的推敲了一番,道:“我给爹写一封信,现在不适合回来。”

党争最严酷的时期就要到来,谁进来都不会有好下场。

周方也不是吴下阿蒙,点头道:“嗯,我也给爹写一封。对了,你要辞官?”

周正活动了下身体,道:“嗯,我要养养伤,明年打算跟上官完婚,也想避避风头。”

周方知道这次周正又是大明上下的焦点,在天启时期还能独善其身,在这个时候却是万难,不得不避一避了。

周方道:“也好。京城里有几位大人想调我回去,我不太想,到时候还要找你想办法推一推。”

周正看着周方,沉思片刻,道:“这样吧,你先回京过渡一下,明年六月这样,我想办法调你任永平府知府。”

周方的资历是完全可以担任一府知府,放在永平府周正放心,也能继续推进他的改革。

周方双眼一亮,道:“这是个办法!”

周正微笑,他现在能掌控的也只有河间府,永平府,天津卫三地,天津卫还是他是商业中心,自然不能罢手。

周正即便辞官,天津卫兵备道也会继续掌握在他的手里!

又与周方聊了一阵,接下来就是刘六辙,而后是姚童顺等人。

他离开天津卫近乎一年,各种情况变化很大,需要他仔细的斟酌与处理。

好在他在的两年已经将框架打好,扫除了绝大部分阻力,只要按部就班的推进即可。

周正有伤在身,无法出去巡视,在官邸待了有十多天,处理好各种事情,稍作休整,便启程回京。

曹变蛟,何可纲等人留在天津卫,他们这一战损失很大,要补充兵员,并加以训练。

周正还没到京城,就收到了京城的消息。

孙承宗上书致仕,与崇祯来了假惺惺的‘三上三拒’,然后各种加封,甚至还亲自送出宫,温情脉脉。

满桂,赵率教等人也是太子太师等名头加身,各种赏赐十分丰厚,没有了上次那么的刻薄。

而周正的赏赐也下来,准允辞官,加恩三等,都察院佥都御史在案,还赐了不少金银玉器,世袭锦衣百户,同时荫封周正未婚妻上官清为游击将军等等。

可以说,朝廷这次没有吝啬,该给的几乎都给了。

回到周府,自然是喜气洋洋,福伯等人还搞了个欢迎仪式,周家上下都挂满了红色对联,条幅等,很是喜庆。

倒是有不少人求见,周正能不见的都不见,一直待在府里‘养伤’。

周正的房间。

上官清穿着一身银色的甲胄,手里还转动着长枪,走来走去,俏脸都是笑容。

周正喝着茶,看着她兴奋不止,摇头笑道:“游击将军只是虚衔,并不是正式官职,没有领兵……”

周正没说完,就迎来了上官清冷漠的眼神。

周正咳嗽一声,连忙道:“晚上吃什么?”

上官清轻哼一声,俏脸转喜,继续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周正暗自摇头,上官清近来脾气有些大,还是不惹为妙。

上官烈这时从外面进来,看着周正喜色的道:“姐夫,听说老夫人本来是有一个追封诰命的?”

周正伸手给他倒茶,嗯了一声,道:“被我爹拦下了。”

周正这次功劳很大,不止他身边的人得到了荫封,过世多年的老娘朝廷也打算给一个诰命,但被周老爹拦下了,担心过犹不及。

上官烈坐在周正边上,看了眼上官清,道:“姐夫,是这样,你看,下次你再立功,能不能给我娘也争一个诰命……”

周正还没说话,上官清长枪一挑,抵在了上官烈的肩膀上,道:“闭嘴!”

上官烈最怕他姐了,立时不敢说话。

周正笑了笑,推开上官清的长枪,道:“下次要有,我肯定记得给岳母大人。”

上官清顿时皱眉,道:“不要。”

上官烈看着他姐,欲言又止,心里哀叹:‘这还没嫁过去,就忘了娘家了。’

周正却是摆了摆手,道:“以后再说吧。月底之前我爹就会回京,商量一下婚事,回去告诉岳父岳母大人,没事的话请不要离开。”

别说现在的周家了,就算是以前的清贵之家,也不是小门小户的商人可以攀比的,上官烈见周正毫无挂碍的说话,自然是大喜,起身道:“好嘞姐夫,我这就回去说。”

上官清看了眼周正,收起长枪,默默的回去换衣服。

周正在府里休息几天,观察了一下朝野局势,这才慢慢的出去活动,见一见亲朋好友。

转了一大圈,周正傍晚来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