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如此悍不畏死的原因所在。
为了保持胡人的作战力和积极性,从大厥第一任国王巴玉王开始,就制定了战利品六四分成的高比例。
士兵能拿六成,剩下的四成上交皇家,另外抢来的女人和牲口则归士兵所有。
这样的高分成,自然使每个胡人士兵都变得特别好战,打起仗来更是凶猛无比。
因此大王子阿罗布既不会阻止士兵的各种暴行,也不会改变这种传统,以免军中发生哗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外城平民区进行大肆抢掠的时候,胡人终于发现了江二河他们那条用于逃离新京的秘道。
这并不难发现,因为这条秘道的消息早就已经在平民当中传开了。
当城破之时,许多百姓纷纷从这条秘道逃离新京,少说也已经逃了四十多万人,几乎占了整个新京全部平民的一大半。
这个发现让胡人高层们又惊又怒,赶紧派兵用石料把秘道彻底封了起来。
就在许多胡人士兵仍旧还沉浸在狂欢当中时,大王子阿罗布等军中高层正在商议着战后的各种事宜。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如何处理大魏皇族的问题。
这回新京城破,大厥军队几乎把整个赵氏皇族给一窝端了,就连现任皇帝和安帝也不例外。
虽然和安帝赵焞安和他的两个儿子都得了散疮之症,但经过太医院众太医的悉心治疗后,除年纪较小的二皇子至今还高烧不退外,和安帝和大皇子父子俩已经退烧并醒了过来,正在逐渐康复之中。
既然和安帝没有病死,那他们一家如何处置就成了胡人高层中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在大王子阿罗布的一众幕僚和部下中,主要分成两派。
武将一派主张直接杀掉,以除后患。
幕僚一派却主张应该留着和安帝的性命,然后把他当成傀儡皇帝来操纵江南各地的汉人,这叫以汉治汉。
这两个建议各有道理,这不禁让大王子阿罗布有些难以抉择,于是他转头问身为谋主的仇先生,“先生,不知此事你怎么看?” 此话一出,所有人立刻把视线聚集到蒙着脸的仇先生身上。
仇先生淡然道:“那就要看殿下您想做到哪一步了。” “此话怎讲?” “如果殿下只是想夺取江南的资源和粮草的话,那挟天子以令汉人的做法自然是最简单,也最容易的办法。
但这个做法却有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很容易让各地官员或卫所以勤王保皇之名,在当地大量召集兵马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时间一长,容易养虎为患。
前朝大粱正是因为各地藩王作乱,为此耗尽国力,最后才被魏太祖取而代之,这就是明证。
只要赵氏皇族一天还在,那这天下名义上还是属于大魏的地盘,所有汉人也还是大魏的子民。
而大厥在他们眼中,也依旧是关外蛮族,这点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听到这里,大王子阿罗布眼中升起了浓烈的杀气,他沉声问:“那如果孤除掉赵氏皇族又将如何?” 仇先生冷声道:“俗话说,蛇无头则不行。
只要赵氏皇族死绝,那这大魏也就断了根绝了后,再无翻身的可能。
殿下该做的,不是留着赵氏皇族这些死剩种苟延残喘,让其他人有机可乘。
而是应该把他们全部杀光,然后把所有汉人归化为大厥的子民,让这天下成为大厥的天下。
只要几代人下来,所有汉人就会视自己为了大厥人,而不是魏人。
这才是真正的一统天下。” “好一句一统天下,这才是孤想要的答案。”大王子阿罗布听完,放声大笑。
看到殿下主意已定,那些支持杀光赵氏皇族的武将顿时大感振奋。
而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幕僚们,只能无奈地闭上了嘴。
374 行刑
两天后,被抢掠一空、饱受摧残的所有在京百姓被胡人士兵驱赶到皇宫正门前方的空地上。
在那里,百姓们看到他们的皇帝和安帝赵焞安跟两位皇子,以及赵氏皇族的所有宗亲族人一共四百多人,正面如死灰地跪在空地上。
由于感染散疮而养病多日的和安帝赵焞安和他的长子一样,虽然危险期已经过了,但仍旧还未痊愈。
不仅身体虚弱,而且脸上布满了还未结疤的痘疮,两父子都成了麻子脸。
如果不是身穿龙袍,谁也不敢相信这个满脸麻子的大胖子就是和安帝本人。
在行刑之前,大王子阿罗布命令已经归顺大厥的礼部尚书岑大人当众宣读了一份檄文。
这份檄文以十分严厉的措辞声讨了包括和安帝赵焞安在内,赵氏皇族和谢氏一族在多年来犯下的各种罪行,态度明确地表示这样的昏君根本没资格当大魏的皇帝。
整个朝廷君昏臣奸,朝野上下一片污浊,各地民乱四起,可见这大魏气数已尽,是时候要换一个新主人来管治了。
而大厥军队这次之所以要出兵江南,为的就是拔乱反正,还天下人一个朗朗太平。
用断断续续的声音宣读完整篇檄文后,礼部尚书岑大人这才满头大汗地退下。
这时,大王子阿罗布站起来向着众人朗声道:“我乃大厥大皇子阿罗布,从今天起,我将暂替我的父皇,大厥国王巴图亚接管江南。
从今天起,整个南方地区以及江南各省,全部归为大厥领土。
所有汉人不再是魏朝的子民,而是大厥的新民。
凡是归属我大厥者,可保平安。
如有不遵不敬者,杀无赦。
赵氏皇族罪大恶极,孤要当众行刑,杀一儆百,望各位引以为戒。
来人啊,上刽子手。” 随着大王子阿罗布的一声令下,行刑终于要开始了。
但是让所有人为之惊讶的是,负责行刑的不是胡人的刽子手,而是一群穿着官服或名贵服饰的汉人。
这些汉人不是普通人,全都是有头有脸的京官和世家勋贵。
其中不乏户部尚书、户部左侍郎、参知政事、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礼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大理寺左少卿、光禄寺卿、右都御史、通政使等各部的大佬。
甚至连谢家的心腹大将五军都督郑志、右掖坐营官胡春波也在其中。
除了这些官员外,还有大量如孙家、马家等拥有爵位的世家勋贵。
这些人全都脸色发白地拿着砍头刀站在那里,没几个敢抬头看人。
事实上,在内城城破之时,这些有头有脸的官员和世家勋贵们是最早一批向胡人投降的汉人。
为了显示其诚意,他们甚至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