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1 / 1)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令狐BEYOND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子说成眼神不太好的例子,所以他知道媒婆的话不能全信,必须要亲眼见过男方本人才行。

经过细心走访,他很快就查到方有才的底细。

这方有才的确是个秀才,年纪不算大,身体也没有残疾。

可惜父母双亡,双亲在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分别离世,只留下一幢房子。

十几岁就考上秀才的方有才为了继续科举,把这唯一的房子给卖了,然后在城南一个四合院里租了一个房间住下。

平日就靠帮人写信和抄书为生,别说是家陡四壁,根本是连家都没有,是个名符其实的穷秀才。

像这样的人,陈远林根本就不会考虑,但他妻子和女儿却有不同的意见。

他妻子觉得这方有才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将来要考上举人肯定没问题。就是因为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人家才肯答应这椿婚事的。

如果人家是个有钱的秀才,哪里还会考虑他们家?想都别想。所以这个机会一定抓住,过了就没了。

他女儿也跟他妻子一样,觉得这方有才虽然穷,但毕竟是个秀才,比那些什么都不是的读书人要好得多。

将来他一旦高中,最差也是个举人。如果运气好的话,还有可能以进士的身份直接当官,到时她就是个官家夫人了。

看到妻子和女儿都强烈希望他应下这门亲事,陈远林顿时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妻子那边他可以不管,但女儿既然铁了心要嫁给那个秀才,他这个做父亲的如果硬要拒绝,将来女儿很可能会怨他一辈子。

罢了,女生外向。既然她想嫁,就让她嫁吧,最多给她多陪一点嫁妆就是了。

陈远林在考虑了整整一晚后,终于答应了这椿婚事。

女儿张小琳跟陈有才是今年年头的时候才成亲的,在与这女婿接触过后,阅人无数的陈远林很快就发现,这女婿有些眼高于顶的习惯,这让陈远林颇为不喜。

但女儿嫁都已经嫁了,还能怎么样。只要不过分的话,他也就算了,或许读书人都这样。

然而今天这方有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种话,实在让陈远林气不打一处来。

看到家公、丈夫甚至儿子都面泛怒容,刘大婶赶紧打马虎眼说起其他话题应付过去,避免冷场。

已经嫁给张有才为人妇的张小琳也立刻出声附和起来,帮母亲和稀泥。

在两人的努力下,气氛才逐渐变得没那么难看,只是陈远林父子俩的表情始终显得有些生硬。

身为一家之主的陈帐房却懒得演戏,干脆把苏真带到自己书房,不想再见到这方有才。

坐在书房的椅子上,陈帐房忍不住多看了池非一眼,心中不禁又叹了口气。

如果苏真这孩子能做他的孙女婿该多好啊,可惜了。

池非哪里知道陈帐房曾经产生过这样的想法,以为他还在生方有才的气,于是安慰道:“先生,各人有各人的际遇,也许这方秀才真有蟾宫折桂的那一天也说不定。”

陈帐房却冷笑道:“我是不知道这人会不会有哪一天,我只知道此人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并非良人。算了,不说他了,再说下去只会气到自己,不值得。

对了,你那什么番外篇写完没有?下个月能出了吗?”

池非被他这话给惊到了,呆呆地问道:“先生,您不要告诉你,您也在追《仙侠》?”

看到他这副惊讶的表情,陈帐房不禁有些得意地笑道:“我原本是不看的,是小志在看。

那孩子对你的《仙侠》喜欢得不得了,整天在我耳边叫嚷着这书有多精彩多好看。

有天闲来无事,我就顺手拿起来看了看,没想到一看就看入迷了。

如果不是知道你就是作者本人,我都不敢相信这书是你写的。你可小心别让那小子知道这件事,不然他肯定天天烦着你。”

此时此刻,池非并不觉得高兴,只觉得莫明的羞耻。

要知道他以前当网文写手的时候,从不敢把自己的笔名和书名告诉朋友或熟人。

不知道还好,真让知情的朋友或熟人看自己写的东西,实在有种强烈的羞耻感,简直跟公开处刑没什么区别。

102 风骨

把人带到目的地后,马中人问:“苏小哥,你看看这里怎么样?”

池非看了一下面前这块地,只见到处都是烧过的痕迹。满目苍夷,残垣败瓦,形同废墟。

据马中人介绍,这里原本是京城一户有钱人家的祖宅,已经传了好几代。

可是十年前因为发生火灾,把整幢房子都给烧掉了,只留下这块废墟一般的空地。

池非粗略看了一下,这块空地大概有两亩地那么大,也就是一千三百平米左右。换算成四合院的话,应该是一个三到四进的房子。

在四周转了一圈后,池非问:“马中人,这里干不干净?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传闻?”

马中人明白他的意思,马上回答道:“苏小哥请放心,你我已经合作这么多次,我是不会骗你的。

当时发生火灾的时候,那一家人连下人全都逃了出来,没有人烧死在里面。

火灾的起因,大概是因为屋里有人用蜡烛的时候不小心把东西给点着了,才酿成大火。

这么多年来,周围邻居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怪事发生,你不信的话可以去附近打听一下。

但这里毕竟发生过火灾,很多想买地建房子的人觉得这里不吉利,所以大多只是过来看看就没下文了,于是这块地就一直空着。

如果你不喜欢这里的话,我再帮你去留意一下有没有更合适的地方。

不过说实话,京城这地方寸金寸土,到处都住满了人。想再找到这样一块又大又便宜的空地,实在不容易。”

“屋主为什么不回来重建房子?”

“不瞒你说,屋主也觉得这里不吉利,所以就在外面另外买了房子,于是就想把这块地出手。”

“对方要价多少钱?”

“开价六千三百两银子。”

池非想了一下,这么大的地方只要六千多两的确很便宜。如果按照附近周边地区正常地价,至少要加三分之一以上。

假如这块地是在内城里面的话,别说六千两,就算几万两都有大把人抢着要。

京城的格局就是这样,越是挨近皇城中心就越贵。

这就跟现代北京的一环、三环、五环的楼价相差巨大一个道理。

“行吧,老规矩,你去帮我砍砍价,能砍下多少我给你砍出来的差价一成。”

“行,我这就去帮苏小哥你去问问屋主。”马中人顿时眉开眼笑地应了下来。

一开始他是看在陈帐房的面上才帮这小哥的,收的中介费也是最优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