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嘴上的强者
乾清宫,御书房,永庆手捧杨聪写来的密信,神情略显激动。 鞑子终于降了,西北之患就要解决了! 这一次,鞑子可不是假降,因为杨聪要求他们赔偿战马,他们都同意了。 多少年了,自大明立朝开始,西北就从未安宁过,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更是被鞑子打得抬不起头来,这一百多年来,大明可谓疲于应付,受尽屈辱。 这一下,鞑子终于降了,历代先帝没做成的事情,终于要在他手里完成了,他怎能不激动。 不过,杨聪的信中并非全是好消息,鞑子是答应归顺大明了,但却不是没有条件的。 至于封王什么的,那都不算什么,大明封给鞑子的王爵那纯粹就是一种称呼,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关键问题在于,鞑子要求开通马市,这个就有点麻烦了。 按杨聪的说法,开通马市更有利于掌控鞑子,让鞑子依赖于大明,但是,有很多朝臣肯定不会这么想。 大明朝堂的官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还喜欢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当皇帝的他们都要强迫。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那是忧国忧民又或为国为民,实际上,他们就是在抬杠。 比如鞑子的问题,如果让人去收拾,估计没几个人敢去,也没人能收拾的了,但是,别人去了之后,不管取得了优势又或暂时处于劣势,他们都有话说,而且声音还不小。 就好像,边关的将领和统帅那都是傀儡,都得听他们摆布一般。 这毛病,着实有点恶心,但大明朝堂从来就不乏这种嘴上的强者。 杨聪甚至在密信中建议,凡是这种有事躲一边,没事胡叨叨的朝臣,都暗中给他们记上,一旦这种人犯错,那就一棍子扑死,绝不姑息。 这办法的确不错,起码,冒出头来的大多会被收拾掉,大明朝堂也能安静一点,但是,这些都是后话,永庆也不可能在人家犯颜直谏的之时便出手将人家给收拾了,要是他这样做,那就正中那些人下怀了。 因为不管是廷杖还是革职查办,甚或打入诏狱,很多“贱骨头”都趋之若鹜,在他们看来,这些就是博取名声的捷径,他们,完全可以借此把自己吹嘘成为国为民不畏生死的“忠良”! 说实话,永庆帝还真有点怕这种朝臣,因为但凡这种朝臣那都是脑袋一根筋,油盐不进,说什么都没用,甚至弄死他们都没用! 还好,杨聪在密信的最后给出了提示,如有问题,可召徐阶和张居正前来商议。 永庆看完密信,当即便传下口谕,命徐阶和张居正前来觐见。 这两人都已被杨聪提拔为内阁大学士,就在皇宫里的内阁值房当值,传召起来倒是方便的很。 不一刻,这两人便联袂而来,君臣一番见礼之后,永庆便略带激动道:“恩师来信了,鞑子终于熬不住了,要投降了。” 张居正闻言,同样有些激动道:“太好了,这一下西北边患终于解决了。” 徐阶闻言,却是沉吟不语,脸上任何表情皆无。 这就是杨聪让永庆找两人商议的原因,这两人,一个锐意进取,一个器量深沉,正好形成互补。 永庆紧接着又解释道:“不过,鞑子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俺答汗想要朕给其封个王爵,同时,还想大明能开通马市。这封王什么的倒是有例可循,根本就不算什么。这开通马市就有点麻烦了,恩师的意思,开通马市有利于掌控鞑子,你们觉得利弊若何?” 张居正当即便毫不犹豫的赞同道:“恩师说的很有道理,这鞑子怕是以为开通马市之后便能从大明获得生存物资,有利于他们繁衍生息,须不知,今时不同往日,在火枪和火炮面前,他们就算繁衍再多的人口,操练再多的骑兵,那都是假的,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火器上的优势,他们就永无翻身之日。而开通马市最大的好处就在于,鞑子不知不觉便会依赖于大明,而且,这种依赖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严重,要知道,他们繁衍出来的人口大多是靠着大明的粮食养活的,一旦大明断了他们的粮,他们人口越多便越无法承受。” 原来是这个意思,永庆一开始还不明白为什么开通马市有利于掌控鞑子呢。 这的确是好事,问题朝臣们不一定这么认为啊,永庆有些担忧道:“要是有人反对怎么办?” 这一下,张居正不吭气了。 他的确是聪慧异常,但是,他的聪明才智大多用在进取上了,至于怎么让人认同他的观点又或者方法,他一般都是利用手中的权势,强推! 这种方法最是得罪人,所以,历史上他的结局可以说相当的凄惨,自己累死之后家人全完了不说万历还差点把他挖出来鞭那个了。 徐阶就不一样了,他不动声色的思索了一阵,这才淡淡的道:“有人反对,这是避免不了的,不过,也没多大关系,皇上可以如此这般,他们就老实了。” 永庆闻言,眼前不由一亮,这徐阶,还真是有办法啊! 第二天,早朝,奏对环节刚刚开始,永庆便亲自开口,朗声道:“这奏对之前,朕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经过西北边军的不屑努力,鞑子终于要降了。不过,鞑子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个,要求封王,第二个,要求开通马市。封王之请,早有先例,这个朕就不说了。这开通马市其实也有先例可循,朕以为,为西北边境长治久安,也可以考虑,大家觉着呢?” 果然,他这话才说完,便有一堆所谓的“直臣”、“谏臣”跳出来反对。 这些人也没什么具体的理由,大多都是些陈词滥调。 什么鞑子强势之时逼大明开通马市大明都不曾屈服,这会儿大明处于强势,为什么要开通马市? 什么开通马市那就是资敌,那就是送粮食给鞑子,把鞑子喂饱了,好让其来打我们! 这些话早在永庆的意料之中,他假装认真听完这些朝臣的意见,随即又假装思索了一阵,这才不慌不忙的开口道:“嗯,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如果朕不同意开通马市,鞑子便不会投降。要不这样,朕就委派你们去西北关说鞑子,让他们放弃开通马市的想法归顺大明,如何?不过,朕可把丑话说前面,西北之患都困扰我大明这么多年了,现在眼看着就要解决了,你们要是把这事给朕办砸了,朕可不会轻饶。” 他这话一出,跑出来直谏的朝臣顿时傻眼了。 要说去西北关说鞑子,他们大多不惧,因为他们本就是嘴巴子厉害,皇上面前他们都敢直谏,鞑子那里,他们有什么不敢去的,就算被鞑子给宰了,那也是为国捐躯,流芳百世啊! 不过,永庆却断绝了他们流芳百世的希望,“事情办砸了,绝不轻饶”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皇上的意思就是说,鞑子如若不降,罪过他们来承担。 这家伙,如果真背负这罪名,那可就不是流芳百世了,而是遗臭万年! 鞑子可是大明的心头大患,西北边军浴血奋战,终于打的人家要投降了,被你们这么一顿瞎搞,人家又不降了,这话传出去多难听的。 这些个嘴炮,有不要命的,却没有不要名声的,遗臭万年的事,谁愿意去做啊!
第四卷 第一四〇章 脸面
西套中部,阿勒忽塔草原。 这里原本是鞑靼部的地盘,俺答汗足足在这里安置了十余万牧民,可以说,除了汗庭所在察安阿塔草原,鞑靼部现有疆域里面就属这片草原最大了。 不过,这天,阿勒忽塔草原南部却出现了明军的踪迹,足足十万明军,驾驭着无数的战车和炮车排着整齐的队列缓缓自松山堡方向而来。 这些明军要是来劫掠的,阿勒忽塔草原的牧民估计什么都留不下来,牛啊、羊啊,都会被明军给抢了去,帐篷也会被明军烧个精光,人能跑掉就算是不错了。 这会儿的明军可不是开玩笑的,劫掠起来简直比他们还要狠。 还好,明军并不是来劫掠的,他们是应邀前来谈判的。 大明内阁大学士,西北督师,惠安侯杨聪原本是想邀俺答汗去松山堡谈判的,问题俺答汗不敢去啊,他反倒邀杨聪来阿勒忽塔谈判。 杨聪自然是无所畏惧,有十万车兵在,北元诸部就算联合所有人马前来围攻都没用,如果俺答汗真这么干,反倒好了,杨聪保管让北元诸部从此再也没有骑兵! 明军的队伍刚刚踏入阿勒忽塔草原,前方便出现无数的游骑,不过,这些游骑也只敢在远处盯着,一里范围内,他们都不敢接近。 杨聪举起望远镜,淡定的看了看四周的游骑,随即忍不住摇头叹息道:“这俺答汗好歹也是一代枭雄,怎么如此小家子气,跑过来迎一下会死吗?” 一旁的俞大猷和汤克宽闻言,不由哭笑不得。 人家当然怕死,要知道,这会儿鞑靼部总共才五万精骑,在大明十万车兵面前,那就是一盘菜,俺答汗怎么敢来,要是明军突然发动,他岂不是死定了。 队伍缓缓前行了十余里,终于有一队骑兵迎了上来,不过,来的并不是俺答汗,而是鞑靼部的军师赵全。 他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松山堡他都去过几回了,要是杨聪想弄死他,他早死了,既然前几次杨聪没对他动手,想必这会儿杨聪也不会动手。 当然,这会儿他虽然已经把自己当死猪了,见着杨聪,他还是不敢造次,大老远的,他便拱手作揖道:“杨大人,好久不见,欢迎欢迎。” 杨聪微微抬了抬手,示意大军先停下来,这才假假意思拱手回礼道:“赵师爷,你们大汗这是什么意思啊,不是说好了在此谈判的吗,怎么没见他人影呢?” 师爷这称呼,怎么听都感觉有点膈应,他又不是什么县衙里的师爷,他可是鞑靼部的军师,几乎相当于太师的存在。 不过,再怎么膈应,他也不敢跟杨聪发火,因为他知道,这位大人惹不起,如果把这家伙惹毛了,那可不得了,不但他死定了,鞑靼部都有可能要完蛋。 他只能当做没听见一般,舔着脸赔笑道:“大人,我们大汗早已在十里外恭候了,不过,我们大汗说了,这次是和谈,没必要带太多人,为了避免引起误会,还请大人将大军停在会谈之处三里外,我们大汗也不会带着人马上前,大家各带几十个护卫便成,大人,您看如何?” 三里? 俺答汗这是怕他出尔反尔,趁机发动突袭呢。 原本俺答汗是打算派赵全继续来谈判的,不过杨聪觉着跟赵全已经没什么好谈的了,这家伙就一个传声筒,什么都做不了主,还有什么好谈的。 他是很诚心的邀请俺答汗到松山堡谈判,俺答汗却认为他是在玩什么阴谋诡计,不得不说,这位草原上的枭雄已经有点吓破胆了。 这吓破胆了倒是好事,起码,谈判起来自己能掌握主动。 杨聪微微一笑,无所谓道:“行,就按你们大汗说的来,前面带路吧,你说在什么地方停我们便在什么地方停。” 赵全闻言,连忙恭敬的做了个请的手势,随即调转马头,缓缓往前踱去。 杨聪也不啰嗦,直接一挥手,便率军跟了上去。 前行不到五里,远处便隐隐出现一个巨大的凉棚,那面积大的,恐怕塞进去上百人都不成问题,不用问,那里肯定就是谈判之所了。 果然,大军行进到距离凉棚三里左右,赵全便回过头来尴尬的道:“大人,还请停下大军,小的才好叫大汗前来会面。” 看把你们小心的,杨聪微微把手一抬,示意大军停下来,随即便朗声道:“志辅,你随我前去谈判,长胜,你留下指挥大军,记住,鞑子不动,我们便不动,鞑子如若敢动,你便率军上去灭了他们。” 这话说的,着实霸气,汤克宽听了,当即便大喝回道:“末将明白。” 赵全被这一嗓子喝得忍不住把头微微一缩,这家伙,吼这么大声干什么,怕人听不见还是怎滴。 他见明军果然停下了,这才拱了拱手,催马直往凉棚对面奔去。 杨聪看着赵全的背影,微微一笑,这才挥手道:“所有亲卫跟上,其他人留下,志辅,我们走。” 他的亲卫其实不止数十人,不过,俺答汗应该还不至于多几十个人都害怕,他也懒得挑选了,直接全带上得了。 至于俺答汗会不会趁机搞鬼,他一点都不担心,他这会儿可是穿着全身甲,等闲刀剑是伤不到的,而且有俞大猷这个天下第一高手在旁,就算是千军万马冲上来都没用,他相信,哪怕鞑靼部精骑全冲上来,俞大猷也能轻易带着他冲出重围。 这个时候,俺答汗可就没杨聪这么自信了,他的确是被吓破胆了,要不然,作为一代枭雄,也不会如此小家子气。 明军的彪悍,着实让人绝望,他是一点跟人家开战的勇气都没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已经胆小如鼠,他主要还是想保留元气,保住草原霸主的地位,以图东山再起。 这会儿跟明军打,压根就是送死,一点意义都没有,他又何必去寻死呢,留着五万精骑,压住草原其他部落不好吗? 他之所以如此谨慎小心也是这个原因,有时候,充能耐,装英雄可不好,搞不好就把命给丢了,作为三军统帅,就应该能屈能伸,毕竟,缩一缩又不会死,最多脸面上有点难看而已。 至于这脸面,要那么好看干什么,枭雄,无需在乎脸面!
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