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辽东,当何去何从?(1 / 1)

锦衣御明 仗剑至天涯 3624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048章:辽东,当何去何从?

“哼!叶向高,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朱由校脸上的愤怒,已经到了最高峰,对一位少年天子来说,能坚持到这一步,已然算是不错的了。

原本朱由校心底,还埋藏着一丝丝的幻想,幻想辽西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为此朱由校甚至在心底,愿意怀疑魏忠贤的话是假的,只是这一切并没有,按照朱由校心底想的那样。

“皇爷爷说的话,到底全都是对的!”

“内廷的太监,虽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便外廷大臣再怎么去说,自己身边的忠犬,肯定不会欺骗、撕咬自己家的主人!”

“反倒是外廷大臣,在这方面,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因为这件事,让朱由校对魏忠贤的信任,又加重了几分。同时看向赵宗武的目光,也变了许多。

在朱由校思索的时候,叶向高的脸变得并不那么好看,相反在他心中,那羞愧之意充斥其间。

这心中的羞愧之意,并非是因为辽西被建奴攻陷才有的,他是因为被当众质问才有的,老同志难道不该被尊重吗?

并且更让叶向高忍受不了的,什么时候这武将也这般放肆了,即便拥有着所谓锦衣卫暗旗的身份!

“臣以为当前的局势,朝廷应尽快遣派得力之臣,出镇山海关,整合蓟辽现有大军,进而稳定当前局势。”

尽管叶向高心中有着诸多不满,但当前这个局势,还真不是他发飙的时候,比较现在皇上要比他愤怒的多,即便天启皇帝他再年轻,可终究也是会发飙的啊!

叶向高的建议,在当下算是比较稳妥的回答,可得力之臣该如何甄别?谁能承担此重任?

没有实际的解决办法,这其实都不过是为了推脱责任罢了,先淡化王化贞在这件事的作用,让话题从丢失疆域,变到如何固守疆域上来。

但朱由校会听这套说辞吗?

丢掉辽西之地的罪魁祸首,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辽西是否真的存在私贩势力,在私贩势力中,东林党到底掺和了多少,有很多疑问,朱由校还没有搞清楚!

难道就这样,轻飘飘的揭过去?

“叶相此言说的端是好啊!”带有怒意的脸庞,朱由校带有调侃的说道:“按照你的说法,这丢掉辽西的王化贞,非但没有过错,朕是不是还要赏赐他们?!”

朱由校的愤怒,在殿内的每一位大臣,都能清晰的感受到,只是谁都没想到,这位昔日和颜的天子,今日竟会迸发出这样的能量出来。

“陛下此言差矣。”邹元标拖着老迈的身躯,缓缓走到叶向高身边,接着便躬身说道:“虽说辽西军情已然传来,但具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我等并不知情。

仅凭张元芳一人所言,说到底凭证显得有些孤寂,叶相所言对大明社稷,是最为稳妥的一种办法。

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辽西局势稳定下来!”

面对邹元标这等自圆其说的话,朱由校有种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自己不过想要的是一个结果,可不管怎么去提,这总是有着很多的理由。

“绕吧,闹吧,你们越是这样,最后死的越惨。”

本在殿中心的赵宗武,此刻就静静地站在远处,尽管赵宗武有很多想说,可当前的这种形势,东林党他们自己作,那还是静静地看着吧。

有时过多的解释,引来的只会是更多的风暴。

可对一个人,乃至一群人来说,当行为习惯已经养成,想让其改变,那绝对是不现实的,但这和你相对的人,有时并不会惯着你的毛病。

万历是老油条,所以不管东林党怎么蹦跶,他奉行的是狗咬狗战术,甚至到最后就把你晾着,玩心思还真玩不过万历。

泰昌是骤得高位,在登基之前,他的一切几乎是东林党帮他的,所以登基之初就厚赏了,只是还没有玩平衡,就高兴的撒手人寰了。

朱由校是谁?是大明的皇帝,更是一位少年,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欺骗,平时玩这些手段也就罢了,在他知道的前提下,还想着欺骗他,那就罪无可恕了!

“好!好!好!”朱由校看着眼前的邹元标,不断地重复着,原本仅东林党一脉发声,此刻也变得活跃了起来。

本静立不言的张鹤鸣,此刻站出率先道:“陛下,今辽西骤生巨变,臣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臣请经略辽东,以求辽西局势之稳。”

张鹤鸣跟熊廷弼的恩怨,朝中很多人都清楚,对王化贞更亲近些,甚至在此次内廷开朝议前,张鹤鸣就不止一次的说,要上书请罢熊廷弼。

如今辽西丢了,在王化贞手中丢了,那他没有责任吗?

身为兵部尚书,这该有的姿态还是要有的!

有张鹤鸣在这打样,再跟叶向高、邹元标他们相比,这种姿态简直是太好了,难道天启皇帝就这么想杀人或者罢黜人吗?

朱由校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错的终究是叶向高他们!

如果能这样实际的提出解决办法,那朱由校绝不会紧抓这点不放,毕竟谁都是会犯错的。

这前有张鹤鸣发言,在旁的王在晋,肯定也要做出姿态,尽管在此之前,王在晋曾数次自辞,但都未获得批准。

“辽西之事非一人之过,在稳定辽西现有局势的前提下,朝廷也要派人查明,查明这其中具体的缘由!”

在当今的朝堂,虽说东林党势大,但非党派,非志友的同样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平时为了稳妥,他们不会直接顶牛什么的。

明眼人心中其实都清楚,现在紧抓辽西是怎么丢的,已经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即便这其中存在着很多猫腻,但当务之急求的是稳妥。

只有辽西稳定了下来,那么顺着原有的蛛丝马迹,再对那些坏分子进行惩处,这也并不是不能做的事。

只是在当前的大明朝局中,想做到这一步,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变得不那么容易了,毕竟抱团取暖,已是当今朝局的一种常态

但这样,辽东的局势又当如何解决?

无题

有局外人在这点明,原本紧抓此点不放的朱由校,心中也很清楚,想一次解决东林党的事情,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在朝中、地方拥有盘根错节的势力,复杂的关系网,仓促间,真要一意孤行的拿下东林党,又会给当前的大明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又会给本就脆弱的辽西,带来怎样新的冲击?

朱由校虽说是一位暴躁的少年天子,但该懂得利益割舍,他心中还是很清楚的。

所以在自己被点明后,朱由校再去思索这些问题,这看待问题的眼界,就变得宽广了许多。

政治,永远不是单向的。

在当前的局势中,尽管王化贞已经丢了辽西,尽管熊廷弼也退归到了山海关,尽管辽西境内存在着私贩势力,尽管在这私贩势力中存在着东林党一脉,尽管

虽说有这么多的尽管,但朱由校不能继续在这扯皮,因为论改换大义的能力,朱由校这道行,还是有所欠缺的。

辽西如今局势危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在这里扯皮,浪费时间。

如今最重要的是,遣派朝中稳重大臣,统率蓟、辽之地的兵力,出镇稳定辽西局势,为接下来的,战略反攻或者战略相持,提供必要的底蕴和基础。

因为有叶向高、邹元标他们兜底,所以这也使得朱由校对兵部尚书张鹤鸣,并没有那么多的怒火要发泄。

尽管在这之前,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战略设想,一直都被张鹤鸣支持,但有些时候朝局的演变,就会出现这类避重就轻的方式。

“张尚书,在辽西局势动荡之际,敢于挺身帮助朝廷分忧,如此忠心之臣,倘若朕视而不见,那才是最大的昏庸!”

朱由校神情中少了怒意,双手背于身后,言语中带着平和,目光看向在下的张鹤鸣,嘴上不停地说着。

虽说话是单一说给张鹤鸣听的,但话里话外的隐晦之意,却无不在嘲讽着叶向高、邹元标等一应东林党官员。

这也让这个群体的核心与亲近官员,那脸上皆多了黯然。

“臣,怎当得起陛下之言啊!”

张鹤鸣眼中含着泪花,心中是强压着悸动,神情激动处甚至跪在了地上,每每想到日后朝廷,若要真追究下来王化贞丢掉辽西之地的罪责,自己恐脱不了干系,这个时候若不好好表现,那才是最大的傻子。

“此去出镇,若不能帮助朝廷稳定辽西局势,老臣就算是病死,也绝不会提一句离开之话!”

忠臣啊!

此刻在朱由校眼中,张鹤鸣的形象高大了不少,甚至对他的好感也是直线上升!

听完张鹤鸣所讲,朱由校更是亲自站起,走下龙台,缓步走到了张鹤鸣的身旁,亲自伸手搀起了这位老演员。

“有尚书之言,朕心甚慰!”搀着张鹤鸣的手臂,朱由校眼神饱满的说着。

“真是够腹黑的啊。”与此同时在旁的赵宗武,在见到这一幕后,心中的冷笑更多了几分。

这但凡是听到张鹤鸣的话,那没有不感到激动地,但了解明史的赵宗武,对此却表示很不屑。

二年正月,廷议经、抚去留。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议以鹤鸣代廷弼,其他多言经、抚宜并任,鹤鸣独毅然主撤廷弼,专任化贞。议甫上,化贞已弃广宁遁。

鹤鸣内惭,且惧罪,乃自请行边,诏加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鹤鸣惮行,逗遛十七日,始抵山海关。

尤其是对张鹤鸣这个人,明明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可这场面话说的却这么的好,简直是老演员出身。

虽说了解实情,但赵宗武却没想着提醒一二。

对赵宗武来说,当前局势还不能让他出头。

其实在朱由校真正了解到,辽西之地的情况后,赵宗武就在心中调整了新的路线,一条让他赢得巨大利益,还能确保魏忠贤获得较低利益的新布局。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赵宗武在获得自己想要的权柄后,这在京并不能没有自己的合作伙伴,魏忠贤就是当下最好的合作伙伴。

合作的基础,来源于平等。

大明的朝堂,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还真不能出现一言堂。

如果这一次,赵宗武真的使出浑身解数,帮助魏忠贤一举,打掉了东林党的势头。

那这势必会造成,本应在天启后期权倾朝野的阉党,提前被赵宗武释放出来,真到了那时,魏忠贤还会平等对待赵宗武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绝无可能!

人都是自私的,明明存在着更好的选择,赵宗武为什么要让利益,平白从自己身边溜走呢?

所以,既然是这样,那就继续等待吧。

尽管在上的魏忠贤,已多次对赵宗武施以眼神提醒,但对此赵宗武却视而不见,这也让魏忠贤心中是恼火不已。

大好的局势就在眼前,事先的约定回荡在耳畔,可偏偏是这个时候,你赵宗武却装起了缩头乌龟!

气愤啊!

“;晋张鹤鸣为太子太保,赐蟒玉及尚方剑”

就在魏忠贤愤慨的时候,朱由校也在行使着属于自己的权势,这先放下平定策略不管,对忠臣的封赏,那肯定是不能少的。

更重要的是,朱由校想好好地骚一骚叶向高他们。

就这样朱由校自我带着感动,就将执掌辽东最好话语权分了出去,尽管张鹤鸣心中有很多揣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即便心中再不敢接,此刻也必须接下来!

朱由校高兴了,但有些人却想的更深远一些,毕竟平定辽西局势,并非是简单的遣派朝中重臣,这么简单的事情,这其中牵扯到的关联同样不少。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而现行辽西之局若想稳定,这其中必然少不了钱粮银饷,只是这该如何筹措?”孙承宗面目严肃,一针见血的指出。

因为辽东的局势,朝廷已经创造性的搞出了辽饷,只是现在这银子早已筹措、摊派完毕,可想平定辽西,那又缺少不了银子的帮持!

这也就是当前明军,所面临的最大短板所在,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