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是不是跟李义江先通一下气比较好。
这件事告之张恪,那想必昨晚可能有的误会也就会冰消雪融。
李义江年前到海州赴任,现在还在熟悉工作阶段,宋培明留下的好底子,区委书记戴文进与区里的其他官员很清楚他与市长唐学谦、前任宋培明等人的亲密关系,工作上都很配合,工作上手起来就快。
李义江妻子与孩子都还留在省城,春节他回省城,与陆文夫碰过一次面,赶开车到区政府就接到陆文夫的电话还有些意外。
“李省长问起新光纸业的制浆项目”李义江接到陆文夫的电话,禁不住兴奋起来,他之前有在担心苏逸群到海州之后,要是与周富明联合起来钳制唐学谦,就算唐学谦顺利当上市委书记也很难受,不要说他们这些在下面的喽喽了,“好,我马上给张恪打电话,告诉他这件事。”
张恪接到李义江的电话,他与蔡绯娟、周游正在下属的林业公司听分管营林项目的副总宋志佑汇报春夏季的营林规划。
李义江的声音很兴奋:“李省长到底是明白谁对他才最有用。他刚坐上省长的位子,最紧要的不是跟谁勾心斗角,也不是谁巴结奉承几句就能迷惑得了他这号人物的,谁能帮他在工作上,准确的说,是在全省经济工作上尽快能打开新局面,谁才是对他有用的人”
张恪大清早过来听宋志佑汇报了一大堆数据,听李义江在电话激动的说了一通,一时还没有理清他的想法,就“嗯”、“嗯”的让李义江都说出来。
“李省长这几天在研究新光纸业制浆项目的资料,昨天拉陆秘书长去建邺酒店,也只是想从陆秘书长那里了解更多关于制浆项目的情况,”李义江也不忘帮陆文夫在张恪面前解释一下,“徐省长离开前,给省里搞定联合钢铁的那个大项目,他总不好意思归功到自己的名下,联合钢铁那个项目做下来,全省经济至少能拉到五六个点;制浆项目规模小一些,但也不差多少,关键制浆项目之前还只是有初步的意向而已,什么准备工作都没有做,李省长就是看重这点,这个项目要是做成了,他总是可以拿出去炫耀的,实在不行,锦湖可以再加大规模,拉动省内国民生产总值向六个点看齐”
“”张恪总算听明白了,李远湖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的还是他个人的政治抱负,刚代理上省长就想要抓几个大项目,新光纸业早就提出来的制浆项目也在他的视野之内,这才通过陆文夫、李义江曲折的向这边传达这层意思,算是对自己的招安吧。听到李义江在电话里的声音这么兴奋,张恪倒是能理解,眉头却蹙了起来,倒不是想泼李义江的冷水,却不得不提醒他,“当初我们抛出五十亿制浆项目意向,只是一个大幌子,意在鼓励小江中上游的地方政府配合我们实施营林项目,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什么上制浆项目的计划,即使有,也不是这两年”
未完待续
------------
第521章 作茧自缚
张恪算是明白陆文夫昨天为什么会在场,有些事情,即使碰上面,李远湖都要想着通过旁人来传达这层意思的。
要是能改善与李远湖之间的关系,张恪也不会死硬着脖子不低头,桀骜不逊的清高确实没什么好处,只是他根本就没有在几年内上制浆项目的计划李义江听电话那头没有了声音,还当电话掉了线,敲了敲话筒,说道:“喂,张恪”
“嗯,我在考虑这件事”张恪在电话那头应了一声,语气有些敷衍。
“也没有什么需要深思熟虑的,”李义江有些急,在他看来,这是挤上李远湖这趟车、与李远湖改善关系的最佳机会,总不能老在省里舅舅不亲、姥姥不爱,“去年抛出制浆项目意向出来是幌子不假,那时锦湖不是没有资金吗李省长这个时间点提到制浆项目,我想也是跟锦湖昨天到省里送报备材料有关吧。只要在香港借壳上市成功,锦湖怎么也能抽出二三十亿的资金来。虽说离完成整个项目所需要的资金量还有些差距,但是李省长也不可能白使唤你们,该有的政策、银行贷款朝锦湖倾斜,等等之类的东西,省里都会表态的,做成这个项目是不成问题的。”
“也不全是资金的问题,”张恪能听出李义江急切的语气,耐心的解释道,“倒不是说锦湖全无考虑,这么大规模的制浆项目,一旦建成,一年要消耗五六十万亩的林木,这五六十万亩的原料林木从哪里解决”
“东海省森林资源虽然算不上丰富,但是一千六百万亩的林地,也应该能满足制浆所用吧吧,若是不够,也可以从外省调用”李义江说道。
东海省有一千六百万亩林业用地不假,省东部平原地区林业覆盖极少,而且成片的不多,林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小江中上游的省西北部地区,差不多有一千二百万亩林地,但是经过这些年的乱砍滥伐,林场都成了荒山野林,保存完好的天然林,能有五百万亩就不错了。这时候就要上制浆项目,要等到省内的速丰林出材接济上原料供应,这五百万亩的林地,至少要消耗掉一半以上。
在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方面,速丰林的作用是远远比不上天然林的,剩下的这五百万亩天然林几乎可以说是东海省生态环境的底限,一旦毁掉,至少需要三十年封山育林才能弥补回来,但是在这过程中的生态损失,却是怎么也弥补不过来的。
全国范围内已经成材的人工原料林就极为有限,从外省调原料木材,也是消耗国内有限的天然林资源,靠省市的计划调拨是行不通的,一旦市场因素完全主导东海省与周边省市的林木市场,新一轮的乱砍滥伐现象又很难禁止。国人为了节约成本多赚钱,根本就不考虑间伐与轮伐的意义,基本上都会给你来得一伐光。张恪就算手里有足够的资金,也是只会先考虑大面积的营林,等速丰林将进入成熟期,再考虑上制浆项目,绝不可能这时候上制浆项目。
有些情况,李义江不可能不清楚,但是他这时候却又完全忽视掉这些问题,张恪只能在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心想李远湖也会为追求短期政绩而对一些影响深远的生态问题熟视无睹吗事实上,九十年代中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