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力,对清军来说跟天雷无异,几发炮弹下去,甚至还有迷信的清军士兵跪在地上祈祷老天爷保佑
自然而然的,也别指望这种军队还会继续抵抗下去
相对于前三种给清军造成碾压之式的先进武器,马克辛重机枪的描述反倒是不多,清军也对其杀伤力含糊不明,因为在面对75毫米野战炮的震慑,加上大汉一式步枪的远射与到处都能发射的掷弹筒轰炸后,清军官兵不用等到沉重的马克辛重机枪布置好机枪阵地,就已经崩溃了
因此,汉军中的马克辛重机枪杀伤的清军并不多,汉军的火力太猛,清军败的太快,根本没有笨重的马克辛重机枪发挥威力的余地
所以说,当乾隆帝看完这份战报,和上面武器对清军的碾压式战果后,头一次发现,自己屁股底下的位子不稳当了
皇帝如果坐不稳自己的皇位,会有什么结局
自从收到战报后,乾隆帝已经失眠好几夜了
然而,他除了在百官面前发火训斥,听一些动员啊,调兵啊之类没有把握的建议,毫无办法
这是科技上的直接碾压,再英明神武的将军过来,也没办法啊
总不能让满清帝国的八旗兵,去打游击战争吧
没有了北京城,旗人的威望还能剩下多少
难道真的要逃亡老祖宗留下的东三省黑土地苟延残喘不成
417章 取而代之九
满清帝国能在地球历史上维系200多年,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谨慎心态有着紧密联系
别看满清帝国用几百万人统治几亿人的手段玩的6起,但他们自己却始终不相信自己能一直坐在几亿汉人头上统治
说白了,旗人高层的想法一直是,享受一天是一天,尽可能的延长享受的时间
就是这种危机意识的存在,满清帝国一直给自己预留着一条后路
这条后路就是被满清帝国强制封锁起来的东三省
当时称之为关外之地
满清帝国只在广大的关外之地留下了少量的驻防人员和一些旗人老少,与他们的包衣奴才。
禁止任何汉人甚至是关内满人前往关外定居
无论是满清帝国最鼎盛的时期,还是满清帝国战乱频繁,国家衰落,土地兼并严重,人口爆满的时候,关外之地都被满清牢牢的控制着,充当最后的避难所
在满清帝国高层的有志之士眼里,他们被汉人赶走似乎是非常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死也要保持关外之地的纯洁性,一旦哪一天旗人的统治在中华大地不稳,关外之地就是他们最后的退路
关外之地的黑土地,足以轻松养活数百万旗人子弟,有着足够的基本盘静等东方再起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满清的自留地最后没有被汉人打破,却成为了外国列强眼中的肥肉
实际上,当初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慈溪等人就有逃亡关外的打算,如果八国联军不打算停战,继续打下去的话,慈溪太后早晚要逃亡关外
不过,那时候关外不少地盘已经被沙俄拿下,所以慈溪等人的逃亡计划并不是很靠谱,这也是后来慈溪太后投降的干脆彻底的原因
当然,对现在的乾隆帝来说,退路还有很多,关外,蒙古,以及富饶的南方,都可以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巡游,恩,皇帝逃离首都不能叫战略性转移,要叫做巡游巡视,或者是狩猎
总之,绝对不能出现跟打仗字眼相关的词,皇家的面子很重要
乾隆帝可不是什么迂腐之人,在反复与众大臣乃至王爷心腹商讨过后,果断做出了抛弃北京城的预备计划
因为乾隆帝和大臣们,无论如何分析,都找不到打破汉军无敌神话的漏洞,因为汉军的武器已经将人海的战术意义无限降低,当然,这里指的是冷兵器人海
有着掷弹筒这种可以适应复杂地形的大杀器,清军依靠地利抵抗也变得困难无比,唯一的挣扎或许只是拖延时间罢了
因此,在天津城陷落后,满清帝国上层就出现了求和的声音,且这种声音并没有遭到乾隆帝的绝对压制
面对无解的敌人,只要是一个理智的统治者,都会想到割地赔款等屈辱求和的选项上
更何况,满清帝国一直将自己看作抢劫犯,中华大地只是他们的战利品,既然是战利品,只要条件允许的话,卖起来心里自然也好受一些
可惜,满清帝国暗地里派出的求和使者,只带回来了无条件投降的汉军通牒,要是满清帝国很彻底投降,赵杜天还是可以允许他们活下来,成为大汉帝国一员的,就好比那些生活在赵杜天独裁暴政下的白人子民一样
至少,待遇要比黑奴高出不少
只是,这个条件对满清帝国的高层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卖国割地赔款都没问题,唯独这个法统不能丢啊
赵杜天也没指望用一张纸劝降满清帝国,21世纪的伊拉克与美帝国主义战备差距那么大,还要挣扎着打一打呢,更何况是满清帝国
当面临生死抉择时,哪怕是输面极大的战争,弱势一方也必须硬着头皮打下去,打一打或许还能有希望,不打的话,那就什么都没了
好在,乾隆帝也算一个理智的君王,在天津城陷落后,彻底认清了清军与汉军的差距,直接将自己放在了弱势一方,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意义的,以空间换时间,以汉人换汉军的策略
说白了就是对整个满清帝国进行总动员,一点点消耗汉军的力量
汉军武器再强,开枪需要子弹吧,开炮需要炮弹吧,打仗可是一件十分耗费财力的事情,满清帝国高层相信,只要他们将汉军拖个几年,不说海外汉国会被拖垮,只要拖到那个赵杜天维持不下去战争,肯讲和就足够了
只要战争停止,乾隆帝绝对有那个魄力对武器体系进行升级,就好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满清帝国洋务运动一般,体制未必会变,但军工科技花再多钱也要架起来
当然,前提是满清帝国能挺过这一轮劫难
乾隆帝应付汉军的第一步就是,让北京城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作为满清帝国首都,政治意义不用多提,北京城的存在,可以让满清帝国更加充分的动员起汉人军队来
而北京城作为历朝古都,城防一再加固扩建,本身就是一个要塞类的城市,能不能守住先不提,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