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8 章(1 / 1)

崛起于帝国时代 吐槽是福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王起明就是在满城的将军府里接见了身份没有公开的广汉堂幕后龙头老大,也是最开始向天津地区渗透的特务处元老级人物代表

当王起明看到这位广汉堂的龙头老大脑瓜子后面还拖着一条猪尾巴时,神情顿时变得不悦起来,要知道,大汉军队在入城后,就倡导全民剪辫子这种代表着站队的宣传,不少不满于满清统治的汉人和投机分子,都在第一时间剪掉了辫子,成为了第一批拥护汉队的基层

广汉堂的龙头老大十几年风风雨雨走来,如何看不出王起明这个前线统帅的不悦

“小的后面还有任务在身,所以后面的辫子暂时不能剪掉,请将军大人海涵。”

广汉堂的龙头老大不卑不亢的解释道。

作为潜伏满清帝国十多年的特务处元老,本身是直接效命于赵杜天这个皇帝的,与王起明所在的6军体系分属俩个部门,特务处有配合6军的义务,但却不是6军的下属机构

因此,这位广汉堂的龙头哪怕面对的是上将军衔的王起明,也不用表现出下属的谦卑

特务处和锦衣卫由于在大汉帝国中的地位然,除了赵杜天外,对于其他帝国高官往往以平等身份对待,特务处和锦衣卫也是以汉国天子亲卫自居

王起明听后,眉头稍缓,他自然不会去询问特务处的命令,有需要告知的情报,特务处的人自然会主动前来禀报

比如说现在

“将军大人,我们特务处在绿营渗透多年,如果有我的人进入绿营战俘群中劝说,可以成功转化一些可靠的俘虏,协助大军管理地方治安”

这才是广汉堂的龙头老大来见王起明的原因

王起明自然不会拒绝特务处这个提议,不过他随后问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你也算是特务处在京津地区的老人了,我们大汉要对乡镇进行统治管理,该如何处理那些威望极大的士绅宗堂呢”

广汉堂的龙头老大微笑道:“这正是我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将军大人的兵马暂时不需要向乡镇渗透,暂时跟士绅虚与委蛇即可,根据皇帝陛下的指示,我们特务处自然有所行动,将军拿下北京城后,自然知晓结果”

415章 取而代之七

王起明目送广汉堂的龙头老大离去后,心里有些不太爽快,特务处的意思相当于彻底断了王起明利用地方乡镇力量的意图,只能依靠打下来的城市和掠夺来自官府满城的物资填补后勤

实际上,要是没有特务处的阻拦,王起明是打算让士兵清理乡镇中的士绅阶层的,在军队至上主义观念的王起明眼中,再根深蒂固的本地势力,在步枪大炮面前也是不堪一击,有人不配合,直接碾死便是,大汉帝国对南美洲,北美洲,乃至日本国的战争,不都是这么一路碾过来的么

可惜,这一次特务处是奉了赵杜天这个皇帝的命令,王起明不得不约束军队暂时放过那些士绅

王起明自然也明白自家皇帝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要保留一个完整的基层社会体系,让汉族人口最大可能的保留下来。

然而,王起明并不了解士绅阶级的力量有多少,因此对于特务处的行为自然有些不快,幸运的是,大汉帝力鼎盛,攻打满清帝国北京的战役,并不需要掠夺当地

其实,赵杜天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推翻满清帝国减少阻碍罢了。

士绅阶层确实武力值很弱,但一旦彻底将其放在了对立面上,将很可能引多米诺骨牌一般的连锁反应

历代中国能成事的帝王,都会对读书人这个阶层进行拉拢分化,不是因为读书人打仗厉害,而是因为读书人代表了广大的百姓基层的士绅宗堂

在中国古代世阀大家族垄断社会体系崩塌后,科举制度的兴起,创造出了一个更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士绅阶级

士绅阶级不再像以往的世阀家族那样,形成一个个体量巨大的利益共同体,而是成为了以科举为攀升途径的百姓与朝堂之间的关联体

普通百姓通过科举达起来,在家乡里成为举人老爷乃至进士大人,开枝散叶之下形成一个以血脉宗亲为主的当地宗族,周围的穷苦百姓为躲避朝廷繁重的赋税,纷纷开始依靠这些士绅大族,心甘情愿的成为他们的佃户

不错,佃户并不是后世里宣传的那样不如农奴,相对于朝廷施加在小民身上的沉重赋税,成为特权免税阶级的士绅宗室的佃户,起码能活的下去

的确,有的地主举人老爷是对佃户很不好,但这只是一些反例子,真正的书香世家,家族里拥有举人身份撑腰的士绅,并不会刻意剥削佃户那点钱粮

相反,不少士绅家族很注重在当地百姓眼中的名声

比官府更注重

原因很简单,官府只是为朝廷压迫奴役百姓的政府机构,但士绅却是与自己的家乡父老打交道

在古时候,同乡之情可是相当讲究的,如果一个人达后,当了大官,不照顾照顾自己家乡的话,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一旦这种不顾及同乡的名声传到上官乃至君王耳朵里,对仕途可是一个大大的黑点

天地君亲师中,天地君固然高大上,但对于百姓而言太过遥远,真正亲身看到的,只有亲和师,一个是亲属家眷,一个是授业恩师,那都是中国古代深受儒家思想荼毒的百姓精神寄托所在

亲眷家属这个是依靠血脉联系,无法掌控,但授业恩师却可以

所谓桃李满天下的大贤,连皇帝老儿都不敢对其下手,正是因为这个大贤的徒子徒孙太多,而且大部分都有出息有能耐,皇帝一旦无端制裁这个大贤,将会受到所有的徒子徒孙的怨恨,哪怕再功利的人,在儒家思想统治的社会里,也必须做出为老师出力的态度

这是做当时社会做人的根本

相当于后世里,甭管这人依靠什么能耐,只要有钱就受人尊敬一个道理,一个时代一个普世价值观

士绅阶层与朝堂之上的关联,依靠的就是这类师生关系维系的,看似很单薄,却深得人心

要说师为士绅与朝堂的联系,那么士绅与底层百姓的联系,就利益的多

简单来说就是宗室与佃户之间的利益纠葛

普通百姓家庭为躲避高昂的朝廷赋税,将自己的田产挂在本地的举人地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