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7 章(1 / 1)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是原翰林院侍读赵志皋,张新建就是原翰林院侍讲张位。

这两个人都是当年张居正丁忧时,与王锡爵一起冲到张居正家里大闹的两位翰林。当时众翰林逼宫,逼得张居正拿了刀子以自尽相威胁。

堂堂权相落到这个地步,也是很窝火的事。

那件事后,王锡爵以探亲守制为名,挂冠而去,既用实际行动打了张居正脸,也是避祸。

而赵志皋,张位他们就都被算账了。二人一起贬为同知,现在张居正挂了一年半,二人也只是调至南京任闲职。

尚宝司丞、太仆寺丞虽说是清流,但也只是正六品,与当初侍读,侍讲的风光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说这两位兄弟,与林延潮可是同病相怜,一并从翰林讲官,贬至同知。只是林延潮才贬了一年多,这两位兄弟已是被贬六七年了,至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京。

高淮点点头道:“是啊,虽说眼下圣心回转,但先生现在若回京大概,也只能如赵,张两位先生那样,先任尚宝丞,太仆寺丞,待过数年,大概就可以回翰林院。”

“但就算如此,也算是回到京师了,在陛下身边,如果稍有功劳,被陛下看在眼底,那么回翰林院也是迟早。”

尚宝丞,太仆寺丞这样的官职,在官场里被称为升转之阶。

因为名和权不可能一并给你。

当然任京官,确实比任地方官风光多了,这就是名。

就算是一名尚宝丞,整天在尚宝司里给皇帝用黄绸子抹他的宝玺也是一等风光。

因为这是一名人人向往之的京官。

林延潮默然,然后推开了窗户,冷冽的空气瞬间侵入屋中。

林延潮负手立在窗边望去,但见天空亮得有些迟,可依旧是亮起来,从正月起,以后每一天都会亮得更早。

而不知不觉间,院里的老树开始抽出了新芽。

“宫里最近有什么大事?”

高淮没料到林延潮为何突然问了这一句,先是讶异,然后低下头道:“宫里?宫里能有什么大事?”

林延潮转头看去,以审视的眼光看着高淮。

高淮吃不住当下,额上渗出冷汗来道:“我说,我说,恭妃与皇长子移居景阳宫!”

林延潮闻声愕然,心道果真还是如历史上一样,恭妃失去圣眷。

内廷里三宫六院,三宫指的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乾清宫为天子所居,皇后住坤宁宫

至于嫔妃住东六宫。

嫔妃是否得宠,一般是看居处离乾清宫远近而论。

东六宫里景阳宫位于东北角,距离乾清宫最远,也是紫禁城里最为冷清的宫殿。

皇长子与恭妃住在这个地方,颇有失宠嫌疑。

“眼下宫里得宠的是郑妃,郑妃现在虽还未诞下皇子,但恩宠早已十倍于恭妃了。恭妃看不过,她再如何能忍,在如何不与郑妃争,但她也不能不替皇长子争啊!”

“但哪知郑妃说了几句什么话,陛下就把恭妃连同皇长子一并移居至景阳宫。”

林延潮心道,不好,自己儿子当初与皇长子同日而诞,天子还说过要让自己儿子给皇长子当陪读的。

事后恭妃找到自己,恳请自己照顾皇长子。林延潮当然虽没有答允,但也是出了主意。

这一次自己回京,难保恭妃不会再次找上门来。

若是天子继续不喜欢恭妃,自己处于这两难之间,如何做人?

要知道皇后可能无法诞下皇嗣,那么皇长子将来继承大宝的可能性很高。

天子又不喜欢皇长子,会不会也要自己拿主意?

将来万一……这可是要丢乌纱帽的,甚至脑袋的事。

果真汤师爷没有骗自己,这京师现在已是凶险之地,自己实不易在这个时候去掺合。

于是林延潮道:“公公放心,我马上书信一封给陛下。但京师,我是暂时不会回去了!还有我劝你一句,你若是回宫,切记不要掺合进恭妃与郑妃之间的事,就算天子问你也一个字都不要提。”

高淮露出疑难的神色。

林延潮正色道:“怎么你已经站在谁的一边了?”

高淮连忙道:“这倒是不曾,只是……只是老祖宗他……”

林延潮道:“你说得是内相他?他支持恭妃?”

高淮叹了口气道:“我也劝了老祖宗他几次,但老祖宗说了,皇上可不喜欢恭妃,但不能不疼他的皇儿啊!他实在是看不过去啊!”

林延潮想起是张宏,不是高淮,心底松一口气。

高淮没事就好。

林延潮道:“此事你无论如何都不要管,对了,这一次你来河南宣旨后,安顿潞王之事后,就要回京了!文墨的事可有长进,你好歹也是进过内书堂。”

高淮摇头道:“文墨之事我不甚喜欢,我与先生一样喜欢事功。”

林延潮听了顿没好气,他离京前,一再叮嘱高淮多用功读书,努力争取进文书房。

在宦官里内书堂好比官员的进士出身,文书房好比翰林院。

凡宦官升司礼监者,一般必由文书房出任。

而能在司礼监里担任掌印,秉笔太监的宦官,有的人文章水平甚至不输给进士出身的官员。

但高淮这个样子,看来进文书房是没有戏了,实在是浪费了自己一番苦心。但你不爱读书也就算了,干嘛一定还要扯事功二个字,这不是打我的脸吗?

这时高淮道:“对了,这一次天子派陈矩替马玉,来办潞王就藩之事,他马上就要到了。你若有意,我可以帮你引荐!”

九百一十章 太仓王家

听高淮提及陈矩两个字,林延潮不由脚步一顿。

林延潮自穿越之后,虽说有过目不忘这个天赋,但是对穿越前的事,却并非能够过目不忘的。

比如穿越前,林延潮兴趣使然,看过明史,神宗实录,但是穿越后明史的内容却记得不多。

所以说林延潮要将整部明史背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否则明史,神宗实录在手,林延潮以后官场仕途,就好比看着攻略打游戏一般。

虽说不记得了,但林延潮近来读史,读书,涉猎典籍时,比如看到一个人名,有时会将这个人在明史上的事迹,竟偶尔给‘回忆’起来。

比如上一次,林延潮为了救张居正,提前让张敬修他们将自己以往给张家的投书都还回来,那就是林延潮突然记起自己看过明史时,严清传里那么一段记录。知道皇帝后抄家后,有乱翻大臣书信的习惯,所以未雨绸缪。

而现在高淮提及陈矩,却一下子令他记起这个人来了。

在明史里,这人可是日后的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行政、监察大权于一身的人物,比张鲸,高淮两个人加起来还要厉害。

若能得此人为政治盟友?

林延潮不由思量,当下道:“陈矩正在哪里?”

高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