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情况都没搞清楚,你就着急着抢班夺权,也太操切了。
林延潮见张宏奏对已合天子之意了,他也不愿再作发挥了。
林延潮起身奏道:“讲臣亦附张公公之见,再遣太医之余,也可派中官先安抚,元辅家人,另外此事惊动不小,不日元辅之病情,恐怕会惊动朝野,还请陛下暂令宫人封口。”
张宏听了赞许地看了林延潮一眼道:“林中允真心思细腻。”
小皇帝叹了口气道:“张先生此事,令朕一时慌了手脚,还好有几位卿家替朕分忧。既是如此,张宏你替朕往张府走一趟,再从太医院里选几个医术精湛一些的,告诉他们不管开什么药,就算是仙丹,朕也要替张先生求来。”
张宏称是。
最后小皇帝道了:“朕要往太后那走一趟。”
张宏领命告退,稍后林延潮也是起身离去。林延潮离开乾清宫时,但见小皇帝仍是一脸忧色。
林延潮出了乾清宫时,天边已有暮色。
身为穿越者,林延潮当然知道,从历史记载中,知道张居正这一次病情如何?
林延潮坐在马车里左右权衡了一下,立即取出笔纸墨匣来,仓促地写了一封字条,对陈济川吩咐道:“你持这纸条找府外的亲信,让他持纸条往申府上交给申九,让他交给我恩师,切记不要让任何人看见。”
陈济川称是一声,林延潮当下将纸条交给他,然后在一偏僻巷口将陈济川放下。
之后陈济川即揣着字条,消失在巷口。林延潮放下车帘,微微松了口气对展明道:“回府。”
“是。”
随即林延潮回至府中,对于伯等几个门房吩咐道:“几日后,会有不少人来府上见我,但不论是谁一律挡着。”
于伯道:“老爷,今日有一位临川的汤老爷拜见,老爷见还是不见?”
林延潮喜道:“此刻他在哪里?”
“正在门厅里候着。”
于是林延潮立即赶到门厅中。
汤显祖见林延潮正要俯身行礼,林延潮快着几步上前,托住汤显祖道:“义仍兄,你我乃至交,不必行此虚礼。”
汤显祖见林延潮对此待他也是感动道:“杭州时状元公赠序一别,汤某得君期许,在家发奋读书,以求明年春闱,科第登名。到了月前见状元公手书,说有事托付汤某,汤某听了就立即赶来了。”
林延潮听了不由点点头,汤显祖接到自己书信时,从筹谋,动身,再加上杭州至北京的路程,不到一个月即是赶到,足见他对自己情谊。
林延潮笑着道:“先不忙在此细说,让我为兄接风洗尘。”
说完林延潮设下家宴请汤显祖,二人互道别来之情。
林延潮得知汤显祖之前家里失火,以致家道中落,靠着书稿收入与好友接济生活。这一次来京见林延潮还是借钱而来。
林延潮闻言顺势道:“义仍兄,我请你来京是因我办了一报房,请你来执笔。”
汤显祖闻言问道:“莫非是事功刊吗?我来时曾在通州,见不少学子讨论,风评甚好。只是事功刊重于经学,杂评,汤某不长于此道。”
林延潮心道,科举考得还不是经学吗?说自己对经学不擅,托词而已。林延潮也知事功刊一出后,认同事功学的是倍加赞誉,不认同事功学的则是视为洪水猛兽,惑乱人心之学。
而汤显祖师从罗洪芳,是颜钧,王艮心学的一支。
林学的行而后学,与颜钧的学问在日用之用,相互冲突。汤显祖不愿为事功刊执笔,也是不想陷入学术的争议之中。
林延潮笑着道:“义仍自谦了,不过我让义仍入京,不是为了在事功刊执笔,而是正在筹措中的燕京时报。”
“燕京时报?”汤显祖对这个词很新鲜。
林延潮点点头道:“正是,燕京时报有数版,有时政,时事杂评,也有诗词,经学,文章,另外还有小说连载。”
“何为小说连载?”汤显祖好奇地问道。
林延潮笑着道:“就犹如戏曲一出,或者是民间话本一章,此小说每章载于报中,若是文章写得好,读者会想看下一章,如此就买得报纸了。”
汤显祖有些意动道:“这可是听来新鲜,只是汤某对戏剧还算略有所长,但小说一道不知可否。”
林延潮听了不由一笑,戏剧可是比小说更难的。戏剧都能掌握,又何况小说,汤显祖又不逊色于文采。
林延潮笑道:“我对你有信心。”
汤显祖听林延潮细说,心想自己在燕京时报上载诗词,文章,对自己扬名也算大有好处。
另外还能得一笔稿酬,供他开支,支撑到明年春闱,还有就是写小说,戏曲之事,本就是他的爱好。
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六百六十七章 众人来助
对于汤显祖而言,写小说虽有此三好,但也有一不美之处,就是读书人写小说,被时人认为是低俗之事,不登大雅之堂。如蒲松龄写聊斋时,就被昔日的同案,好友一路不解,质疑,嘲笑下来。
但汤显祖感念林延潮的赏识之恩,仍是一口应承下来道:“既是如此,汤某先试一试。”
林延潮见汤显祖答允,十分欣然,不知他是否有了牡丹亭的初稿,若是有这经典压卷,那么自己的燕京时报是不火也难啊。
林延潮问道:“义仍马上应承,胸中可有初稿?”
汤显祖点点头道:“确实一篇,数年前寓居京师,汤某读书之余,闲暇无事,读唐人传奇霍小玉传,于是一时手痒改写一戏剧。”
林延潮微微有几分惋惜,不是牡丹亭啊,但霍小玉又是哪一篇?霍小玉传自己自然是读过,讲得是才子佳人,最后才子负心,佳人含冤而逝的事。
不过这个结局太虐了,连载完会毒走不少自己报纸的读者的,这适合青路线,不适合商业性质的报纸。
于是林延潮建议道:“汤兄,余亦读过霍小玉传,读后心底不忿,喜小玉之痴心,恨李益之负心。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矣,现实既是如此,何不在小说中,给世人一个美好的念想。”
汤显祖听了不由大喜道:“宗海与我真不谋而合,我也以为此结局不好,唐人小说,佳人之忠贞是不错,但才子怎多是负心汉?此太抹黑我读书人了。”
“故而宗海你放心,其中二人虽有波折,但结局时一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林延潮听了放下心来心道,这就好了。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称东西方两大戏剧大师。
但林延潮想起莎士比亚的四大杯具,实在部部属于\'致郁系\'系经典,看完后把你虐到不要不要的。
相较下,还是汤显祖厚道多了,简直是良心作者。
哪知汤显祖话锋一转:“没料到宗海与我一般喜好无二,难怪你我二人如此意气相投,说起虐心,你们闽地有一白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