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7 章(1 / 1)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是。

袁宏道听了不由露出得意之色,看了林延潮一眼,那分明是道,你看我说得不错吧,复古之流已是不兴盛了。

林延潮心道,是啊,小品文崇尚闲适写意,那等模仿古人的骈文看似绮丽,但大家眼底,越来越如同抠字眼写就一般。

下面陈知县又是读了陈继儒,王衡,董其昌,袁宏道的文章。

到了这里,陆翁方才露出了些许欣慰之色。

众人心道,果真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这几人都是吴中出类拔萃的才子,难怪他们的文章能得陆翁青眼。

陈知县笑着道:“看来此次文会魁首不出这几篇之内了,袁中郎还是逊了几分。“

陆翁点点头道:“其实袁中郎这篇也是不错了,少了火候,再锤炼一番,可成大器。“

袁宏道听了大喜,当下拜道:“多谢陆翁。“

陈知县然后向陆翁问道:“以陆翁看,三人的文章谁能分个高下?“

陆翁听了摇头道:“难,难。“

陈知县笑着问道:“莫非是三人不分伯仲,陆翁觉得难以评高下?“

但见陆翁抚着胸前的白须道:“非也,只是感叹国朝文章垂世百年,连王凤州都不再拘泥于复古之见,可见此路已是走到尽头,眼下已是到了求新求变之际,百年一革之局,到了而今,若不能再进一步,我等又唯有退回去了,等于走了回头路了。“

说到这里,陆翁看向手中的几篇文章。

众士子瞬间都是读懂了陆翁话里的意思,这三人文章虽好,但格式上没有新意,还是在重复古人的路数上。

众士子都感受到陆翁胸中之情,画舫里的气氛顿时有些凝重。

就在这时,就听陈知县突然一笑道:“陆翁,又发千年之忧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当今文坛自王凤州后,难道没有出类拔萃之人吗?我看不说当今天下,就是此船内,也可有继往开来之人。“

陈知县这话说得,众士子们是又羞愧,又是欣喜。

陈知县这么说,是说船中有人,可继承王世贞衣钵,领袖当今文坛的。这个梦大家想想也就可以了,若真的以此自居,恐怕会被天下人笑话。

陆翁闻言笑而不语,这意思就是反对了。

陈知县见船中无人信他的话,不由露出神秘的微笑。

此刻众人文章都已差不多已是点评完了,只余最后一篇,于是陈知县将最后一篇抽出,放在眼前。

白纸???

陈知县瞬间是懵了,这,这,此人交白纸为何?

不对,此人才冠当世,不可能写不出文章来了,此举必有深意。

莫非他是借这白纸说文章之道,不错啊,文章之道,至简亦是至繁,岂不闻大英牺牲,大象无形,大巧不工,大方无隅。

他是借白纸告诉陆翁,真正的文章之道,并非崇古,也非在求变,更不是在出新,而在于至简至要。

原来如此,这就是大辩不言啊。

陈知县一瞬间脑补了无数。

“县尊?“

陈知县环顾左右,却见别人都看着自己拿着一张白纸发呆的样子。

“又或许我是认错人?“

陈知县心底如此想着,拿着文章问道:“这白纸何人所作?“

此言一出,华传芳露出了讥讽之色。

片刻后,一名坐在墙角的士子拱手施礼道:“是在下写的。“

陈知县问道:“为何一张白纸交来?“

“因为没给墨。“

陈知县听了差点跌坐在地,什么大英牺牲狗屁。

陈知县顿有些着恼问道:“这是为何?“

这时华传芳起身道:“回县尊的话,是我的主意,此人冒充侯官生员,招摇撞骗,混进文会中,却被我揭破。我本希望他有羞耻之心,自行离开,哪知此人厚颜留下,赖在此出名,故而我才不给墨。“

陈知县斥道:“岂有此理,我等又不是眼瞎,文章好坏看不出吗?你如此做,实是心胸狭隘,不容他人有出头余地。“

华传芳被陈知县训斥心底大怒。不过他家颇有资财,一个钱塘知县,也不是真惧。

于是华传芳道:“文会中都是名士,岂可鱼目当作珍珠,再说我也是只欲他不打扰县尊和陆翁罢了。既是县尊不信,不让当堂一试,看看他的才华是否能为一名生员。“

华传芳这话也是令陈知县一呛,不过陈知县细想,也是生怕自己认错人了,故而不敢确认。

于是陈知县向林延潮问道:“你。。阁下,可是侯官生员?“

林延潮道:“确乃侯官生员。“

“胡说,若你真是生员,那么周先生,怎么没见过你?“华传芳质问道。

林延潮听了道:“我曾是侯官生员,但现已不是了。“

听了林延潮这话,众人都是恍然,除去生员身份,要么是考中了举人,或入国子监,要么就是学业不合格或者是犯了什么错误,被督学罢了生员身份。

这对于一名秀才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不过此人虽曾是生员,但现在继续用生员身份,却是他的不对了。

却见陈知县却了笑着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

华传芳却是冷笑两声道:“真无耻之尤。“

这时陆翁道:“若是有墨给你,你可当堂写出文章来?“

林延潮道:“可以。“

陈知县立即道:“既是如此,我给你笔墨,当堂写一篇来。“

林延潮听了笑了笑道:“古人有云,读其文如闻其声,闻其声如睹其人。眼下在下在此,就不必那么麻烦,索性直念给大家听好了。“

陈知县惊喜道:“状。。不,阁下不用打草稿?“

“在下作文章,从来都是落笔之后,不易一字!“

不易一字,好大口气!

众士子都是震动了,不易一字,那不是说写出来的都是登峰造极了,不用改了。

董其昌与陈继儒低声地道:“宗海太狂妄了。“

陈继儒笑着:“不是狂妄,是狂捐,宁为狂捐,不为乡愿。“

陈知县笑着道:“那阁下就念来,本官洗耳恭听。“

众士子们听了也不服气,也是露出认真的神色,一会挑林延潮文章的毛病。

但见林延潮道:“此文乃是前几日与袁中郎一并共游西湖所得。。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林延潮一边念,众人一边听。

众人乍听来这文章,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仿佛在叙事,说一人的游记。但偏偏如此情真语直的文章,能从这一字一句里听出作者雀跃的心情。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听到这里,林延潮这寥寥几句,却是语浅情深。

“。。。。余游西湖始此。晚同中郎渡净寺,觅其兄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陈眉公帖,眉公同学王蘅芜至,湖光山色,一时凑集。“

众人听完这文章,良久不语,文章听来平平无奇,就是老妪也是能听得懂。

但听过之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