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8 章(1 / 1)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闻言点了点头突道:“听闻沈阁老有一子极有才华,为朝野公认进士及第不成话下,此事可有?”

沈一贯一愣然后道:“林阁老说得是吾儿鸿泰吧,确实有几分才华。”

林延潮道:“那他现在何处?”

沈一贯惋惜道:“他千里从浙江至京师要赴会试。但吾鉴于当年张蒲州,申吴县其子中式,被魏,李弹劾前车之鉴,于是不准他参加会试,为了此事…小事一桩不意入宗海之耳。”

林延潮道:“沈阁老,父子情重,人伦事大,不如让令郎参加,若朝野有人议论,我来担之。”

“此事不敢承林阁老之情。”

林延潮见沈一贯虽是拒绝,但神色有几分意动。

但见林延潮道:“沈阁老我知你之情操,但这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何况这阁外之人看我们似不和,但你我都知,和则必去一人,唯有不和则可两自相安。但是咱们私下间大可不必如此。”

沈一贯面上点了点头。

数日后,张位重新复出。

但不久张位遭御史刘道亨弹劾,历数张位数十条大罪。

此事起因在南京工部主事赵学仕,因为牟取私利被侍郎周思敬弹劾,吏部准备将他贬至边关。

这赵学仕是谁,大学士志皋族弟,他被坐事议调如何能忍。

赵志皋致信张位,并言自己致仕在即,在朝中人微言轻,各部官员都不把他放在眼底,所以请他帮忙。

张位也是为了赵志皋早些离去,于是写信给吏部文选郎唐伯元让他手下留情。

哪知唐伯元根本不买张位的面子,还举出赵学仕在南京种种不堪之举。

张位闻此大怒,当即出手将唐伯元贬为饶州通判。

此事一出捅了马蜂窝。

给事中刘道亨仗义执言出面弹劾张位数十大罪,张位被弹劾后,向天子辞官。天子为了挽留张位将刘道亨罢官。

而赵学仕也免去从重处罚,仅仅是让家仆代为受过。

此事一出,不少官员义愤填膺。

当时户部尚书张养蒙、邓光祚、洪其道、程绍、白所知、薛亨等官员去文渊阁请罢免赵学仕,恢复唐伯元的官职。

张位知道这些人曾与孙丕扬,吕坤交好,在朝中都属于清流,出了名的反对内阁。

事后御史朱吾弼弹劾吏部侍郎赵参鲁包庇赵学仕,给事中戴士衡又弹劾文选郎白所知赃私。

这时吏部尚书蔡国珍终于坐不住,他出任吏部尚书虽为张位所推举,但现在先是文选司郎中唐伯元被弹劾,现在连吏部侍郎赵参鲁,新任文选司郎中白所知也被弹劾,他如何能坐视不理。

于是他上疏天子将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请求将他罢免。

天子如蔡国珍所愿将他罢免,又以结党的罪名罢了吏部二十二名官。

若说之前陈有年,孙丕扬等也罢了,但蔡国珍是个老好人,却也不容于张位,再加上被罢二十二名官员,满朝上下对张位骂声一片,言其招权示威,将所有过错都归于张位一人。

此刻张位宅中景象可谓一片惨淡。

礼部侍郎刘楚先、右都御史徐作、右庶子刘应秋、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等坐于下首。

但见张位负手叹道:“我在京中二十年,早已灰心,京师乃天子脚下,却不见盛世气象,这叫号冻殍者却充满天街。”

“朝廷设蜡烛,幡杆二寺给予救济又如何?但所养贫人不及万一,以往许阁老每次上朝都载钱装车,遇到乞丐撒之遍给,京中百姓竟传为美谈。观一叶知秋,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我大明究竟还能有多少年的气数。”

刘楚先道:“次辅不必如此,眼下蔡太宰已去,已不敢再有大臣质疑。”

张位摇了摇头道:“满朝议论我自不放在眼底,怎奈天子步步相逼。朝鲜铸银币之事,天子非用六银四铜,此刻本辅再是不许,则上下不容了。”

“眼下如之奈何?”张位看向众人。

众人都是不语。

其实张位明白,自己肯在此事上向天子稍稍退让一步,是可以继续为次辅的。但也只是暂时,满朝官员已对张位十分不满,颇于清议舆论,他唯有如王锡爵那般离开,否则必然身败名裂。

但见张位转身道:“今日局面已没有一个全身而退的办法。但君子绝交,恶言不出。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众人惊道:“次辅何意?”

张位正色道:“眼下唯有册立皇长子为太子,方可扭转士心民心,也可保我子孙退路,若一旦天子不御准,唯有兵行险招!吾此计出自樊,戴二位。”

但见戴士衡,樊玉衡对视一眼,一并言道:“难道次辅非要用此下策吗?”

张位毅然点了点头。

两日后,知县樊玉衡上疏,陛下既爱郑贵妃,当打算好妥善处之。

当今天下无不以册立之稽归过郑贵妃,而陛下明知如此,又成其过。陛下将来何以托贵妃于天下?由元子而观陛下不慈,由贵妃而观陛下则不智,无一可者。

愿陛下早定大计,册立、冠婚诸典次第举行,使天下臣民认为元子之安为贵妃功,岂不并受其福,享令名无穷哉。

此疏一上,天子大怒欲杀樊玉衡。

张位,林延潮,沈一贯三位内阁大学士一并求情,樊玉衡这才幸免。

而又过了一段日子,一位自名为燕山朱东吉的人为吕坤之前所伤的《闺范图说》写了一篇跋文,名字叫《忧危竑议》,然后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广为流传。

而此文一出,后被名为妖书。

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见

万历二十六年会试。

这一科可谓名士云集,不仅有学功书院的周如磐,曹学佺等名儒,还有如温体仁,侯执蒲,熊廷弼,袁世振,亓诗教,官应震等等当今名士。

至于同考官中也都是翁正春,史继偕,周如砥,顾天峻,汤宾尹等朝中公认的饱学鸿胪之辈。

其中东阁大学士林延潮作为正主考,当然若林延潮不曾入阁,沈一贯会是这一科主考官,但林延潮先至一步,沈一贯即要等到下一科了。

但往往就是这一步之差,在官场上就是一辈子的事。

至于副主考则是翰林学士曾朝节。

曾朝节乃万历五年的探花,且是湖广人,当初张居正遭到清算后,满朝楚籍大臣都被牵连,唯独曾朝节无事。

那因为曾朝节对变法持反对之见。

现在曾朝节执掌翰林院,还被提为会试副主考,这都是沈一贯提议的,用意就是制衡林延潮。

张位不在阁这一段日子,官场上风传三辅林延潮与四辅沈一贯二人矛盾闹得颇大,故而天子不得不请张位重新回阁视事。

二人闹得不和,但沈一贯的儿子沈鸿泰却参加了这一次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