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提出改贡道的机会也没有,直接被骂得狗血淋头。
石星在廷议上疾呼:“朝鲜残破,军饷难继,如何是好!”
尽管石星这么说,但却没有人理会。
而这时候林延潮已将经略行辕从车辇馆移至王京,他已听说石星被打脸之事。
林延潮笑着将书信给于仕廉,刘黄裳二人过目道:“石大司马真是有心了,此事若是由我提出,眼下在朝堂为千夫所指的就是我而并非石大司马,你说我是不是要好好谢过他呢?”
石星没安好心,但确实给自己吸引了一波火力。
刘黄裳道:“是啊,石大司马之事可见,朝中于封贡事自有舆论,此中可以让我们腾挪余地实在很小!”
林延潮点点头道:“不错,事事从道理出发,那要人来干什么?又事什么功?”
“理就是适宜,而不是不可变的。我等以往读史书,前辈常提点我们不知来,视诸往,当古为今鉴,这话其实不对。常说千古无同局,平日可以看棋谱,但怎有照着棋谱下棋的道理。中国与倭国断交数百年,这封贡事又怎能照用朝鲜越南的例子?”
听了林延潮的话,刘黄裳,于仕廉都露出了佩服之色一并道:“经略大人高见!”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现在说高见还太早了,你们也知道在朝廷内言官掌握着舆论,但不击败倭国又何谈威服二字,如何能平衡左右,实在是两难啊。”
“难怪从古至今议和之人都要被骂,不是没道理的。”
刘黄裳,于仕廉也是面露难色。
于仕廉道:“老师以我观之倭人最要紧的一是和亲,二是割汉江以南之地,三才是封贡。两国议和之事,显然不可能达成。两边必然再起兵戈!”
林延潮点了点头道:“言之有理。”
正在林延潮说话的时候,门外禀告道:“朝鲜接洽使李元翼求见!”
林延潮听后道:“请接洽使进来。”
李元翼一入内即跪下道:“求求经略大人发兵救救晋州吧!”
“哦,怎么回事?”
李元翼如实道出。
原来自明军渡过汉江后,林延潮让李如松放缓追击,此事令柳成龙等有所不满。
之前幸州之战中取得大捷后,令朝鲜上下有些信心膨胀,认为就算没有明军的帮助,朝鲜军队也能够收复国土。
而正在这时候丰臣秀吉为了逼迫明军达成议和协议,也是为了报第一次晋州城之战的大仇,下令加藤清正,黑田长政部率九万倭军攻打晋州城。
朝鲜认为可以一战,于是由幸州之战打出名气的权栗担任主帅,率领朝鲜军队对晋州城进行增援。
结果守城战和进攻战完全是两回事,权栗率领的朝鲜军队与倭军稍一交锋,就被打得大败。
因此权栗惨败后,李元翼来向林延潮求援,恳请林延潮发兵救晋州城。
林延潮听说朝鲜军大败不由摇头,刘黄裳在旁低声道:“我们刚与倭人达成和议,现在出兵就是破坏规矩啊。”
于仕廉亦道:“是啊,当初和议是两边息兵,但没有朝鲜在列,倭军攻打朝鲜,不算破坏和议。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派使者责令倭寇不可进攻晋州城!”
林延潮点了点头,向李元翼问:“晋州城里有多少人马?”
李元翼道:“江华岛的义兵将金千镒最先率领三百义兵赴援,庆尚道右兵使崔庆会五百人;忠清道兵使黄进七百人,副将张润三百人;义兵复仇将高从厚四百人,以及金海府使李宗仁等等,加上晋州府使徐礼元自募人马,约计八千人,另外城中还有六万百姓愿与晋州共存亡!”
林延潮闻言不由叹息,明知九万倭军来犯,在朝鲜主力被击败,外援断绝之际,朝鲜这些义军与地方鱼腩部队仍是先后抵至晋州守城!
而历史上晋州城坚守了七日被攻破,然后这八千人马与六万城中百姓,被倭军屠杀得一个不剩。
李元翼此刻已是泣不成声,拜服在地道:“还请经略大人伸以援手,救救城中百姓吧!”
林延潮闻言负手踱步了一阵对左右道:“立即请李提督来此议事!”
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林延潮先命李元翼在一旁休息。
然后林延潮与李如松,陈行贵,于仕廉,刘黄裳在行辕之中会谈。
这时候王京早已被倭军烧成了一片白地,倭军在退出王京之前,又屠杀了数万朝鲜百姓。
而李如松自渡过汉江追击倭军后,出现了一定粮草补给不足,而这时候林延潮与玄苏达成停火协定,李如松也是率两万明军主力返回王京就食。
听闻有九万倭军围攻晋州城之事,于仕廉,刘黄裳都觉得倭军兵力有些多。
但李如松却出言道:“吾观破倭寇不难,一倭寇围攻于坚城城下,锐气必挫。二我军皆精锐之师,两万人马可抵十万倭军。三刘綎部五千人马正驻星州随时可以驰援晋城,而晋州附近也有朝鲜退下的人马,虽为败军,但好歹也聊胜于无。故而倭军虽众,吾不惧矣。”
听李如松这么说,刘黄裳有些迟疑,欲言又止。
而这时林延潮道:“既是有提督这句话,那我们就速速进兵晋州!”
于是李如松立即回营整顿兵马,而林延潮也准备随大军出征,同时他还书信于刘綎让他派信使前往晋州城,与倭将交涉,让他们立即退兵。
就在王京的两万明军要出动时,这边突然来了圣旨。
传旨之人乃辽东都司张三畏,他来林延潮这传达朝廷旨意。
圣旨上大意云是要问罪于朝鲜国王,责他守国不利之事。
同时还言倭寇已知敬畏,有降伏归顺之心,让林延潮暂时罢兵,不许开衅。圣旨上还说,朝鲜王还都于王京,整兵自守,我各镇兵马久疲于海外,除少留锐师,以为声援,其余以次撤归。
听了圣旨后,左右都色变。张三畏见众人神色有异,不由问道:“经略大人,此事可有不妥?”
林延潮点头道:“九万余倭军正围攻晋州城,此城在存亡旦夕之间,吾正要率师救援!”
张三畏闻言欲言又止,眼下臣权重,他虽是来传旨,但在经略面前不敢出声。
林延潮温言道:“中使先休息一二,本部稍后再与你说话。”
“是。”张三畏不敢出声质疑,立即退下。
张三畏走后,于仕廉忍不住道:“恩师,这都要出兵了,这突然来了圣旨不许开衅如何是好?”
林延潮道:“这必是石东明拿得主意。”
“石大司马?”
林延潮点点头,他虽身在朝鲜,但朝中的故旧学生一直与他有书信往来,所以对朝堂上的动向可谓一清二楚。
石星是要打定议和的主意了。
之前石星主战,认为从战略地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