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6 章(1 / 1)

吴策 捞面馒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愿,怕是三日之内,吾东吴数万大军便会兵围此处。”

“汝是在威胁本王?”蹋顿双眉凝在一起,杀机四射。

“大王可知山越、可知交州蛮越,亦可知南蛮诸部乎?”管宁指着南边,“顺从吴王者,归顺汉室者,可得方才吾献于大王之策中的丰衣足食,可若是与东吴为敌,便是与整个汉室为敌,一路收复整个南疆,死在吴军刀下那一二十万蛮越之民,便是乌桓他日的下场。”

“放肆。”话音刚落,帐内一众头领纷纷拔出了腰间的宝刀。

“住手。”蹋顿爆喝一声,将他们制止下来,有几把刀刃都险些落到了管宁身上,可他不闪不避,就这么站在帐内,似笑非笑地看着蹋顿。

“先生,曹操大军十五万,若吾与张辽攻打辽东,那陆逊可能坚守右北平数月乎?”

闻言,管宁哈哈大笑:“曹操兵马虽勇,但调度十五万大军,至少需北上三十余万之众,他如何调拨这么多粮草?更何况他还要防范孙权、刘备,不出三月,若他不能攻下右北平,势必会撤兵,到时,便是攻取辽西郡的战机。”

蹋顿松了口气,让他暂时以静制动,旁观战场形势,不让他部下的儿郎去送死,此举在他看来,倒是妥当。

“先生,依吾看来,辽东之战如此重大,为何吴王不派兵自黄河入海口、青州、徐州之地一同出兵,胁迫曹操撤兵?”

管宁微微摇头,“如今天下形势乃是吾东吴一家独大,倘若吴王于青、徐之地出兵,只怕刘备便会出兵荆州,孙权则兵临汉中,到时又是一场大战,天下百姓又将生灵涂炭矣。”

“吾闻高句丽王伯固起兵三万攻入玄菟郡,可那公孙度麾下兵强马壮,只怕伯固撑不了几时。”

管宁笑而不语,正待此时,帐外快步呈来一封战报。

“报……禀报大王,辽西急报,辽东太守公孙度前日于前线征战之时吐血,如今已卧病在榻,辽西太守公孙康现已率军回师辽东,接管玄菟郡前线大军。”

“当真?”蹋顿猛地站起身来,大步上前,伸手接过战报之后仔细打量一番,目光炙热地看向管宁,“先生,汝临行前,怕已是得了辽东急报了罢。”

管宁一手抚须,“吴王能匡扶汉室,征讨天下,其麾下吴卫,可谓功不可没。”

也正在这时,一名军士快步走入帐内,“先生,辽东都督急报。”

管宁看了一眼有些热切关注的蹋顿,头也不回,背对着军士道:“念。”

“幼安先生,曹操发兵五万,以于禁、许褚为先锋,直取右北平南部沿岸,欲切断吾军与水师联系,还请先生立即敦促乌桓王蹋顿出兵,趁公孙康回师辽东之际,即刻出兵,攻下辽西郡。”

“此时曹操大军来袭。”蹋顿在帐内来回踱步,“公孙康所部两万,他回返玄菟郡,势必会携带其部五千精骑,留守辽西诸县的兵马不过万余,吾即刻纠集两万铁骑奔袭,只怕十日之内便可攻下辽西全郡。”

“大王,这信中还有一封密函,信上所言,倘若大王愿出兵突袭辽西郡,攻下此郡之后,日后吴王会以幽州一县赠予大王为封地。”

“一县?幽州一县为封地?”蹋顿瞪大了双眼,这是何等殊荣,即便是匈奴、鲜卑诸部只怕也没有辖制汉人一县为封地的时候吧,即便有,那么也是强占汉土,后来大多都被夺回,而如此吴王刘奇竟是要上表天子为他封赏一县。

不得不说,蹋顿有些动心了。

公孙度病重,公孙康本就不被他放在眼里,若是他突然率军突袭辽西郡,当有九成胜算,唯一顾虑的便是公孙康率铁骑回援,可他来回至少也得十余日,只怕那时东吴第二批援军已至,到时有徐州都督张辽……想起张辽,蹋顿松了口气,他对这家伙莫名有些信心。

“干了。”犹豫再三,他猛地一拍长案,应承下来。

“恭贺乌桓侯。”管宁面色一喜,此行他算是功德圆满矣,这个人情也就还清了。

蹋顿开始点清兵马,此外,已派兵将曹操使臣放归,又命人围住了苏仆延的帐篷。

在管宁临行前,他亲自将其送到营门处。

“先生,这临行前,吾还有一事不解。”

“乌桓侯请问。”

“先生婉拒数任刺史征召,为何如今愿为东吴出使?”

管宁抚须轻笑:“却是吴王送吾藏书一千卷,又以一本《诗经注解》相赠,老夫不得已而为之啊。更何况,吴王与那些屠夫不同,心中却有大仁大义,亦有良善。”

蹋顿哑然失笑,这等文人,不为金帛而折腰,亦不攀附权贵,未曾想,竟然会为了一千卷书而听命于吴王刘奇。

“那先生以为,吴王与北地那些诸侯何异?”

沉默了顷刻,管宁突然开口道:“荀彧为曹操称王而不寝不食两日,而吴王乃天子亲封,他亦是宗室之王。胜过那无诏而王之刘玄德十倍,百倍尔。”

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略辽东诸岛

管宁一路被吴卫送至秦皇岛坐船出海,辽西即将饱受战火,他此刻也不必回返居所。

而他对吴王刘奇更是有几分好奇。

当他行船至海上之际,已经听闻乌桓王蹋顿星夜以两万精骑,连破阳乐、徒河、宾徒登城,兵临昌黎城下。

十日之后,他抵达了茫茫大海之上一片郁郁葱葱的群岛之间,在一座较大的长山岛上,他见到了穿着短衫,脚下穿着一双木制凉鞋,便是脚背和十根脚趾都露在外面。

“如此新奇的装扮,不愧是天公抖擞间为皇室降下的万里驹。”管宁心中感叹,便听到来人已经带笑上前。

“吾曾从康成公口中听闻,北有一龙隐于幽州,其才可胜吾,今日能见到幼安先生,当真是三生有幸。”

“吴王过誉矣,老夫今日亦是初见吴王,不过汝吾书信往来间,老夫已于信中一睹吴王真性情,未曾想今日一见,吴王风采更胜一筹,老夫生平亦见过不少诸侯,便是那大将军袁绍亦曾见过,此人与吴王相比,却是差之万里。”没有谁不喜欢听好话,便是管宁这等大儒,亦是如此。

“先生请。”

“吴王请。”

刘奇一手拉着管宁的手臂,以示热情和厚待,一路将其带到竹屋之内,方才和他先后落座案后。

“听闻吴王有一桌椅,如今却已传入北地,只可惜吾幽州地处偏远且贫寒,老夫苦求多时而未得,今日在这岛上,却也未见此物。”

刘奇闻言大笑:“先生且看着竹屋,岛上四面近海,海风、海浪,朝暮不歇,这湿寒之气可是甚重,吾等年轻不察,若是年迈之际,怕是整日风寒湿痛难忍。”

“这风寒湿痛与这竹屋有何关系?”对于东吴有神医张仲景之事,他管宁虽不曾远游,但天下事那些故旧来信时亦曾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