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9 章(1 / 1)

吴策 捞面馒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开口。

“今荆州刘琮蔡氏,篡夺州牧之权,秘不发丧,驱逐其兄刘琦公子,于襄阳城中残害忠良,吴侯得天子诏令,节制徐州、扬州、荆州、交州四州之地,同为汉室宗亲,当扫宗室之奸逆,今举大军十万,北山讨伐蔡氏母子,尔等身为荆州之民,有自愿者,可应为民夫前往前线,自有田亩、新钱作为犒赏,各郡士族豪族,若有心捐钱粮者,可以此换献爵银牌,得军功爵。”

话音刚落,众人起身,但街道间已是议论嘈杂。

“军功爵?桓纂公子,吾等豪族出身,当真亦能得军功爵?吾等家中虽有余粮,可要捐上多少,才能得享爵位?吾等家中子侄,又是否能凭此爵位,前往军中任职?”

“对啊,桓纂公子不若再与吾等分说罢。”

一时间,群情起哄。

“都闭嘴。”军侯冷冷地瞪了一眼眼前的人群,他回眸笑着看了一眼桓纂,“桓纂公子,便与他们说说罢。”

桓纂微微颔首,面向众人,“这告示上说得明明白白,尔等无论出身,便是这街边乞讨之人,若能捐上一石,亦可享公士爵,只是,这五百赏钱,却是免了。”

“至于尔等家中子侄是否能袭爵于军中直接任职,吾江东军中,若无战场斩首之功,焉能任什长、任都伯、任军侯?”桓纂笑着看了一眼身侧的军侯,“便是吾身边这位胡军侯,亦是身经十余战的百战勇士,不过,尔等死后,子侄若愿从军、出仕,立下功勋,这爵位却是提升得比常人快上少许。”

“至于捐多少钱粮?”桓纂指着身后的告示,“凡一石以下,可以钱粮换太守府、县衙之地新钱和海产生鲜,捐粮一石以上,即可得公士爵,捐粮十石,则可得上造爵,捐粮一百石,则可为簪袅,赏赐献爵银符,捐粮五百石,则可为不更,若想为士大夫,便捐粮一千石,还可得赏赐献爵银牌,光宗耀祖。”

一时间,街道中不少豪族士人纷纷意动。

“听闻那赏赐的献爵银牌,乃是江东吴侯府并不外传的银饰。”

“汝等莫非不知,此前将军府下达谕令,便是将那豫章银矿作坊打造的银牌分为吾等。”

“快说说,五等如何划分。”

“这第五等,便是献爵银符,吾表兄阿姊外嫁豫章宜春,他叔父的侄儿早已分家,原本只分得一间茅屋和二十亩田,但去岁丰收,家中却有数十石粮食,今春竟是将家中新钱也换了粮食,凑足一百石捐献,便得了簪袅爵,如今腰上系着丝带,又投身行伍,听闻不过是追随原豫章步太守押运粮草兵马北上,上月回返之时,便已成了都伯,以他簪袅之爵,若是再立新功,怕是立即便会成为军侯。”

“嘶……未曾想,这军功爵还当真可以加快升迁。”

“不过此人亦是幸运,吾江东虽新得荆州数郡,前方仍有战事,此刻押运粮草北上,旦有闪失,怕是悔之晚矣。”

“哈哈,汝且多虑矣,吾等只求为屯田军士,又不为北上与敌军厮杀之悍卒,岂有兵祸?况且那荆州刘备麾下两千白毦兵精骑俱已在房陵全没,焉能派兵出城,偷袭吾军粮道?”

有着人群中真人真事,一时间,不少豪族心中便有些跃跃欲试。

一名大腹便便的商贾踏前一步,朝着军侯一辑,“敢问胡军侯,这捐粮之处何在?”

“自是吾长沙府库。”

商贾大喜,“吾有良田千亩,今有旧粮八百石愿奉上,不知府库可纳否?”

胡军侯面露几分喜色,“吾军中儿郎,不甚挑剔,新粮也好,旧粮也罢,只要不是掺和了些见不得人的东西,都可纳捐,汝捐八百石,倒不如凑个一千石,到时踏入士大夫,倘若汝有子嗣入学,他日考中孝廉,汝有爵位,他补缺之时,亦可优先擢拔。”

“当真?”商贾身侧,一名中年士人顿时面露狂喜之色道。

“自是如此,吾江东文武,俱有爵位,若出仕,考中贡士可得爵入官,若考中孝廉,欲要升迁,即便是有功绩,也得这爵位提升,方才能擢拔。”

“吾捐一百石。”

“吾亦捐一百石。”

“吾有五十石,只求一上造之爵。”

一时间,围着告示墙的不少豪族士人纷纷挥舞着手臂喝道。

军侯朝着桓纂感激地看了一眼,面色一板,朗声喝道:“有意捐粮者,可回到家中将粮食运往府库,清点入库之后,尔等即刻当地登记造册,加爵获赏。”

:。:

第三百四十八章 地不够

江东秣陵,吴侯府。

这一日,盛夏的疾风骤雨洗礼了这一座府宅。

“唰唰唰”有人撑着油纸伞,领着长史戴良走入吴侯平日里办公的内堂。

“有事?”刘奇淡淡抬头看了他一眼,停下手中的毛笔。

“主公呐,江东士族皆因此次捐粮授爵之事多有私议。”

“他们不愿?”刘奇面色一板。

“非是不愿,而是这些士族、豪族捐粮太多,以家中子嗣名义,如今满门袭爵者,在江东四郡富贵之家,几乎比比皆是,如此一来,那些簪袅爵以上者,俱可自垦耕田,即便吾江东四郡这二三载以来,多有良田开垦而出,但也不及世家底蕴,怕是如此下去,江东之田,多为世家所据。”

刘奇淡淡地看了一眼戴良,“汝亦为世家子,此次捐粮,汝可有参与?”

“主公既有谕令,卑下不敢有违,自是将家中余粮一千石,尽数捐出。”

“汝那叔父,闲赋在家,如今得了五大夫之爵,且让他出任秣陵县丞罢。”

“喏。”戴良不悲不喜,他心知,自家主公是看在自己的面上,才让自己那董卓之乱时辞了汝南一县吏之职的叔父任官。

“那些汝口中言及的豪族世家,捐了多少钱粮?”

戴良恭敬地朝着刘奇一辑,“回禀主公,士族以二张乔氏为首,皆捐了五千石粮,豪族以会稽贺氏为首,亦捐了五千石,此外便是秭归的几大豪族,都捐了千石之粮。”

刘奇眯着眼,“吾闻江东地广人稀,如今治理二三载,开垦田亩却也未曾有闲置无人耕耘之处,吾亦闻江南之地,土地贫瘠而百姓衣食堪忧,却不想,多为士族豪富所据。”

戴亮心中有些忐忑,自家主公,这是要拿士族开刀了吗?可捐粮授爵,这分明就是在给士族和豪富之家那些无力科考的庸碌之子大开方便之门呐。

“吾江东士族,可分为北来士族和功勋士族,北来士族和各郡名望士族归为一类,今以会稽顾氏、庐江陆氏、交州士氏、长沙桓氏为首。”

戴良未曾出言打断,静静等候着刘奇的下文。

“功勋士族,可以会稽贺氏、吴郡朱氏、丹阳朱氏、淮阴步氏等武将世家为首。”刘奇缓缓落座,“这些士族豪富之家,家中田亩少则数百亩,多则万亩,吾江东历年征战,因秣陵之繁华,而引北地商贾士人渡江南来,南来之人,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