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无比强势,“既然不是没有用,那么你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吴楠悦低下了头,心里恨的啊,骂自己不争气,咋就说不过这流氓。
她真觉得自己站在正确的一方,可就被对方一句话给逼成错的了。
没办法,吴楠悦只能缴械,说,“我保留意见。”
王老实点头,这个可以有,“保留意见可以,但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
吴大妞儿无奈的点头。
这个出头鸟儿当的真好。
不管是王东云也好,还是唐建兴,甚至是丁震源,刘美红,还有靳玉玲,瞅着吴楠悦的样子,就识趣儿的没言声儿。
唐建兴毕竟与众不同,他也算稳重的,“这个预案总要有个重点吧,不然弄一大堆预案出来,白浪费了。”
能参加这个电话会议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少,听了唐建兴的话,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认为确实该有个范围。
王老实早有准备,“我们就做两个,其他做了也没意义。”
大伙儿听了心里一松,还好,王董没抽。
王老实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预案。
一个是面对重大自然灾难。
华夏是个多灾,尤其是自然灾害频发,没点准备还真是不行。
大家一听还真是靠谱儿,逆反的心理就淡了一些。
第二个是重大疫情的。
这个更靠谱儿,近些年来,世界上发生了不少新发现疾病流行的事儿,有个预案也算有备无患。
王老实最后说,“不要认为过去平安无事,以后就没有,让我们揪心的事儿总是突如其来,事到临头再后悔,晚了。”
顿了顿,他又说,“去年纽约那件事儿你们都知道了,但很多你们不知道,如果有预案,大厦里的人也经过演练,伤亡绝没有那么大!”
为了达到目的,王老实多不靠谱儿的话都说了,反正就是让大家相信,这个预案真必要,大家别当儿戏,得当个正事儿。
会议结束前,他又举了个例子,大家听了怎么就不是味儿。
“小鬼子为什么在遇到地震的时候伤亡小的不可思议?就是因为他们平时经常按照预案进行演练,都是拿人命垫出来的,有这个当例子,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
会后,王老实把老邱叫到办公室里。
“老邱,这个事儿还是你牵头儿做,也该你来做,从各个部门抽人,当然,闭门造车不行,还是要跟相关单位多学习,取取经,毕竟人家更专业。”
老邱点头,“这事儿我会抓紧,争取春节前做出初稿。”
王老实没同意,“春节前?太慢了,春节放假前,公司要组织员工进行学习。”
邱宏伟真嘬牙花子,时间太紧张了,“老板,时间————”
王老实看着邱宏伟,眼神跟刀子似地,“这两年,公司条件好了,我们很多人都忘了什么叫加班加点,什么叫克服困难。”
邱总再不敢说一个不字儿,老板的话太重了,他有点承受不了。
“老板,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没有?”
王老实淡淡的说,“重点是,我们的员工不仅要在危险来临是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更要知道良好的习惯也能保护自己不受威胁。”
王老实强力推行这个紧急处置预案的事儿引来不少人的关注,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王老实不会无的放矢,可这次有点出圈了。
好几个人都打电话或者找到王老实探口风,到底啥意思。
王老实就跟他们说,“我过去算成功了一些,总结起来有三个点,一是知道如何选择;二是明白如何坚持;三是懂得如何珍惜!”
众人都不知道他说什么。
王老实也不想细说,就补充了一句,“我现在做的就是在珍惜!”
记忆深刻,可惜很多都不能多说,我记得清楚,我是四月二十六日从京城逃回滨城,惶惶不可终日,连家门都没进去,立即被隔离,紧接着就结婚,还是托人才出来的,婚礼前,我就不停的做一件事儿,打电话给亲戚朋友,您别来了!<!--章节内容结束-->
四百零二,唐唯发善心
邱宏伟油条般的处事方式,帮助他积攒了不小的人脉。紧急处置应急预案这玩意儿已经流行了起来,甭管是不是真有用,或者真的用得上与否。各级单位都弄得花团锦簇。都不要耗费多少,邱宏伟就从京城几个单位弄来了相似的预案。他要做的就是参照人家的进行修改,套上浩宇。邱总又成了各个公司总务部讨好的目标。首先,能从邱总这里抄近道,花费最小的代价把自己的应急预案给山寨出来。第二,邱总又是初审的主管,他有权直接否决,也可以抬抬手就过,全凭他一个人。别人也许会借此嘚瑟点什么,老邱真没敢。没人能比他更清楚,王老实对这个预案有多重视。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邱宏伟对王老实过去的了解。邱宏伟变身了。再不是那个笑眯眯没啥脾气的邱副总,而是黑起脸来,接连否决各公司报上来的草稿。在他严厉的督促下,各个公司一阵子鸡飞狗跳后,都把预案草稿交到了邱宏伟的办公室。这时候老邱又厚道了,跟所有人说,先不急着给王董,我得先给你们修改一下,不然惹王董不高兴就不好了,大伙儿都受累,别弄个领导不满意。邱宏伟带着修改后的草稿进了王老实的办公室,结果王老实正对着电话一脸的无奈,看来遇上不大顺的事儿了。我们贴心的邱总打算先退出去,王老实摆了下手,让老邱坐那儿等着。电话是唐唯打来的。事情也不是多复杂,可新鲜。挺简单的,唐唯是研究生了,学校对这类教育研究生的重视就是给她找点活儿干,辅导员。也就是当本科班的班主任,不授课,主要是管理班级,配合学校,就是程力那种角色。她班里有个学生,是中原省人。她的母亲最近病重,很重的那种,华夏老百姓活着不容易,平时头疼脑热的根本不去看病,条件好点的弄点药吃,条件不好的,萝卜就热茶玩儿气得大夫满街爬。这个学生的母亲估计平时身体也不好,但能忍,又是华夏人几千年来的传统,多难受都默默的忍着,等忍不住的时候,一查就是大病,直接奔着命来的。她就是,尿毒症。这种情况,除了透析延缓生命,没别的办法,不要以为是个人就能换肾,能够换肾的条件不仅仅是有钱,还要有延续性的治疗过程,像她这种平时没有治疗,直接到最后阶段,换肾神马的,就是个心理安慰。很多情况下,她这样的,大都是草草做些个减轻痛苦的治疗,剩下的就是等死。她家里估计也就会这么办,天文数字般的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