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1 / 1)

王老实的幸福生活 救火匠 2000 汉字|15 英文 字 2个月前

概念,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这又是一个政绩。

符合政策的大趋势,也是新亮点,容不得人拒绝。

当然,更主要的是,王老实的培训内容太贴切了,华夏正在紧张的进行入世谈判,无论多难,这个目标是必须达成的。

王老实要办的这个培训班目标性很强,就是针对那些对可能率先去闯国外市场的老板和即将面对新形势的官员们。

很多事儿国家和政府可以做,但是,那需要时间,做一件新形势的突破**业,程序上就要很漫长。

而王老实这件事儿就不一样了,一个试点而已,最坏的情况就是什么都没有,也损失不了多少,听听专家教授们讲点知识,对于企业家和官员们总归是好事儿。

还能督促那些专家教授们为了上课而去认真的准备理论知识,怎么看都是有利于国家的。

不支持都不行。

张瑜说了半天之后,看到儿子听得目瞪口呆,不免心里有些灰心。

刘彬结巴着说,“老三那么厉害?”

听儿子说了这句话,张瑜也突然一愣,她刚才欣赏归欣赏,但心里还没有这个孩子这么厉害的明显概念,想了想自己刚说的,似乎这孩子真是厉害的没边儿了。

最后,张瑜说,“嗯,当个好朋友处,没准儿在将来对你有好处,你总归要走上社会。”

刘彬愣了半响,才点头说,“那我回去了。”

张瑜看着刘彬说,“如果可以,你也参与进去,不图赚什么钱,学着点做事儿,多观察这个孩子怎么做事儿。”

...。

王老实可不知道自己让张瑜阿姨这么看重,他心里多少有些期待,明天他将去见商学院的院长,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李维安,人家已经说好了,他去接洽。

一切顺利的让王老实想要大吼几声来抒发心中的喜悦。

他没张瑜分析的那么伟大,更没有那么缜密的心思,很多事儿都是拿来主义,碰巧凑到一起。

可他的那些计划,在后来是很多人都清楚的,王老实只不过是开动了金手指而已。

回到宿舍的时候,寝室里没人,都是精英学生,到了京城大学来混日子的人不多,也就刘彬那样的,当然加上对大学其实并不怎么重视的王老实。

王老实考京城大学只有两个必须的基础条件,不让父母失望,他怕再看见因为自己的学习而导致妈妈落泪和父亲失望的情景。

第二个有些失望,他本来希望和査芷蕊能凑的更近些,可惜事与愿违了。

阴差阳错的事儿是无法控制的。

那么王老实就必须逼迫自己变得更强,让自己的优势可以阻挡一切外来的竞争。

张大少那里,王老实根本就不会去指望,有则欢喜,无也无需悲悯。

...。。

商学院的院长李维安教授看着手里的一份办学计划。

打心眼里,他是认可的,作为商学院的院长,弟子无数,教授专家更是拿得出手,叫得上名,就算那些行政人员也是人才济济,要说院长大人相信自己的这些人能做出这样的计划来,他不敢奢望。

赞赏是赞赏,却又不放心,虽说是本校的学生,可汉语言文学和工商就靠不上边儿,还是一大一的新生,天才也不过如此。

爱才之心又在李维安心里滋生,这学生不错啊,先不说别的,就凭这份东西,就不该是商学院的料儿。

校长找自己说这事儿的时候,李维安还没看到计划书,抵触的非常激烈。

副校长同志没着急,给了这份计划书说,“先看看,看了之后不行,我就跟张司长推掉。”

李维安是强压住心中的不满看的,不过,看了一半儿就知道自己不用去得罪那个司长了。

可操作性非常的强,而李院长本身也在试图打造这样一个培训班,不过,不是这样的小打小闹,他想让这样的培训项目成为正式的国家课程。

副校长说,“那就拿这个试水,张司长说了,如果可行,就让首个试点落户咱京城大学,你懂这意味着什么。”

李维安要还说不行,那就说明他脑残豆吃多了,摆明了人家高教司这是给京城大学一个机会。

之前,他一直向学校申请组团到美国去考察,就是想通过近距离的学习,看看人家的工商管理是怎么一种培养模式。

可惜,现在出国的指标依然困难。

收回心思,李维安看了下表,和约定的时间还有,便抄起电话,给文学院的院长拨过去。

文学院的院长孟朝义撂下电话也在纳闷,李维安这是怎么了,找自己要学生,还转系,必有蹊跷。

孟院长开门喊秘书,“小曹,查一查我们院里一个叫王落实的学生情况。”

二十一,不贵,知识无价

李维安看看眼前这个不起眼的男生,不难看,但也不是多帅气,但李维安以他快要六十岁的眼光来说,这学生不简单,超出这个年龄的稳重。

也难怪,做出这样的事儿来,也必然不是凡品,想来刚才那个电话打得没冒失。

“你叫王落实,这份计划书是你自己拟定的,还是谁帮你写的?”

王老实很肯定的回答,“是我自己。”

李维安心里一定,那就好,要是别人写的,那就没意思了。

指了指沙发,“坐吧,随便聊聊,别紧张。”

王老实心里有些闷,谁紧张了。

看王老实坐的姿态,李维安更加高看一眼,稳重,姿态低,没有任何瑕疵,难得的成熟,好苗子。

李维安问,“你办这个培训班的初衷是什么?”

王老实没想拔高自己,这事儿不丢人,犯不着装清高,说,“第一是想赚钱,其次就是锻炼自己。”

李维安眉头微皱,“就这么简单?”

“嗯,没想别的。”

也是,李维安觉得自己想多了,人家这培训班能达到的目的也就这些了,想多了。

李维安又问王老实为什么把培训目标范围定的那么窄,宽泛些不好吗。

王老实说,“如果华夏WTO谈判成功,最需要这些知识的就是他们,其他人不急,可以慢慢来,他们等不起。”

李维安顿时来了兴趣,还知道WTO,问,“你觉得我们会成功入世。”

王老实语气坚定,“肯定可以,不需要怀疑。”

“为什么?”

“很简单,WTO需要华夏,华夏也需要入世,没有华夏的WTO不完整,现在不给华夏这地位,十年、二十年后,WTO就没必要存在了。”

李维安笑了,“有这么严重?”

“我自己琢磨的,世界经济离不开华夏,因为我们人口太多了,某些方面是负担,但在某些方面又是资源。”

李维安绝不知道此刻王老实心里已经在冒汗了,他快收不住了,肚子里会的词儿快差不多了。

好在李维安也没再为难王老实,换了话题。

既然要授课,教材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