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轻吐两个字,“绝望!”
唐唯是个善良的姑娘,她忍不住说,“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是该做点什么啊!”王老实忍不住叹口气说,原本他对投资西北公司的规模还有疑虑,就这么一件事儿,让他再无其他反复的念头,也许这里更需要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
掖市的机关大楼里,原本该举杯欢庆的时候,却看不到领导们有啥笑模样。
前苏食品的投资意向非常振奋人心,规模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期望。
只要这些项目能够落地,可以想象到,掖市用不了多久,就能让经济插上翅膀腾飞。
偏偏就这个关键时刻,下边竟然发生了灭门惨案!
如果没有报道出来,也就那样了,偏偏还就让人家爆了出去,更可恨的是,报道来自京城的大报。
掖市出名了,还是臭名远扬!
要命是,这个档口,正是前苏食品确定投资的时候。
来自周边的兄弟城市已经嗅到了味儿,一旦被截胡,掖市损失不起,来自省里的电话,就足够说明问题。
坐在正中间的那个,拍着桌子大声喊,“我们该怎么办?”(未完待续。)
。
九百五十七,社长说得对啊!
♂,
怎么办?
相当恶心人。
死人的事儿,有一定之规,找些客观原因,不是掖市没错儿,主观上还是好的,就是下边儿某些人念歪了经,没有把政策执行到位。
如果不是事情闹到天下皆知,还有个套路,也是大部分地区习惯性的做法,捂盖子,不让人知道,私下里甭管是给工作还是给钱,解决了问题,都满意了就行。
另外,还有个方式,拖着。
媒体报道的并不一定是真相,官方需要调查,仔细负责任的查清楚事实,并根据结果处理。
相当一部分事件就是这么处理的,调查其实不重要,都是什么事儿,大伙儿心里一清二楚,主要就是为了获得缓冲期。
新闻热度是有保鲜期的,国家那么大,值得关注的事儿浩如烟海,没多少日子,老百姓就忘了,那时,随便拿出个调查结论,给个不痛不痒的处理意见,大事化小,小事还能化了。
掖市没得选,正值关键时期,必须雷厉风行。
主干不能有错误,责任都不行,枝节、尤其是副职的重要作用就体现了出来,该免职的不能手软,需要处分的都别跑。
再找个职位份量合适的,公开搞一下自我批评,畅谈关于类似情况的整改,表达领导们的决心,再给一些抚慰,精神和物质都不能少。
只能说,掖市这事儿办得干净利落、勉强是漂漂亮亮。
明白人却知道,也,再碰上那样极端的主儿,事儿还会出来。
人都死了,王老实也没别的想法,就算没死,他也不可能有,他可以给钱,却给不了命,命大多数时候,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绝望不是谁就能改变的。
掖市周边的兄弟城市们,不知道在哪块料的忽悠下,统一杀奔掖市。
王老实此刻就是一块超级喷香的大肥肉,路过宝山,不要一口,真对不住官字两张口。
人家王大老板早没了继续游玩的兴致,扔下程志翔等人,呼啸而去。
掖市方面自然知道别人来虎口夺食,严防死守是正道,他们也开了会,提条件,增主动,尽快签字,然后启动,落袋为安嘛。
王老实人还在飞机上,老程电话就到了,还是自己飞机好,手机可以开着,“一共几个?”
“现在是三个,我估计还得有。”
掖市地方有限,肯定不能承载西北公司的计划,大半个省恐怕都要纳入到全盘中,还有周边的几个省,王老实胃口可不小。
“那就都谈谈吧,条件差不多,咱就先定下来。”
“是不是有些急了?”
的确,按照正常的商业模式,像这样的投资,非一日之功,拉扯几个月太正常不过了。
不过,王老实不无担忧的说,“留给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程志翔沉默几秒钟后说,“我明白了,尽快安排下去,资金呢?”
轮到王老实说不出来话,他现在还没有跟傅颖谈,能抽出多少资金来,他心里没多少底气,只好说,“资金的问题你不用考虑,我安排。”
解决资金,大问题就没了,前苏食品做这类活儿,轻车熟路,根本没难度。
与此同时,省城里,领导们正开心的接待来自倭国的代表团,主力就是某个猪食会社,世界上名声不显,但在倭国那里,妥妥的前几名。
他们也是没辙,华夏地方大,本来大有可为,却不料,人家本土有个前苏食品,牛掰的不讲道理,简直就是横扫。
原想着动用些一直好使的手段,沾点便宜,却惹了一身骚。
灰头土脸不说,大大拖累了喂猪食计划。
小鬼子一般都傲气,来华夏甭管怎么着,都该算帮助落后来的,谁能跟咱大倭国比技术先进?
被拒之门外,就是华夏某些人没开化,属于土包子,落后大大的。
很多委屈的小鬼子,在家天天拿着手指头戳地图,当脊梁骨那么来。
上次是组团,乱哄哄的,没个主心骨,说话办事不统一,有识之鬼子认为这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效率不高,决策慢,跟不上变化。
于是,猪食会社就玩儿独的,可能是戳地图时,灵光一现,得到了启发,西北大有可为啊!
可这整个会社里,找了些模样还能像人的,组了团,到华夏西北来刷优越感。
他们还是老套路,百试不爽,不值钱的小礼品开路,鞠躬表达态度,背后是大把的外汇当诱饵,谋求在西北种植符合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运输的问题,以前是,现在可以忍受,华夏这些年变化最大的就是交通,方便了太多,除了贵点,其他的完全可以支撑需求。
西北省里果然是欣喜。
一直叫喊着开发西部,现在终于见到实惠了,还是来自倭国的大公司,看看人家的条件,光是税收跟GDP就不老少,当然,要是能有合作就更好,大家一起发财的精神,已经算是普世价值观了。
还得说人家倭国算计精细。
投入是逐步的,要把流程做顺,才会加大投资力度。
省里的领导认可,还在会上说,这太正常不过,商业就必须谨小慎微,才能做长久,出规模。
书记同志更是在公开报道中畅谈,“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富民农业。”
此口号相当有档次,大帽子戴得响亮,叫好声一片,期待者芸芸。
事情如此顺利,省城里的鬼子们弹冠相庆,总算是成功了。
华夏的体制不同,上级领导认可了的事儿,下边儿再不乐意,也得办,办不好就打板子,根本就没商量余地。
必须得庆祝!
鬼子们难得大方了一回,选了个地方宴请相关领导,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