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兵力来维持治安。
二十三万大军又如何?一地五百人,也能把汉军分个七零八落。
而汉军只要退走,晋国随时可以过河南,然后以“会盟”的形式,收服列国失地,然后实际控制。
只是,这种想法在汉国老年团接着说的四个字之下,都是变得苍白无力。
“天命……在汉。” 蔡夫子美淡然拂须,仿佛就是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天命在汉。” 曾经的楚国老牌大夫,云轸甪如是说道。
“天命在汉。” 过去的抗楚先锋随国上大夫善,一副不容置疑的神色。
…… 之前汉国老年团听说东方事变的时候,心情是相当的忐忑,但随着事件不断的刷新,尤其是大雪来临之际,汉国不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抗灾安置,这一手……堪称绝活! 一切的口舌之争,在老板李解那败家到极点的操作之下,都是无意义的。
说那么有个屁用?信不信现在那些卫国贱民头一个跳出来打爆你的狗头? 因为这超出了原本国人的义务范畴,当兵、吃饭、献上忠诚、保卫家园,这些,离野人、贱民很远。
当来之不易的条件,有人想要重新复古破坏的时候,贱民也是会惶恐的,他们自然也是会不安,甚至会畏惧,不敢去抗争。
但是时代变了,因为他们背后有天皇大帝撑腰,原本是卫国的贱民,在汉军的护持之下,凭什么不敢反抗卫国的贵种? 李子曾经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这句话的时候,第二次逼阳之战还没打完呢。
洛京的争论,列国的投机,都不能直接把这种复杂的情绪传递给李解,因为李董现在正纠结是先找狐姬玩玩呢,还是先找小戎子。
“我傻啊,选个屁的选,老子全都要!” 李董正准备让人去通知东狐氏的时候,好不容易赶路到了梅山的胥飞,到了地头就劝说老板:“君上,粮秣消耗太大,除开卫人,宋人、鲁人也想求救,期望薛城、傅城收容灾民。
如今多地勇夫,都在编练‘民团’,以军管安置地方,只是如此一来,开销更是与日俱增,只怕就要动用……” “打个借条给淮水女神宫,不就是粮食嘛,淮南粮库也开一下,然后派人去淮县一趟,就说我说的,问淮县借粮。” “……” “还愣着干什么?滚。” “是!” 胥飞离开的时候,一起过来的小老弟们顿时上前询问:“如何?可有劝说君上成功?” “君上让我滚。” “……”
823 如果是真的,那我就……
胥飞拿到李解最高命令之后,哪怕再怎么不情愿,还是选择了通报济泗,同时南下陈国的骑传把消息传递给了汝水、颍水,随后顺流直下,直接抵达淮水女神宫。
除淮水女神宫之外,新蔡、淮中城、息城等等城市,也陆续收到了命令。
最高指示在汉国官僚体系内部就一句话:全国一盘棋。
具体到各地的宣传上,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中行云之流,开口就是“圣王在世,弗能及也”,总之拍老板马屁是必须及时的,但中行云这个马屁拍得非常到位,很对淮水两岸广大人民群众的胃口。
除了感觉光荣之外,主要还是淮中城有阴乡夫人和雷男双重保障的“借条”。
阴乡夫人旦,用自己和儿子的未来收入作为保证,向淮水两岸有积蓄的家庭借粮。
约定每一百石粮食,两季收粮之后,还一百零五石。
计量用的是公平秤,白沙村时期就闻名遐迩的“公平公正”。
若论市场公平口碑,李董可能还不如老婆美旦更加硬扎一些,尤其是敢于冒险的豪商巨贾来说,他们对长距离攫取利润的动力是要强一些,但哪怕是顶尖的巨贾豪商,遭遇三五次挫败,就得改头换面隐姓埋名。
白沙村这种相对公平的环境,降低了太多运输之外的额外风险,哪怕利润率低一点,总的利润也是极为丰厚。
比如现在,阴乡夫人约定的是到期归还一百零五石粮食,“借条”中也讲明,归还的粮食品相如何,干湿粗精都有约定,那么对于掌握了粮食的国际豪商来说,他们完全没必要再自行耕种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地,这百分之五的收益,是最稳的。
当然这种操作,也就是面对汉国,换成一般没实力的小国,当发现这样的小国出现了粮食危机,豪商巨贾估计第一时间就把小国压榨的半点血肉都不剩。
唯独面对汉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国际巨头即便有心操作,但只要规则不掌握在他们手中,就只能俯首帖耳。
因为汉国完全可以赖账,用吴钩、飞矛、铁甲来赖账,用鳄人、勇夫理直气壮地赖账。
更何况,这一次的汉国调动粮食,本身就有自身的庞大粮食储备在运转,阴乡夫人开“借条”这件事情,是她个人的举动,当然具体操作的时候,是有女官系统在维持。
这批国际市场或者汉国国内民间储藏的粮食,跟汉国国库粮食,完全是不搭界的,唯一有交集的,可能就是运载工具会有冲突。
同时,在阴乡夫人开“借条”的时候,淮水女神宫同样也宣布捐出一部分粮食用来冬季赈灾、春季耕种。
只是淮水女神宫需要额外的船只、民夫、车马来运输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在猫冬时节,突然冒出来的雇佣合同。
而且规模极大,利润同样可观。
对于那些本就豢养奴客过万的地方巨贾来说,此时淮水女神宫要运输粮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笔从天而降的补贴。
不但养活了数以万计的奴客,还能跟淮水女神宫搭上线。
最重要的一点,阴乡夫人和淮水女神宫那里,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能赚上一笔。
对于大贵族的白手套国际商人而言,此次汉国的赈灾,他们并不关心,但是在汉公李解背后投资结善缘,那是多多益善。
尤其是秦国子车氏,在秦晋罢战后不久,就有大量从秦国外出逃奔的家族找到了子车氏,言明投靠。
子车氏自然是全部收留,但这些从秦国离开的家族,目的并非是子车氏,而是夜月公主嬴莹。
围绕淮水女神宫,老秦人也不是没有想法的,赌一把公主殿下将来能公开示人,这还是可以的。
至于说赌一把公主殿下能不能成为汉公夫人,刚来的时候有野心,被子车白臀带头摁在淮水边砍脑袋祭祀淮水之后,淮水女神宫的十二元辰魔神像之下,老秦人表示他们也就是想老婆孩子热炕头,没想别的。
汉国大规模的粮食调动,就是为了赈灾,一开始中原诸城邑都是不信,再加上大雪封路,对于依靠陆地交通的城池来说,他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