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7 章(1 / 1)

战国万人敌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君上所言,这加了箭台的弓,当卖出多少?”

“这谁知道?卫国人现在还有没有钱来卖,也未可知。”

“傅城一匹母马,现在作价四千钱。这一把弓,就算卖不到一匹母马那么贵,卖个一半,两千钱,如何?”

“呵,有两千钱,不若融了多铸几个箭头出来。”

两个大队长正聊着买卖武器装备的利润,突然听到了牲口声响,转头看去,就见远处一队骑兵正缓缓地往这里赶。

和别的骑兵不同,这一队骑兵,骑的不是马,而是骡子。

年轻的骡子跑得还挺轻松,一口气跑到小城城下,也未见肌肉发颤,只是不住地打着响鼻,时不时有翻一下嘴唇,露出牙龈和一排牙齿。

骑士翻身下了骡子,跺了跺脚,又揉了揉屁股,这才从挎包中摸出两根红萝卜,塞到了骡子的嘴里。

嘎吱嘎吱嘎吱,骡子啃萝卜的时候,吃得极为爽脆。

便是人见了,也觉得这红萝卜,一定是极为好吃的。

“队长!”

“瓦邑南北如何?!”

“西北有郑师的两个小站,战车有十架,步卒五百,民夫一二千。”

“间距。”

“二里。”

两个小站就间距二里路,郑国的部队,等于说就是跟卫国部队贴脸。

瓦邑现在是卫国掌控,但也不是很稳,卫国借兵,在两个大队长看来,应该就是为了多从淮中城购买武器装备。

卫郑两国现在,大概率就是积攒力量,准备最后来一波决战,成或不成,就是这一波,之后就是秋收,秋收过后,就得忙着过冬。

“以你所见,交战频繁吗?”

“应该双方小股交战频繁。”骑士喝了一口水,将行囊打开,摸出两只竹筒,“草略图。”

“嗯。”

大队长把草略图拿了出来,接着一匹骡子的背,将图纸铺在了上面。

整张纸都是画了方格的,标注出起始点之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起来就清晰明了得多。

“这里是一号小站,战车五架,步卒三百,民夫一千。这里就是二号小站,战车也是五架,步卒二百,民夫一千。”

“能确定?”

“小站屋舍不多,只有栅栏,外围有壕沟,应该是民夫开挖。通过临近濮水的支流引水,大概在一丈左右。”

“一丈?”

“一丈。想必原本就是有一条小河在。”

“有没有架桥?”

“设有辕门,辕门有吊桥,两边有箭楼,四角皆有岗哨。屋舍虽然不多,但屋舍之上都有望楼,应该也是岗哨。”

另外一只竹筒中,图纸就是郑国部队小站的大略图。

能安置一千多人的小站,肯定也是不简单的。

有个大队长想了想,道:“这里以前或许是客舍、逆旅之类。”

“来时君上便叮嘱过,卫郑交战,双方必定犬牙交错。现在看来,还真是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

“类似守逼阳城,只是逼阳城的规模更大。”

他们身处的瓦邑,大概即是卫郑交战双方的前线,有可能还是突出部位,只是还不能确定。

不过军官们早就规划好了撤退路线,一旦卫国人扛不住,他们就跑。

来这里是打辅助的,辅助要是打成主力,那成什么了?

卫国人借兵,也没说出多大规模的好处费啊。

正讨论着,瓦邑城内也来了一匹骡子,是个传令兵。

“报告!”

“说。”

“卫人说这几日郑人多有试探,让我军小心提防。”

“瓦邑这地方,还用提防?四战之地,南有濮水,北有河水,防个屁的防。多此一举。”

骂骂咧咧间,两个大队长还是商量着怎么布置晚上的岗哨。

现在看来,卫郑两国都是学逼阳之战学得很深刻,万一连夜袭也要学,那上哪儿说里去?

虽说是过来打辅助,见势不妙就要撤,可万一阴沟里翻船,他们自己嗝屁事小,给主公丢脸事大。

老大出道以来未尝一败,总不能让他们去抹小黑点儿吧。

“从瓦邑借五百民夫,在小城上修几个垛口出来。”

“好。”

眼见着卫郑双方打得稀奇古怪,两个在小城的大队长,虽说并不担心,可还是难受得很。

他们也是没想到,这卫郑两国,有样学样这么快,这才多久,连防御工事都大幅度跟进。

就是活儿次了点,但再次也是在学习,在进步。

事物只要在变化,就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问题。

“我看,郑国人说不定还真会夜袭。”

“就算不是真的夜袭,佯攻、疲兵,总归是会的。”

“先把大弩都架起来,鹰羽箭堆上墙,万一真有郑人来袭,也好从容应对。”

“就这么办。”

589 军事采购

“吴人弓弩甚是古怪,诸君以为此等吴弓有何妙处?”

“淳于君擅射,可以一试。”

驻扎廩延的卫国君臣,此刻对进献而来的奇葩弓箭都是非常感兴趣。瓦邑尉在卫国内部评价比较高,军事上的事情,只要开口就很有说服力。

能让瓦邑尉专门进献一把弓过来,说明这个弓,肯定有独到之处。

得了君命,一个身材高大,双臂舒展的壮士出列,行礼之后,便从卫侯那里接过弓箭。

略作观察,此人手指勾了一下弓弦,愣道:“这是何物所制?非综非丝非麻非革。”

弓弦就很古怪,弓身更是显得奇葩,并非是一个整体的样子。

拇指扣住弓弦,用力拉了拉,弓力相当的足,不是极品神器,但也不是蹩脚货。

“好弓。”

赞了一声,搭上一支没有箭头的鹰羽箭,顿时摩挲出了其中的不同之处。

眼前一亮很是喜悦,当下此人便道:“诚如瓦邑尉所言,善射者,可为神射者!”

嘭!

一箭射出,“叮”的一声,居然中了廊柱下的青铜吊灯灯盏。

“好兵器!”

“淳于卿以为,若有几何,可使全军振奋?”

“君上,以臣所见,若是人人带弓,自是威力无比。”

“人人带弓,力有未逮。”

真要是人人带弓,以卫国的国力,那是根本没戏的。

不过卫侯倒也不觉得自卑,反正晋国也玩不起,连秦国、齐国这种弓矢制作有优势的国家,也是装备不齐。

能装备几个方阵,就已经是很好了。

“若有一万张弓”

淳于君想了想了,说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卫国前线的主力部队,也就是三四万,来一万张弓,不给主力部队,给预备队,那也是不错的。

手中的弓箭训练起来有大优势,这种犬牙交错的局面,弓弩是必不可少的,一天的箭矢消耗量,不管是敌人郑国还是卫国自己,都是海量。

十几年前,两国偶有摩擦,主力还是战车。

但自从耕地越来越广,人口越来越多之后,战车更多时候充当的只是中坚屏障。

留给战车驰骋的环境越来越少,一条壕沟就能解决的事情。

而两次逼阳之战,不管是冬季的冰雪之墙,还是入夏的逼阳城二环水陆交通,都让人大开眼界。

子橐蜚攒了那么多年的战车,就是个摆设,最终还是要看重步兵的发挥。

然而弱势一方的逼阳国,通过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