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1 / 1)

战国万人敌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当的无奈,天知道这个家伙怎么冒出来的。往南不认识,往北不认识,那他总不能是从天上掉下来,从水里漂过来的吧?

身为吴人,哪怕你是个“沙野”之人,总得听说几个必要的地名人名吧!

“先王灭淮下诸部,公子玄彼时为将,连战连胜,因功封君于淮下,在羿水之畔,筑盐城,以淮下诸部制盐为业。‘东沙’之野人,便是盐城盐户之后。”

“那这个羿阳君,是实封了一块封地?”

“算是吧,不过羿阳君所筑盐城,田土甚是贫瘠,几不产粮。谋生之法,便在制盐之业上。”

听商无忌这么一说,李解摩挲着下巴,寻思着这要是他,那肯定得摸一把“淮夷”了,产粮贫瘠的土地,那得多捉急啊。

他不信羿阳君是个实诚人,别说羿阳君了,就李乡长最近见到的所有贵族,就没有省油的灯。

公子巴这个丑男都有惊人才能,何况还是有军功的先王公子?这要是没点野心,还混个屁啊。

“我看这个羿阳君,肯定是要搞事的。”

“首李为何如此断定?”

商无忌很是奇怪地问道。

“因为我要是羿阳君,肯定趁着你们抢劫鹿邑的时候,也跑出去抢劫一把,有枣没枣打两杆嘛。万一占了几块地盘,到时候大王问起来,就说我看阴乡这么干,还以为是大王的意思呢,所以也就跟着帮忙……”

李解看着商无忌,“你说这大王要是知道了,是责怪羿阳君这个宗亲呢?还是把阴乡打一顿,让我们白干一场?”

“……”

虽说李乡长是以最大恶意揣测别人,可商无忌不得不承认,这家伙居然讲得很有道理。

可问题就在这里了,这种道理……他是从哪儿学来的?

商无忌很受伤,但还是道:“若如此,那便使羿阳君不得不留在盐城。”

“你有办法?”

“此法容易。”

“莫不是贿赂一下大王,让他把羿阳君摁在盐城别走?”

“何须如此,便使人前往盐城,采买巨量海盐即可。”

李乡长一愣,旋即佩服道:“有道理啊,这羿阳君就算不听大王的话,还能不听钱的话?这有了大订单,肯定得盯着产量啊,还管什么淮夷不淮夷的。”

第三十四章 效率

李乡长得庆幸吴国对江北的治理比较粗放,除了淮泗一带设有县,其余地方,定期有“贡赋”,就算是相安无事。

如无必要,吴王也不会动用“健旅”或者“吴甲”前往讨伐。

后来封公子玄为羿阳君,筑城于淮下,江北大片地区,也算是被吴国官方势力彻底监管起来。

两代吴王打下江北大片地区的原因只有一个,北上称霸。

巅峰期就是现任大王勾陈,威压楚越,会盟齐鲁,有大小三十六国归附,七十二邦朝贡。

当然了,必要时候,“百沙”也可以化作小邦,假假的也有一百多个……

粗放型管理既是无奈也有好处,好处嘛很简单,统治成本基本没有。

总之一句话,狗蛮夷听话就不会挨打,懂?

“淮夷”当年大小建制国覆灭之后,造反能力已经削弱得几乎没有,剩下的那点“余孽”,也多是窝里横窝里斗,为了淮水两岸的那点残羹冷炙打出狗脑子来。

李乡长还是李村长那会儿,能够误打误撞抢一把就跑路,除了本身确实“人多势众”之外,“淮夷”的战备能力彻底衰退,也是缘由之一。

“无忌,事情办妥了?”

“首李放心,羿阳君大喜,渡江经略之事,无忧矣。”

“做事情就是这样,多算胜,少算不胜。事情不能做到完美,但力求尽善尽美,出错越少,成功越高。”

“……”

商无忌又掏出了纸和笔,他感觉最近用纸量有点大。

为什么?为什么明明是个莽夫,偏偏骚话这么多?!

“对了无忌,前往盐城购盐之人,可是另行择选?”

“吾以支氏、巫氏之名,前往盐城采买。羿阳君不会猜到是阴乡之计。”

正如李乡长说的那样,多算胜,少算不胜,细节决定成败。

要做一单大买卖的时候,明知道这单买卖所在的地盘还有一头巨鳄在,要是把希望寄托在巨鳄打瞌睡身上,那实在是有些傻大胆了一些。

“支氏?巫氏?”

“乃是吾之母族。”

商无忌见李解一脸茫然,便道,“乃是旧年‘淮夷’大族,禹王镇东夷,除三十六国,其淮上之主无支祁,便是支氏、巫氏之先祖。”

“无支祁?在哪儿听说过啊。”李解摩挲着下巴,突然想起来,当年承包过一个大活儿,是给一只猴子修庙,那猴子就是当地的淮水之神,香火还特别旺。

而且当地人还说了,人《西游记》中的猴子原型,就是这位无支祁。

大禹王用来捅猴子的棍子,就是后来《西游记》猴子的兵器。

“无忌外祖家中,可有神兵利器?比如……如意金箍棒?听说过吗?”

“这是何物?”

“定海神针呢?”

“……”

你特么在逗我?!

有时候商无忌特别无奈,因为老板是个逗逼。

“可惜了,等纸张数量够了,我亲自给无支祁写个故事,就叫《大闹天宫》,绝对爽文。”

说着,李乡长拍了拍一脸懵逼的大舅哥肩膀。

不过李解还是有点小意外,万万没想到,商无忌家里居然还有这渊源。

大禹王啊……那可是熟得不能再熟的称呼。

突然间,李乡长还有点小激动呢。

可惜,现在身处的时代,实在是搞不明白到底算个啥,一个名人都没听说过。

还是得去各国的图书馆溜一圈!

李乡长下定了决心,民间那些私藏就是狗屁,唯有国家图书馆,才是资料详实且丰厚。

美中不足的是,像他这种土鳖,想要进去的难度太高。

各国太史只要听说他是“野人”,没让保安砍死他,就算是心情好。

搞定了羿阳君,整个阴乡就开始集中训练,对外宣称是秋收了,今年的豆子大丰收,得组织劳力抢收啊。

农兵训练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不过有一个好,文盲们挨打也不敢反抗,再笨也能调教过来,这是真的好。

为了筹备这场战事,李解整整一个月,都是在设计加工器械,主要是钻孔器械和织布机。

钻孔其实很简单,加个连杆,加个固定架,跟推磨一样推拉钻头,就能对石材进行钻孔作业。

效率相当高,基本上可以保证是原先加工效率的五到十倍。

传统作业主要靠手搓,跟钻木取火差不多,但现在一个简单的器械,就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每天制作完成的石锛、石斧、石锤等等农具兵器组件,都会分门别类,收入指定的“大榭”之中。然后组装作坊,再根据进度,按批次从指定“大榭”中调拨组件。

任何一个环节,都设有“仓管”,签字画押,是每个生产小队队长的必要流程。

也就是说,想要做生产小队队长拿高工资有点小权力,得先识字,至少得会写自己的名字。

除了武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