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1 / 1)

重写肆意人生 言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还是以前那些建筑,却总让顾远有一种大不一样的感觉。

站在那里认真的想了一会,顾远才琢磨出了其中差别在哪里。

那就是忙,之前饲料厂也曾忙碌过,但那时候饲料厂里各种人全挤在一起,总给人一种乱糟糟的在瞎忙的感觉。

而现在,几个之前空置的厂房纷纷被启用。销售,生产,装运三个区域各自分开,大家虽然忙碌依旧,却是忙而不乱,再不复之前那种乱糟糟的感觉。

眼看着饲料厂一点点的走上正规化,顾远心中不由生出几分自豪。这一切都是属于他的,是他经过不懈努力换来的。

就这样站在那里看了一会,顾远很快就注意到了,装运区那边恰好有一辆刚刚买回来的卡车正在装运饲料。

出于安全考虑,在车队创建之初,顾远就为每辆卡车配备了两名司机,这样两人轮番替换,不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的问题。

而负责装卸的也不再全是人工了,顾远就看到了一辆小叉车正在不停的忙碌着。对于这番变化,顾远心里是很满意。

一个厂子的进步,大多都是通过无数这种细节上的一点点改变,最终积累成整体上的质的蜕变。

就在顾远满是欣慰的看着眼前这一切时,突然一道黄色身影一溜烟的来到他身边。

“汪汪”的叫了两声后,便在顾远身边四处乱跳起来。

这道黄色身影自然是许久不见的现金,此时的现金早已不复此前的病弱,生龙活虎的在顾远边上各种撒娇。浑身黄色的狗毛甚至隐隐闪着光泽。

顾远见状顿时蹲下身子,狠狠地来了个摸头杀。

经过这段时间的适应,现金如今基本已经将饲料厂当成自己家了,平日里顾远不在时,虽然表现的不怎么活泼,却也没有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和现金玩闹了一会,顾远便带着它一起走进朱正信的办公室。

顾远进来时,朱正信正在埋头看着文件。直到顾远敲响了他的桌子,才愕然的抬起头来。

见到是顾远,朱正信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才一下站了起来。

“老板,你可算是回来了。”

听着他略显激动的声音,顾远笑道:“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干得不是很好吗?这么想我回来干嘛?怕我不给你发工资么?”

顾远这样随意调侃了一句,朱正信也顺势开玩笑道:“老板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这月底可就到年终了,这个年终奖励是不是该发了?”

朱正信这样说,有一半是开玩笑,不过也有着一半是真心。

这段时间饲料厂的效益大家都看在眼里,加上为了最大可能的满足销量需求,最近一段时间,饲料厂可谓天天加班,工人的辛苦不言而喻,如果没有一点表示,只怕会寒了大家的心。

顾远听朱正信半真半假的提到这个事情,一时陷入了沉思。

年终奖是肯定要发的,可是该怎么发,这就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事情了。

考虑了一会,顾远摇摇头,暂时先将这个问题放在了一边,转而问起了最近一段时间饲料厂的销量情况。

“真的没想到,我们的饲料会卖得这么好。从开始生产到今天,我们一共生产了2700吨饲料,除去先期白送的那20多吨,其余的都已经卖了除去。扣除各项成本支出,这段时间我们总共盈利了将近110万。”

听了朱正信的回报,顾远微微算了笔账,这么算起来,目前饲料厂每一吨的饲料大概能带来四百多的净利润,这个利润率应该已经超过了14%,看来在成本控制上,王海健他们又有了不小的成果。

“这个产值不错,不过随着外地市场的开拓,我估计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厂的销售额还能进一步提高,而随着配送成本增加,净利润相应肯定会降低,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顾远想了一下,颇有些任重而道远的说道。

朱正信一脸严肃的回道:“事实上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产能不足,现在我们的机器每天运转12小时,一小时的产出大概在3吨左右的粒料,可是我们的销售额现在每天已经突破50吨,就在昨天,有一些外市的农场打电话过来,希望能从我们这订购饲料。可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跟不上了。更何况一直这样满负荷生产,机器也吃不消。”

听完朱正信的话,顾远也不由严肃起来,看来扩建厂房的计划必须加紧了。

只是厂区扩建涉及的资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顾远多少还有些准备不足。

就在顾远皱眉沉思之际,朱正信有些犹豫的开口道,“厂长····”

“怎么了?”顾远见他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不由笑问道。

“我在想,眼下我们广告覆盖的四个地级市,有不少地方都有着规模庞大的农场,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些农场周边建一些分厂。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我们配送的压力,二来又能缓解产能的不足。而且这种农业项目,地方政府肯定会有补贴·····”

朱正信这个建议顿时让顾远眼睛一亮,确实,此时各地招商引资正在大力开展,加上涉及到农业项目的补贴,确实是一个可以做文章的好路子。

093 发展规划

093 发展规划

从朱正信那离开,顾远就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坐在那里认真的思考起饲料厂下一步的计划。

眼下顾远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产能不足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引进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只是要如何扩大规模就有许多不同的选择了。

原本顾远准备走集约型专业化的道路,但这个方向的资金压力无疑是极其巨大的,且不说其他,光是以后每年的设备更新就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而另一条道路无疑就是刚刚朱正信所提出的,在各地建立分厂,这样一个厂的规模可以严格控制,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没那么高,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省去运输成本以及获取农业补贴。

这两种选择各有优缺点,让顾远一时都有些犹豫不定,不过在思索了一番之后,他最终一咬牙,决定还是走专业化的道路。

如果说顾远真的就满足于眼下的这种局面,那么他在各地开一些分厂,无疑能大大消减成本,快速赚取财富。

但这样做得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工厂分散之后,企业规模自然就上不去。而相应的企业形象也就无法提升,这对于他日后的话语权有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他选择进入饲料这个行当,一来是他前世有所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