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章(1 / 1)

重写肆意人生 言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工作制,那些还是留待未来再说吧。

创业阶段谈假期,那简直就是和钱过不去。

除了这两件事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明年的工作目标。

眼下朱正信三人基本已经分工明确,朱正信负责日常管理,王海健负责技术,张全负责销售。

三个人各自就自己的工作订了一个目标。顾远并没有评论他们的目标订的合不合理,只是仔细追问了一番他们各自的工作计划以及工作措施。

最后就是关于厂区扩建,这方面的事情朱正信三个人都帮不上忙,顾远也在等着徐建那边给他消息,同时他自己也在各方联系相关的人士。

因为对这方面懂得不多,所以顾远在这件事情上很谨慎,各项报价都反复咨询了好几个不同的单位。

因为顾远打算将现在饲料厂前面的那块空地用来建新的厂区,所以并不影响现在的正常生产。朱正信他们也只要提前联系好电力,水务,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就行。

除了扩建饲料厂,顾远还打算同时将饲料厂和主干道相连的道路进行拓宽硬化。

因为这段时间过往的重车较多,之前修得那条简易水泥路已经破损的非常严重了。这次扩建厂区,他准备顺便修葺一下。

商量好这些事情,朱正信便跟着顾远前去银行取钱,准备发年终奖金。

去取钱时顾远突然想到,饲料厂的几名保安因为没有加班的说法,所以工资相对固定,考虑到他们的任务艰巨,顾远决定给他们发双倍工资的奖励。

去银行取钱之前,顾远有特意回家将王芳接上,顾远现在还没有身份证,银行卡是用王芳名字办的。

平时数目小的时候还好说,这次一次取那么多钱,为了避免麻烦顾远便带上了王芳一起。

2003年初的句容,银行并不大,当顾远三人说明来意后,大堂经理急忙将他们迎到了里面。又叫来一个女工作人员,专门为顾远他们办理业务。

当得知眼前这两个看着年纪都还不大的男生,居然就是最近风头正火的远东饲料厂的厂长和生产主任。

那个年轻的银行女工作人员眼睛顿时整个亮了起来。

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她更是时不时的就偷眼打量两人几眼。

看着这两个年少多金的男生,这么女工作人员只觉得越看越顺眼,尤其是高大硬朗的顾远,这个女工作人员感觉自己心都快融化了一般。

2003年的百万富翁啊,在句容这种小地方那可是少见的很。

更何况顾远还那么年轻有型。这也就是此时风气还不算太糟糕,不然她真可能生扑上去。

对于这样的意外艳福,久经阵仗的顾远颇有些宠辱不惊的意思。

可情场初哥朱正信哪见识过这样的阵仗,没两下就被对方的眼神撩拨的面红心跳了。

对此顾远虽然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很多事情总要经历过才会成长。

100 饲料厂的变化

100 饲料厂的变化

刘虎是后白镇一个普通居民,去年他和自己的哥哥一起进了千普饲料厂。

原以为这个一起初搞得风风火火的饲料厂能给他们带来一份不错的稳定收入。

然而世事难料,短短半年时间,千普饲料厂就从曾经的明星项目,变成了一个濒临倒闭的亏损项目。

丢掉了这个饭碗,刘虎两兄弟很长一段时间就只能找点鸡零狗碎的事情养家。

好在此时乡镇上的生活成本不高,他们一时还能勉强过下去。

等到千普饲料厂改名复产后,刘虎两兄弟顿时喜出望外,说实话,他们都是拖儿带女的人了,这要不是真的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们是真不想到外面去打工。

原本他们这样混了一段时间后,也渐渐感觉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早些年他们都是镇上木料厂的工人,那时候乡镇户口还是极其光荣的一件事。

可随着2001年效益太差,木料厂倒闭后,他们就发现曾经极其光荣的乡镇户口有多要命,柴米油盐,吃穿住行都要钱,孩子还要上学。

以前大家伙挣得都不多时,他们还不觉得怎样,可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真觉得日子有些熬不住了。

在他们身边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一度考虑过是不是该跟别人一样,出去打工。

然而早已习惯了小镇生活的他们,真的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外地闯荡。对于他们而言,外面的世界什么样他们完全不知道。

如今饲料厂的重新生产,可谓是给了他们一根救命稻草,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可至少眼下是能活下去的一条路。

起初这两兄弟回到饲料厂上班后,内心基本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不用背井离乡的外出务工,忧的是也不知道这饲料厂能坚持多久。

虽然两兄弟对于饲料厂的未来并不乐观,但他们也着实没想到,刚刚生产一个多月,外面就开始盛传饲料厂快要倒了。

当这个传言甚嚣尘上时,刘虎两兄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性格比较老实的刘虎最终选择了留在饲料厂。而他的大哥刘龙则选择赶紧结算工资,离开饲料厂这个泥潭。

就在他们兄弟俩各自作出选择后,谁也没料到事情会峰回路转,饲料厂居然起死回生,重新变得红火起来。

或许是受了刘虎的刺激,眼看着重回饲料厂没了可能,刘龙一跺脚,跟着几个老乡一起去了姑苏打工。

刘龙这一走就是两个月,这期间他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音信全无。他的老婆一度担心的过来找刘虎。

刘虎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几番打听,总算是得到了一点大哥的消息,说是他在姑苏一家工厂搬货,因为工厂管的严,没时间往家里打电话。

实际情况怎么样,刘虎也不得而知,只能姑且这么信着。否则他又能如何呢?

千里寻兄么?他家也有一家老小,他也要生活。只要不是确信刘龙真的出了事,他是不可能放下一切去姑苏找人的。

好在随着年关将近,一直没有音信的刘龙回来了。

虽然瘦了点,可是却带了小三千块钱回来。这在2003年初那个月平均工资一千出头,乡镇工资更低的时候,可不算一个小数字了。

经过一番了解刘虎才知道,自己大哥根本不是去什么工厂上班,而是在一个工地做杂工,他能挣这么多,那是他每天钻桩洞清孔挣回来的。

要知道工地上人工清孔可不是简单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