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8 章(1 / 1)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6号鼠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民币,这是多大的一笔钱?反正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天文一般的数字。

太大。

太多。

含量堪称史无前例。

这时。

其中一个画面变了。

“昨晚又挖了多少?”

“不知。”

“按照现在的出银速度,取平均值,粗略一算,昨晚凌晨到现在,至少出了十二吨以上的成品银。”

“靠!”

“又是一亿人民币。”

“印钱啊!”

“如此产量,肯定会是世界之最,全球最大的银矿企业,每年也才六七百吨的产量,咱们完爆它。”

“天朝威武!”

“第一。”

“值得庆贺。”

“。。。”

华夏网友们一阵兴奋。

对于这第一的名头,很是喜欢。照如此速度,只要不停地挖,月产量都能超过原来第一的年产量。

想想。

激动。

就问还有谁?

“唐青,真是华夏的福星啊!”

“没错。”

“以后买彩票,不求财神了,求唐青。”

“哈哈。”

“。。。”

虽是玩笑之语,但也能看得出,这件事在他们心中? 掀起了何等波澜,随便一挖就是个世界级银矿。

什么?

地址是国土部门选的?

切!

那又如何。

彩票还是体总和民政等部门印的呢,彩票号码还是他们的人开的呢? 但中奖后? 谁给他们送锦旗?

一个彩票点中大奖? 大家只会去这里沾沾喜气,或者找中奖者。因此在他们眼中,唐青才是焦点。

他们认为。

唐青。

是真正有大气运之人。

否则。

也不会短短六年时间? 创造了如此奇迹。简直了? 其身价,相当于全国家庭人民币存款余额的六分之一。

夸张吗?

夸张。

夸张极了。

但是。

现实就这么发生在眼前,他们实在是无法想象? 什么时候一个华夏人的身价? 可以和储蓄总额来比。

这不是气运之子。

是啥?

当然。

不是大家穷? 三十多万亿的储蓄余额? 仅仅是人民币存款。不算手里现金和其他资产。尽管如此。

依旧骇人。

。。。

正兴致盎然地看着。

忽然。

其中一个画面有变。

“变了!”

“含量变成了中等。”

“挖穿矿层了?”

“很可能。”

“。。”

只见。

出料口的碎矿? 银色渐少。十来分钟后? 已经看不见银色。这让不少人微微失望,但也很快恢复。

毕竟。

现在六个钻口,都有银。

那么。

周围矿层呢?都还没钻呢。等移到下一个位置,就算只有一半区域是这样,整个储量就能宣告破万。

总之。

华夏是赚了。

。。。

中午。

最后一个钻井? 出矿失去银色。

“收钻。”

“检修。”

“移位。”

三条命令下去? 浮游号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起重设备开始回拉? 这样的钻探方式,放下去很容易。

收起来难。

若钻不直。

回拉的时候容易卡主,问题就大了。

好在。

设计重点之一? 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在钻机周围,还有半米侧钻,留有孔隙。不然回的时候,会如针筒堵住针口,那可是动弹不得。

巨大的水压。

会比空气压力更强,万吨起重机都得跪在这里。

因此。

钻机两侧绝对不能贴紧钻壁。由于留用孔隙,整个钻机,拉出来虽然依旧费力,但还在设计范围。

最后。

升出矿口时,压力一松。

不久。

回收完毕。

只见钻头上那些强度极高的刀片,磨损非常严重,几乎不能用,巨大的拆卸设备,开始拆卸起来。

换刀片?

不。

直接换整个刀头组件,不远处,一个巨大的二十吨重的刀头组件,已经就位,最快十分钟就能换好。

此时。

浮游号开始移动。

很慢。

因为目的地本来就不远,只需要移动两公里而已,花了十分钟才到位。然后六个钻头又放了下去。

开钻!

。。。

这一钻。

就没之前运气那么好了,钻了十几米,没有刀刀见银,只有靠近之前区域的两个钻头,钻到了银。

对此。

齐溢有点失望。

不过。

却也明白,这已经很不错了,就说之前的区域,预估超过五千吨储量,便让这次钻探,非常的值。

剩下。

就是锦上添花。

。。。

终于。

数日后,测试结束。

房间。

齐溢笑得合不拢嘴,甚至想要大笑出来,虽然第二次的钻点有点惨,但是第三和第四次却是喜人。

有矿。

而且含量很高。

如今。

专家们依靠钻探数据,已经大致估算出了整个银矿的储量,高达一万五千吨,乖乖,简直做梦一样。

一万五千吨。

一吨七百万。

那么。

总价值一千亿人民币出头。心想要是金矿就好了,这么多,价值就是数万亿,但也只能想想而已。

这运气得多逆天,才能发现这样的金矿?

梦呢!

如此储量。

已然大赚,还是知足吧。就是有点失望,今年看来是开采不了了,浮游号测试结束,回去检修三天。

之后。

会直接去缅痶。

想挖。

就算现在下单,买青元科技的海上钻矿平台,从设计到施工,紧赶慢赶,也至少得等到明年去了。

第两千三百一十七章 最大银矿

此刻。

京城。

跑部前进的单位,一波接着一波。大家渐渐发现,想要单独拿下这个银矿,难度好像有一点大啊!

毕竟。

此前。

华夏最大的银矿,预估储量才五千吨上下。

现在。

一万五千吨的总储量,比之高了两倍。妥妥的华夏第一大银矿,谁看了不心动?谁见了不像拿下?

而且。

由于勘探范围没有多大。

最终储量,很可能再涨。

因此。

如此大的矿,他们想要单独拿下,不是吃不吃得下的问题。而是眼馋的太多,且资格有点缺的问题。

。。。

一般。

探矿。

挖矿。

他们少说能占一项。

可如今。

这是深海矿藏。无论是探矿技术,还是挖矿技术,都几乎没有积累。想要争,计划书都写不出特色。

无语。

郁闷。

于是。

有的开始‘润色’,说要大力自研海底钻矿技术,以求增加成功概率。但特么这招好像人人都会。

你写。

人家也能写。

顿时。

谁都没有优势了。见此情形,有的国企提出一个方案---合作研发,但很快得出的结论是要等三年。

一年研。

二年造。

三年测。

总之。

短期内别想挖。

。。。

“不能提前?”

一国企高层问专家。

“不能。”

专家摇头。

“我们没有经验,需要从底层开始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一年时间兴许都不够,建造也是问题。”

“三年。”

“还是保守估计,五年都有可能。”

“。。。”

这话。

听得让人无语。三年都还保守,五年都说得出口,太没谱了吧!五年后开挖,那不黄花菜都凉了。

矿不会跑。

但。

人会调走。

“为什么青元科技能做?”他直接来了个灵魂拷问。

对此。

专家翻了翻白眼,开口道:

“人到位。”

“钱到位。”

“青元科技本身拥有大批量的科研人员。还和全国几乎所有二一一大学合作,投资了很多研究分院。”

“人才济济。”

“后来。”

“青元科技又在世界范围内,很多个国家,收购和建设研究所,等于缩小版的科研园区,广纳贤才。”

“直接和间接为其工作的科研人员,将近二十万。虽然不是这二十万人,都挤在钻矿平台项目上。”

“但是。”

“科研是一个整体的东西。很多时候,其他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