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好太多,依旧是社会的上层。
。。。
时间。
很快来到了九月底。
二十八日。
一早。
米昊就坐着车,穿过印缅边境,进入印度。看着远处巨大的城市轮廓,心中不由感叹,时间好快。
今日。
洛伊城,将会彻底交付印方。总投资近一千五百亿亚元,一年多的努力,建一座城,几如奇迹般。
可是。
日夜努力下,他们做到了。
眼前。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伫立在印缅边境不远。从洛伊城的最高楼顶端,还能看见廊余市。
显然。
论规模。
即使升级为市的廊余县,也无法和洛伊城媲美,但却没人敢轻视,因为大家知道,不是对方做不到。
仅仅是。
不想做。
毕竟。
整个洛伊市的修建,都是缅亚银行集团在主持。洛伊市到洛伊城,前后用了近三年时间,才建好。
一跃。
成为了印度最美的城市。
之一?
不。
只有最。
印度能拿得出手的城市,总共就那么几个,但是建设得怎么样,去了一趟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是。
那些城市,看着挺大。
可是。
好不好,就要另说了。不像洛伊城,从里到外,挑不出有点毛病,这一周来,印度各台天天报道。
因此。
这个‘最’,还是印度人自己评的。
交通。
环境。
教育。
卫生。
配套。
舒适度。
......
各方面,洛伊城都碾压印度那些大城市,不说别的,光是二十四小时供水、供电、供网的城市配套。
就让无数印度人羡慕。
很快。
这里便成为了无数印度人向往的地方,导致这边的房价蹭蹭蹭上涨。
到上月。
几乎涨了快两倍。
于是。
印方资本,以及更多的中层,纷纷谏言,继续在印度推广这种模式,不用在印度腹地,就在边上。
建个卫星城也行。
总之。
十分积极。
这次。
又有印度资本,想要自己挑大梁,撇开缅亚银行集团,可惜,响应者寥寥,一方面是信任的关系。
另一方面,还是珠玉在前。
是。
这样的集资建城,缅亚银行集团以及其附属企业,都能受益,但人家质量好啊,对自家的建设能力。
实话。
那些印度中产,大都想说一句:呵呵。
质量。
速度。
和缅方及其合作企业,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他们是投资,不是打水漂,就这样,想要挑梁的资本哑火。
最后。
还是联系上缅亚银行集团。
。。。
而这。
也是米昊兴奋的地方,新的城市项目,就在洛伊城不远,距离二十公里左右,他依旧是项目经理。
按理说。
这次。
印方应该要求,去印度其他邦进行建城,但是吵吵嚷嚷,最后还是选择了在这里,原因也不复杂。
争的太激烈。
谁也不让谁。
最终。
一个人提出,就在这边不远,虽然和几乎大部分人的想法差太远,可人就是这么奇怪,我得不到。
你也别想如愿。
于是。
这个让大部分人一边郁闷,一边又解气的方案,顺利通过,就在这个月中旬,整个集资已经完成。
总投资。
---一千七百亿亚元。
同样的大手笔。
目前。
其他国家,排名第二的集资规模,也才七百来亿而已,不愧是印度,十几亿人口,穷人遍地都是。
同样。
有钱人也不缺。
事实上。
这个数字,还是缅亚银行集团限额的,原因是认为,太大的话,不适合一座新城市的成长之类云云。
对此。
米昊不得不赞扬一句。
好!
如此一来,几乎是饥饿营销,使得新城的房价,还没开始卖楼花,就已经涨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了。
对于赚印度人的钱。
米昊想说---挺爽的。
第两千二百六十四章 翻倍
不久。
汽车进城。
宽阔的街道,干净的路面,上面跑着各种轿车。没有马车,也没有人力车,就连嘟嘟车都很见到。
主要是新城,管理方便。
而且。
住这。
绝大多数人是印度中产以上,坐得起出租,加上公共交通发达,洛伊城对于一些落后的交通工具。
实行限制。
其中。
-马车。
-人力。
这两种是绝对不允许上街营运的。虽然今天才整体交付,但主要是个仪式,本月初就开始陆续搬。
今天。
最后一个片区交付,标志着洛伊城项目,全部完成。让米昊高兴的是,完成后将会支付最后尾款。
届时。
就是公司发奖金的时候。
想想。
心里一阵开心。
作为项目经理,这么大的工程,光是完工奖金,至少也是百万亚元起步。至于发多少,看老板了。
对现在。
他倒是挺满足。
房子。
车子。
票子。
他都已经有了,年中还结了婚。女方,自然是当初在火车上遇到,父母在洛伊市开中餐馆的段怡。
小日子。
好得让他感觉像做梦一样。
。。。
走在街头,不少印度人,感觉无比舒坦,虽然贵了点,但是买个好的环境,他们认为还挺值得的。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大学。
这里一应俱全,师资力量也不弱。
于是。
即使是为了孩子教育,很多印度中产以上家庭,开始在这边置办产业,获得孩子本地就学的资格。
看似买教育。
同样。
也是买圈子。
在这。
起步都是中产,无论是孩子未来成长的圈子,还是家长之间的圈子,对不少家庭来说,都很值得。
这点。
让静观这一切的米昊有点唏嘘。
阶级。
在哪都是一条沟,想要跨越,难度极大。洛伊城的存在,也是在加剧印度的阶级固化,把人分开。
对此。
他也说不上好坏。
毕竟。
人家咋样,与他何干?
。。。
“真美!”
“果然如电视里一样,让人来一次就不想离开,还有刚才坐的地铁,比新德里、孟买那些好多了。”
“就是。”
“听说从华夏买的,价格不菲。”
“值!”
“还有那几所大学,实在是太好了,设施齐全,占地巨大,特别是学校宿舍,装修的和酒店一样。”
“有点浪费,估计,建设方从中赚了不少。”
“没错。”
“肯定的,光是装修费,那些外国企业,就赚翻了。规格高,要求严,利润也高,但效果真不错。”
“也对,挺值!”
“。。。”
街上。
很多来旅游的印度人,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心中震撼,实在是难以想想,这会是印度的一座城市。
当然。
心里也明白,非印度所建,而是邻国设计和建设。但不管如何,这样美丽的城市,出现在了印度。
那么。
就是印度的。
功劳。
自然也得分一点,毕竟,钱都被外国人赚了,自己揽点功不为过吧?很多第二批集资的人心里高兴。
要是都这标准,那这钱就花的值。
不怕贵。
就怕坑。
显然。
把项目交给缅亚银行集团,人家的质量把控让人放心,也是人家信誉好,不然不会有那么多支持者。
如今。
就他们所知,全球的集资建城项目,已然超过了四十个,这样有信誉、有实力的管理方,令人放心。
至于其他大资本?
切!
天知道。
这帮子人,是不是盯着自己的钱,除非脑子抽了,他们才会去冒险把资金,交给这些所谓的资本。
面前。
就有一个信誉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