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3 章(1 / 1)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6号鼠标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很多的扶贫项目,如大范围的农场和养殖。”

“鹅卵石。”

“也是扶贫的项目之一。”

“不然。”

“人家在哪买不好,非要来非洲,收购价还这么高,也只有世合组织成员的石头,人家缅方才要。”

“。。。”

听完。

博主恍然,原来如此。

难怪。

跑非洲来买鹅卵石,正常逻辑,肯定是脑子抽了,但若是带着‘政治’目的的话,一切都合理了。

接着。

视线再次转到河床,拍了不少素材,还专门找了一个当地非洲人,跟着对方去了附近的村子里面。

一看。

霍!

家家门口,都堆着鹅卵石。

专人看着。

怕偷。

还有人在水洗,主要是去除泥土沙子,博主立马明白,这是一种策略,增加劳动,算是个提价理由。

不久。

一辆卡车开来。

“来了。”

“。。。”

村子里热闹起来,这是收购鹅卵石的,村民们立即挑着石头,前去排队,很快就排成了一条长龙。

博主很是兴奋,狂拍着。

称重。

付现。

一个个拿着钱,喜笑颜开,没一会儿,这辆卡车便装满了,“这样的车,每天都会来三趟,早中晚。”

“直接现结。”

“。。。”

博主心中一叹,这个素材,估计点击量能有不少,忽然间,对于缅痶,不由再次多了一些的敬佩。

其在用实际行动,改变这片土地。

卡车离开时。

他们也离开了,驶向下一个地方,开了将近二十公里,转过一处山,远方突然出现一片巨大平原。

其上。

方方正正,一块块田,被分得十分规整,种植着大量的小麦和其他经济作物,俨然一个巨大农场。

车上。

便听介绍:

“这是一位华人建设的农场,其原先是在这边开矿,后来转型国际贸易、房产、以及餐饮和超市。”

“起初。”

“本来不做农业生意。”

“不过。”

“后来运气不错,成为了缅亚商会成员,在坦桑加入世合组织后,说要大力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于是。”

“农业成了‘必修课’,大批的缅亚商会成员,来非投资农业,简而言之,就是雇佣当地人种地。”

“别看眼前这么大的地盘,但是人家一分钱都没出,由缅亚银行集团贷款,而且产品集团会包销。”

说到这。

当地华人一阵羡慕。

此前。

还没有太大感觉,但缅方在非洲投资加大后,才发现,一个缅亚商会成员身份,到底有多少好处。

贷款。

额度还是难度,都让人无比羡慕。

订单。

内部成员优先。

项目。

也优先照顾。

不知道羡慕了多少人,加入缅亚商会,就代表整个生意稳了,干啥都有商会相助,成员之间互帮。

如今。

第一批加入商会的,哪个不是百亿级富豪,千亿级富豪都有,第二批加入的,身价少说也几十亿。

实名羡慕。

可惜。

难进。

知道好处,现在打破头想进的,不要太多,其内部,甚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循环,就如眼前农场。

化肥。

种子。

农机。

建设。

......

几乎都被缅亚系企业,给包圆了,外来人想要进去,卖给农场东西,几乎没可能,除非很有优势。

可惜。

很难。

再比如,那些城建项目,材料供给上,缅亚系企业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倒不是里面有什么黑幕。

而是人家的东西,的确好。

质量。

都在水准以上。

价格合理。

这又是缅亚系企业享有的强大原材料供应体系,以及强大的物流体系的帮助,所带来的成本优势。

因此。

庞大的商会体系,在他们这些商人看来,就是一个超级巨无霸,一个巨大的商业组织,闻之生畏。

第两千二百三十一章 新需求

车上。

博主听得津津有味,缅亚商会他知道,但一般和其没什么交集,只是没想到,竟然已经做这么大!

实力堪称恐怖。

其成员。

起步都是亿万富豪,就算以前不是,在加入商会后,也被一群‘大佬’给带得飞起,身价秒破亿!

牛批!

听着。

他都想进。

可惜。

也只是歪歪一下,因为首先他得有个企业,而且规模不小,诚信经营,之后还得是人家主动邀请。

不接受申请。

推荐?

别想。

只有核心成员,才有推荐的名额,那样的存在,哪个不是身价几百亿起步的存在,人家凭啥推荐?

。。。

车行驶在田间沥青路上。

窗外。

可以看到,不少非洲人在劳作。

忽然。

他开口问道:“这些人,效率咋样?”

闻言。

华人朋友笑了笑,“还行,这里的工作强度并不高,作为扶贫项目之一,对于单人产出,要求少。”

“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就业。”

“亏了呢?”

“没事。”

华人摇头。

“这里土地便宜,各种物料,多是内部采购,价格较低,加上包销,一年下来,亏也亏不了多少。”

“反正,缅亚银行集团兜底。”

“。。。”

博主无语。

难怪。

非洲这边对于缅亚银行集团如此友好,人家是真的在这里撒钱,或许,这里亏的,别处能赚回来。

嗯!

一定是这样。

比如。

各种项目的订单,企业赚了,很多是要交税的,尽管很多企业不在缅痶注册,根本不向缅方交税。

可是。

人家可以变相反哺。

投资。

消费。

存款。

......

有太多办法,可以让缅方获得收益,甚至人家可能根本不在乎这点亏损,三月三万亿订单吓死人。

亚元。

可不是什么盾。

而是切切实实的高价值货币,三万亿,值四千多亿美元啊!几乎相当于华夏零九年十分之一GDP。

阔怕。

宛如奇迹。

而且。

看样子这个奇迹还会持续下去,明年的绿洲,可能卖的没这么快,但是调制液,绝对会无比畅销。

那味道。

吃一次。

就让人忘不了,蔬果太贵,但作料却是一般家庭也能消费得起,而且只提味,并不会让人产生上瘾。

未来。

绝对是餐桌必需品。

。。。

聊着。

车子深入农场。

来到一片建筑区,住的人不多,房子多是用来农用,也没看到几个自动机械,人力设备倒是不少。

也对。

创造就业,自然不能和欧美大农场一样,人家是一人管千亩地,这里则是一个人,三到五亩而已。

而且较为粗放。

不过。

地理位置好,一年两到三熟,劳作的人们并未太闲。博主听说,周围十来个小村,青壮都在这干活。

平常。

忙地里。

忙完。

去挖石头,至于以前认为的非洲人懒,仿佛在这很少看到。一问,原因他嘴角一抽,原来是新需求。

通路。

买好的代步工具的需求出现。

通电。

买家电的需求出现。

通网。

买手机的需求出现。

之后。

有了家电,有了车,觉得房子太难看,想要盖新房子,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其他需求出现。

过去。

家电。

手机。

汽车。

......

真的在这难用,有没有都差不多,生活饿不死就行,也没啥精神需求。

可现在。

各种基础设施有了,人们的需求上来,那么,自然会勤快一点,挣钱去买各种各样的新的必需品。

人有。

我无。

就是最大的动力,尽管从目前来看,长久的慵懒习惯,想改掉不容易,但相比以往,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