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长江,这两条河治理好,其流域和支流水质,立即会得到改善,拭目以待。”
“。。。”
众人期待着,对于能否做成,并无质疑,都做到这份上,上头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等着看就是。
届时。
兴许真能还一片青山绿水。
。。。
此时。
埃及。
尼罗河,已是夕阳西下。
上游处。
五艘大型船舶,停在河中间,最靠上游的一艘正工作着,巨大的喷洒设备,不断向水中喷洒东西。
近处一看。
那是无数粉末。
中心喷洒区域水质明显不同,越往外,水质越来越差,谈不上浑浊,只是和喷洒区相比,差距明显。
船上。
船长静静坐在船边。
发呆。
作为船长,的确没啥事情要他做的,喷洒设备自动化,原料放进去,直接启动,然后就没啥事了。
这是两周前才抵达的净水船。
埃及当局购买的,用以改善尼罗河水质,没办法,埃及境内八千多万人,九成五以上都在尼禄和两岸。
灌溉。
饮用。
全靠它。
然而。
这是下游河,其上游来自诸多国家,最后汇聚过来,水质堪忧,而整条河的污染情况一直很严重。
没法。
人多。
八九千万人,吃一条河。
工业。
生活。
产生的污水,只有往这里面排,越往下游,水质越来越差,于是乎,埃及当局一咬牙,订购了十艘。
两艘喷洒船。
八艘回收船。
很贵。
花了快三亿美元,从华夏的船厂购买,倒不是其造船快,而是缅亚环保技术公司去年就下了订单。
显然。
料到了有国家会需求。
于是。
他们成了第一批购买者,由于距离远,光是海上开过来,都花了二十多天,这才到了他们的手上。
-培训。
-上岗。
-开干。
五艘在上游。
五艘在中游。
用以改善尼罗河流域的水质,同时,对于周边排污的问题,埃及也进行了整治,倒不是把厂关停。
哪敢。
竞选资金不要了?
折中。
由当局在工业较为密集的地方,修建污水管道,集中排污,然后依靠缅痶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过滤。
如此。
可减少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工业排污。
生活污水?
额!
暂时顾不上。埃及的打算,是一步步来,最近花的钱太多,而净水剂的需求,是不断持续的消耗品。
因此。
只能等宽裕些,再想办法。
很快。
上完料。
船边沿坐了一排,这工作,倒是让船员们高兴,停在河中间,不用走,而且净水料也有船只运来。
远处。
回收船却挺忙。
回收的东西是需要处理的,等回收舱满了以后,各种水中杂质,黑不溜秋,黄不拉几的要送去沙漠。
干啥?
晒。
这些杂质是水体污染源,各种细菌,病毒,微生物,杂七杂八,但是对于沙漠来说,如半层养料。
和纯化工原料不同。
而这。
也是当初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给的建议,可谓‘掏心掏肺’,没有忽悠他们建设处理厂,看着很良心。
于是。
被诚意打动,成本还降了,埃及立马行动。
买。
他们也期待这,这个养育他们千年的河流,能重新清澈起来,同时,对着埃及一种科学家就是吐槽。
“没用。”
“废物。”
“竟然啥都破解不出来。”
“看看。”
“这撒的是净水剂吗?是钱。”按照成本核算,两艘船一天的喷洒量,需要消耗价值一千万亚元的原材料。
一年呢?
五亿美元。
靠!
真的不少。
实话。
他们也在纳闷,当局怎么如此大方,虽然给出的条件不错,但一年五亿美元支出,不像他们的风格。
绿洲还能回本。
净水剂。
几乎是纯投入。
好吧。
也懒得多想,兴许是埃及当局为民着想,毕竟从结果来说,受益的是埃及人,或许里面有游说的力量。
但那。
至少产生了好结果。
聊着。
聊着。
他们扯到了另一个国家。
“你们听说了吗,印度那边,也想整治一下恒河,但到现在,也没有个头绪,估计今年过了都无果。”
“为撒?”
有人好奇。
“钱。”
“各个流经的邦,还在吵份额,有的说按在各邦的长度,有的说按人口,有的说按排放量,没法统一。”
“呵呵!”
“也不奇怪,之前为了转录原液,为了建城,以及为了欧维基金会的绿洲捐款,吵得不可开交。”
“到现在。”
“听说欧维基金会的绿洲捐款,都还扯着呢,没有执行下去,倒是欧维基金会敞亮,早就把钱付了。”
“只等吵出个所以然来,才会开始。”
“。。。”
说到这。
他们心中一笑,还好,埃及没那么多麻烦。
第两千零九十二章 花呗
印度。
此时。
看着一些国家的水污染治理,如火如荼,心中一片羡慕。再回想一下自己国家,很多人那个气啊!
靠!
三月底,基金会把将近十五亿美元,给了缅亚环保技术公司,可是现在都八月底了,迟迟没动工。
无奈。
无语。
无解。
各邦完全是我没有,也不能让你有的架势。最后没办法,大家只能眼巴巴等着,要是等到明年三月。
我去。
脸还要不要了?
“看看人家,一个项目,立项到开工只一个月。再看看印度,钱都到账了,项目却扯了快五个月。”
“尸位素餐。”
“没用。”
“太低效了,丢人啊!”
“。。。”
多少人痛心疾首,呜呼哀哉,骂声一片,媒体却一如往常地平静,因为这在印度,已然不算热点。
五个月。
多少人都看麻木了。
同时。
很多人还提议。
---折现。
让缅亚环保技术公司退钱,分钱总可以吧!不少人跑到欧维基金会官网下方留言,看能不能这样。
然而。
基金会淡回一句:这些钱多是海外印度人捐的,人家捐赠的时候,就指明用途,给基金会也是避免挪用。
因此。
指望折现。
梦呢!
甚至。
海外印度人群体也发声,明确表示,这个钱必须用到沙漠治理上,坚决不同意以任何形式的挪用。
哼!
海外印度人也不是傻子,现在吵,折现后就不吵了?这些喊着折现的人中,未必没有各邦的影子。
因此。
他们坚决不同意折现。
开玩笑。
天知道折现后,钱会进谁兜里。十几亿美元,这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块大肥肉。
。。。
印度。
某地。
“这钱,看来是真的没法折现,我们在海外的宣传,几乎毫无效果,可恶,这些人怎么这么死板。”
“捐物和捐钱,不都一样嘛。”
“哼!”
“一群数典忘宗的混蛋。”
“。。。”
一个大腹便便的印度人,嘴里骂骂咧咧,十几亿美元,如果是治理项目落地,他们是一毛钱不赚。
然而。
若是运作成捐款,可以吃下多少,想想都流口水,可惜,捐赠方毫不松口,他们只能一旁干看着。
羡慕。
嫉妒。
恨。
一想到三月底,欧维基金会把三百多亿美元的捐款,以令人咂舌的速度打给了缅亚环保技术公司。
就让人羡慕到吐血。
靠!
有没有一点风险控制意识,有没有一点保险措施,考不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看得人特么太眼红。
三百多亿。
还是美元。
天哪!
这是多大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