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1 章(1 / 1)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6号鼠标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路。

一片片别墅坐落在远处。

“第一次坐?”

左边。

隔着过道的一个白人老头微笑招呼。

休斯转头。

“是啊!”

“那你可来对了,这条线,很多人推荐,从新安市到德林省,贯穿半个缅痶,可以完全看到这个国度,不同地域,不同风貌。”

老人呵呵笑着。

“嗯嗯。”

休斯也是这么听说的。

窗外。

铁路和一条高速公路并行。

数年前。

这里路上跑的多是摩托车,汽车少,而且很多都过了报废期,现在生活好了,汽车数量大增,那些过期的,全都被强制报废。

接着。

强制换车。

为此。

不少人背上债务。但却没有不满,收入的提高,是整体的,只要愿意出力,到处都是工地,几万十来万的债务,已经不会大数字。

“这一切,堪称奇迹!”

老人感慨。

“我是研究社会学的,从未有一个国家,在短短几年时间,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可惜,注定是个例,并不具备推广的可能。”

“没钱。”

“一切都是虚的。”

“对。”

休斯附和。

钱。

才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字面意思很贴切。有钱,才有一条条铁路,一栋栋别墅,以及其他社会保障。

老人继续道:

“十年前,我以为,华夏在十年后的今天,会是唯一一个,成长速度让世人震撼的,无论工业还是基建,现在,多了一个。”

“不过。”

“论意义,华夏更大,因为那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巨大国度,面积也是缅痶的十几倍,而且,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可能。”

“而缅痶。”

“学不了。”

“对其他国家,几乎无借鉴的意义。”

“明年。”

“我准备出一本书。。。”

老人碎碎念一般,休斯认真听着,老人估计不认识他,但休斯却隐隐记得,老人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他还听过老人演讲。

但不熟。

所以。

也装作不认识的样子。

“十年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可能被改写,变成两超多强,北极熊已经失去了在未来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印度也不可能崛起。”

“至少。”

“十年内没可能。”

“二十年?”

“也悬。”

“如果不根本性的解决土地问题,解决内部制度问题,别说成长为华夏那样的大国,就说内部不发生混乱,就该烧高香了。”

“。。。”

休斯无语。

这。

扯得越来越远,我长得像是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嗯,肯定是太帅了,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休斯没有打断,就当听着玩。

十分钟后。

终于。

老教授也觉得话太多,没再说。

一小时后。

火车开出缅亚经济特区,环境发生了不小改变,缅亚经济特区作为零起家之地,所以新农村建设最先完成,但别处就不一样了。

有快。

有慢。

虽然也在推进,但却比不上特区的速度。

小到村。

大到城。

无数工程在进行,听说华夏工程企业承包了大头,甚至,由于海外工程太多,华夏那些建筑企业都有点忙不过来,疯狂的招人。

其国内又在大建设。

总之。

累。

并快乐着!

。。。

三月五日。

清晨。

阿里。

马芸乐呵呵地来到公司,在昨天,三十九国,阿里的营业执照算是全办下来了,最后一个是印度,比倒数第二晚了近十天。

好吧。

理解。

那地儿,干啥都难,他也已经不指望阿里能在印度有多大作为,只要别倒闭就行,想来也难,毕竟,塔塔也是其重要股东。

那家企业。

在印度。

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马董,蜂鸟会议即将开始。”

“好。”

马芸来到会议室,通讯已经接通,除了现任蜂鸟总裁团队,还有两方人员,第一,就是唐青这个董事长,第二,是另一股东。

之前。

蜂鸟只有两股东。

一唐青。

二阿里。

上个月。

缅亚投资(华夏)集团,成为了蜂鸟的第二大股东,占股百分之二十二,由于这次收购,阿里进行了加注,占股才稳定在百分八。

不然。

股份稀释后,百分之五就不错了。

现在。

唐青百分之七十。

绝对控股。

不过。

如果上市,稀释后,兴许会降到百分之五十以下,而且,和各国分公司伙伴还有一个协议,那就是上市之前,会置换部分总公司股份。

理论上。

算是一种期权。

毕竟。

若是总公司上市,人家一点股份没有,募集的资金全是你的,根本不可能,就像唐青旗下三大企业上市,对高管和员工也有原始股。

即使到时候再分。

蜂鸟。

也会在唐青的控制之下。

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夸上天(求订阅!)

缅亚投资(华夏)集团公司。

原先。

据马芸所知,并没有集团二字,后来,这家企业在华夏各个领域进行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之后,才加上了‘集团’两个字。

对这家企业。

马芸就一个感觉。

壕!

不差钱。

背靠缅亚银行集团,这个巨无霸级垄断集团,拥有缅痶一个国家作为后盾,根本不需要募集资金,因为人家有个能印钱的爸爸。

这些年。

动作频繁。

不过。

多是投资制造业领域,对互联网领域,几乎不涉及。这也是他和对方不熟的原因,从投资行为可以看出,带着浓浓的国家意志。

惹不起。

其中。

最让马芸觉得惊讶的。

就是智亚。

和华为合作。

-4G设备。

-手机。

-电脑。

-服务器。

多面开花,借了华为的光,在各领域大放异彩。虽然小道消失说4G关键技术,相当一部分是智亚研发的,但他怎么都不相信。

太夸张。

四年前。

缅痶都还是农业国。

现在。

有人告诉他,直接跳过初级工业技术,拥有4G这种尖端技术,以及正在研发的5G。只要是正常人,都觉得可信度十分堪忧。

“马总!”

唐青微笑朝他打招呼。

“早!”

马芸赶紧道。

接着。

又和其他两位打了个招呼,会议开始。

“截止三月一日,三十九国的管理人员基本招聘结束,共计招聘五千三百七十九人,目前,主要在进行岗前培训,维持基本运转。”

这些管理层。

多是外国人。

自然。

和新员工一样,第一步是熟悉公司制度。其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还会在未来一年,轮流来华夏,进行运营前的轮岗实习。

不然。

闲一年。

公司傻啊!

“各个仓储项目,大部分进入勘察设计阶段,少部分完成招标,开始动工,进入土方工程施工阶段,各个仓储调度设备已下单。”

这点。

作为股东。

马芸知道。

蜂鸟的仓储设备,由缅亚系的一家在华科研机构研发,看着缅亚投资集团的代表,马芸暗道:唐家和那边,关系太不浅了。

当然。

这是好事。

第一。

给钱足。

这次。

股份出让价,接近三百亿亚元,加上各国伙伴出资,以及在其本国的贷款,完全够支付各个仓储的建设,一直到正式运营阶段。

第二。

能联系贷款。

建好之后。

运营的钱,也不会缺,能从缅亚银行拿到。

第三。

不怕事。

国家级的背景,不惧一些觊觎的眼光。

总之。

对这个新‘队友’,马芸拍手欢迎,因为入股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