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国家利益,也要兼顾我国企业的利益。”
“完成还不够,还要完成得漂亮,牵扯到的项目很多,找你们的人也会很多,但我希望你们牢记,你们的身份是什么事。”
“明白吗?”
“明白。”
会议室里,众人齐齐地道。
这事儿。
牵扯到的国家不少,资金太大,要说没人公关,不可能。不过,经过这么久,意志不坚,原则不强的人,早就被调离队伍了。
留下来的。
至少抵抗诱惑的能力挺强。
会后。
回到办公室。
看着手里文件。
几千亿的项目审核权,就掌握在他的手里,虽然不是完全的权力,因为还有监督,比如缅亚银行集团的人,但理论上那是服务机构。
委员会为主。
缅亚银行集团代为执行。
苗烨感慨。
几年前。
他在内比都任副市长的时候,全市的可支配财政,也才价值几个亿人民币的缅元而已,几年之后,竟然膨胀到了这个程度。
世事难料。
不过。
权力膨胀了。
但他的心不敢膨胀,踏实做事,跟着零,家族的利益才能长久。
。。。
很快。
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去,一下子,不少国家热闹了起来,之前还没落地,处于论证阶段,就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兴趣。
现在。
终于向前一大步。
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不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
前者是真穷。
后者倒不穷。
但没理由有便宜不占,没附加条件,利息低,甚至无息,这样的贷款方,简直是打着灯笼都难找,不,是没有,只此一家。
。。。
印度。
首都新德里。
就此事。
总统府正热烈讨论。
“不能错过。”
“是啊。”
“可是,我们已经欠了好多账,估计有点悬。”城市贷款虽然不是使用中泱政府的名义,但庞大的医疗贷款却是印度当局背。
一个人。
平均五万亚元。
于是。
短短几个月,就欠了人家近百亿,看着都心疼。
“问题应该不大,加上地方债,我们就欠了几百亿而已,不算多,唯一的问题是,总的贷款额度有多少,我们能争取到多少。”
“可投什么项目?”
“基建?”
“不,我们缺商品。”
“就是,基建?你能征到地,扩宽马路都难,别说修高速路,铁路,机场,甚至炼油厂,现在能修的基建,也就只有电厂了。”
“还是商品吧,项目贷款拿下来也干不了。”
“对。”
“就商品为主,项目贷款为辅。”
“。。。”
不一会儿。
大家就达成了共识,不是他们想要咸鱼,而是没办法,征不了地,啥都别想干,基建?这事儿,在统一税收都没有的情况下。
还是以后再说。
“我觉得,还是再多花点力气治理环境,现在,各国的空气污染被过滤溶液遏制,而我们的情况,并未得到有效的大规模改变。”
“首都可以依靠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的除霾塔,空气污染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但其他地方的数值依旧不断冲击着监测设备的极限。”
“我认为,可以通过修建大量的小型发电厂来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农作物残留燃烧,用来发电,电厂的排烟可以用过滤器过滤掉。”
“一举数得。”
这个提议。
并不新鲜。
以前就有提过多次,但是投资太大,没钱。现在缅痶愿意提供项目贷款,他们大可以借这股东风,好好解决一下这个现实问题。
弄好了。
名声也好。
“不错。”
“也就这个项目容易推动。”
“嗯。”
他们也想过用行政手段杜绝这类污染,可是,执行起来难度太大了,第一,烧,人们觉得是最快的方法。第二,尾气过滤器又太贵。
第三。
也是最无奈的。
那就是习惯了。
指望人家遵守,还不如主动做点什么。
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值得吗?
很快。
印度方面内部达成一致。
---电力。
要想富,先修路,可修不成。
算来算去。
在改善民生上,也就电力领域受到的阻力小一些,当初,英国撤出印度,可大资本没有,依旧掌控着印度的大量核心产业。
因此。
投资领域十分有限。
想收回?
阻力大到没边,此时此刻,他们又一次想起了华夏,羡慕无比,一个自己掌握本国核心产业的国家,哪会被资本逼到这个地步。
心塞。
郁闷。
生气。
可又有什么用呢?
“开始准备计划书,得快一点,我们还不知道其贷款总额,要是晚了,可能会被人分完,一周内,必须拿出一份完整的计划书。”
“明白。”
。。。
阿尔及利亚。
首都。
阿尔及尔。
“什么?不限国家?”
“是的。”
“太好了,申请,赶紧申请。”
“什么项目?”
“这还用说,前些天我们很头疼的通往塔曼拉塞特省的铁路,不就可以嘛,我们的还款能力毋庸置疑,相信下来的概率很大。”
前几天还在讨论这事。
烦恼钱的问题。
可是。
这才几天,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会不会太多了?”
有人担心。
通往塔曼拉塞特省,不是一般的远,就算不是高标准的铁路,也得两百亿亚元打底,这还是单线,复线更贵,还有附属设施。
“那就分段。”
“好主意。”
“那就这么办!”
。。。
刚果金。
首都。
金萨。
“这是要大放送的节奏?”
韦特一脸惊讶。
话说。
钱多烧得慌还是怎么回事,大把大把地往外撒,本以为往非洲撒就算了,当扶贫,现在,一下子要往世界撒,到底发生了什么?
国家战略。
绝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可零就这么改了。
“暴发户心态?”
韦特心里思量。
有可能。
穷久了。
一旦有钱,容易飘。
“你们怎么看?”
“疯,但合理,可是,继续下去,风险也会积累,货币超发的后果,大家都清楚。不过,短期内不会暴发,缅痶维持得住。”
“只要有接盘的,问题就不大。”
“主要接盘者是华夏,但是受益者也是华夏。那么多商品贷款,会一定程度刺激华夏的出口行业,项目贷款,也有想同效果。”
“或许,这是华夏的提议。”
“那华夏为何不自己做?”
“美。”
这个结论。
大家认可。
缅痶太‘弱’。
不会让欧美感到威胁,可华夏不一样。短期内不会贸然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借着缅痶的东风,在后面默默数钱和观望。
“不知道允不允许我们今年再贷。”
“悬。”
“不可能吧。”
“问问。”
“好。”
十分钟后。
放下电话。
“不行,所有今年贷款过的非洲国家,只能明年再说,不过,他们承诺,明年的额度不会比今年底,至于会不会涨,没说。”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但也理解。
再借。
急速膨胀的债务,会加剧他们还不上钱的风险。
“那就算了,明年再说吧。”
。。。
很多非洲国家失望。
同时。
更多的非洲国家抱有希望,即使很渺茫,但也想要努力试一试,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纷纷开始准备项目计划书。
也不难。
从以往没有通过的项目里找。
整理整理。
翻译翻译。
看看有没有问题。
那家伙。
成堆。
找一个价格不算太高的项目,几亿十来亿的那种,免得太多吓到人家。甚至,很多国家纷纷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