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89 章(1 / 1)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6号鼠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了几分钟。

上面传来画面,那是建筑公司的一名副总,米昊的直接领导。

“王总,签约仪式结束了,合同缅亚银行集团今晚估计会带到新安市,明日一早,应该就能送到公司手里。”米昊简单汇报道。

这么重要的合同。

当然不会给他们项目部。

而是缅亚银行集团直接管理,若是新安市本地企业,会送到总公司手里,要是外国企业,那就得带着相关证件,才能领到合同。

也好。

这么重要的东西。

米昊拿手里都感觉重。

“很好,接下来,就是按照计划,完成这个项目,对此项目,公司上下的都很重视,物资和人员调配,很快也会按计划跟进。”

“加油。”

“是。”

项目部才一百多号人。

当然不是全部。

靠他们完成五亿多的项目,怎么可能。

没多废话。

画面消失。

米昊开起了会。

“今天上午,边境通行证已经办好,并送到了办事处,项目部主要人员可以自由在两国来回,不过,我还是要重申几点。”

“第一,遵纪守法,尊重当地习俗,印度那边肯定有些制度不同,也有些风俗不同,既然出了国,在人家的地盘,就守人家的规矩。”

“说话小心,做事谨慎。”

“不要随意进入印方聚集地,不要随意购买东西,要你一高兴,买了个贵重一点物品,过境的时候,被人家当做走私扣住,多冤枉。”

“就算买,最好买正规的,有发票,过境补交税款。但我不建议这么做,因为进入缅痶交一次税,回国可能又要交一次。”

“。。。”

这是公司内部下发的培训内容,昨下午收到,他看了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主要是双方一些有关跨境法律和习俗方面的教育。

这是公司第一次做在印项目。

不得不谨慎。

“第二,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安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工地,这都是重中之重,大家估计耳朵都听起茧子了,可我还是要提醒。”

“安全出来,我们就要安全回去,其中主要风险来自于设备操作,机械事故,用电事故,所以,严格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

足足花了三十多分钟。

米昊才说完。

实话。

不当一下领导。

就不知道可以说的话有多少。

以前。

米昊觉得公司领导怎么那么能说,可轮到自己的时候,觉得脑子思如泉涌,说起话来都没什么磕巴,话语权,还真能激发人的潜能。

“明天就要忙了,庆祝的话,就在食堂吧,今晚多做一些好吃的。”米昊提议。

“行。”

“没问题。”

“食堂也好,外面饭店今天估计没什么位置。”其他管理层纷纷附和,这一次,中标的华夏公司不在少数,都庆祝,外面可没那么多饭店。

“散会。”

会议结束。

各自离去。

不是回屋闲着,而是开始准备,明天一早,就要开赴对面,他们的施工计划,几乎精确到了每天的上下午该干些什么的地步。

回到办公室。

“叮!”

米昊手机响了一下。

一看。

段怡发来的。

“签约完了?”

“对。”

米昊只回了一个字。

“今天我们家饭店被华夏一个建筑公司包了,说是庆祝,你们呢?”段怡此刻也在店里帮忙,听这些人聊天,想起了米昊。

“我们在食堂吃,等项目进入正轨,再庆祝。”

“那好,可得照顾一下我们家生意。”

“行。”

米昊随手回了一句。

多大点事。

段怡:“刚第一次端热菜,直接把我的手烫的好疼。”

米昊:“小心点。”

“知道。”

伴随着一个笑脸。

看到这两个字,米昊没有再回,他又不是闲人,没空和小姑娘东拉西扯。项目初期要协调的事情很多,好在有缅亚银行集团在前顶着。

别的项目。

还得和当地各部门打好关系。

找人。

请客吃饭。

一堆的头大事。

但这项目不同。

缅亚银行集团作为中间方,也是贷款方,更是招标方,为了减少非意外导致的施工效率拖延,便把和印方各部门协调的工作给接了过去。

有事。

找缅亚银行集团办事处。

人家出面解决。

米昊差点想给它鞠个深深的躬,头挨地的那种。

协调。

是跨国工程中最麻烦的事,标准不一,行政问题,法律问题,一大堆,还等应付各方来‘打秋风’的,每一次外国项目,都是一次攻坚。

现在。

被人如此‘呵护’。

米昊觉得太爽了。

王对王。

缅亚银行集团。

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直属的权力机构,印度方面也是,这样一来,任何不公正对待,就不存在‘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为什么。’

缅亚银行集团不会吃这套。

不高兴。

人家直接找邦首脑和印高层。

总之。

规则范围内。

只要他们不违印方法律,不出事故,没有质量问题。

就不用担心印方的任何无礼刁难。这一次项目,对米昊来说也是一次新的体验,因为缅亚银行集团下发了不少‘新科技’。

拿着手里一个小玩意儿。

米昊歪了歪脑袋。

果然。

缅亚系出品,就没有简单的。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定位科技(求订阅!)

当晚。

印度媒体热闹了。

几百亿啊。

这么大的项目落到一个边陲之地,还如此之快,很多印度人是难以接受的,按照他们的常识,几年后听到这个消息才算正常。

“真的落地了?”

“都开始施工了。”

“我还以为至少要等一年,才有可能讨论出个结果,什么时候,我们这边的效率这么高了,难道我还没从下午觉中醒过来?”

“不是印度效率高了,而是人家效率高。”

“对,我听说,那边本就打算做城市贷款试点,但只给了印度一个月考虑时间,要是不快,这个项目根本不会落地我们。”

“明白人。”

“要是在内陆就好了,看效果图,那个城市好漂亮。”

“别做梦了,你们那修条路都难,还想建城?这个项目是那加邦自己的贷款,不是印度政府,你们要是想要,就找自己邦。”

这是印度边缘邦对内陆邦的‘鄙视’。

瞬间。

挑起了‘战火’。

“这又不怪我们。”

“说到底,还是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私人土地神圣不可侵犯。”

“可它阻碍了印度的发展。”

“。。。”

双方争论得很激烈。

各有道理。

最后。

话题直接引向了印度的土地政策,大量的私有土地,让在印度内陆做这个项目,可能几年之后都还在扯皮之中,最后不了了之。

一时间。

热闹非凡。

伦达看到这个新闻,只能摇头。

若是依靠这个还未建成的项目,想动摇那些地主的利益,想都不要想,他还没那么天真。

不过。

这却是开了个好头。

等到城市建好。

若是运营得当,土地政策改革即使无法通过,但却能让那些地主阶层衡量一下利益得失,增加让其自愿出售土地的可能性。

若真的冥顽不灵。

那就只有一种解决方案。

学这边。

在新土地上作画,而且以邦的名义,这样一来,不会把火引到自己头上,积重难